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班主任的溝通藝術對小學生的成長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班主任應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以高效的溝通藝術幫助小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糾正小學生言行中的偏差,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在日常學習及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探究多元化的溝通方式,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建設良好的班風及班級文明,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溫馨的班級環境,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環境。
一、小學班主任高效溝通的作用
(一)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班級是小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優質的班級環境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與主導者。班主任的高效溝通能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可以以身作則,以具體的言行示范傳遞班級文化與精神文明。班主任可以明確班級管理制度,以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多方了解學生的想法,推動班級管理的人性化與制度化。班主任的高效溝通能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使每位學生都能承擔起相應的班級責任,共同為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而努力,進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每位班主任都要重點思考的內容。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班主任需以高效的溝通方式解決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以恰當的溝通方式了解每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究改進學生學習問題的方法,運用高效的溝通藝術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班主任可以運用高效的溝通方式形成積極上進的班級風氣,營造歡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師的言行等因素都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著重要影響。而這些因素都與班主任的工作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班主任的高效溝通能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樹立良好的品德與行為榜樣,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班主任的高效溝通能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產生的矛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學生提供身心安全保障,使小學生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自由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高效溝通的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推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成為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班主任應將學生的發展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嚴格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與學生進行高效溝通。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溝通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遵循學生的一般性認知規律,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發,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改進他們的思想認知與行為方式。班主任應一視同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用心呵護小學生的心靈,并挖掘學生成長中的問題,以高效多樣的溝通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創造優質的班級環境。
(二)因材施教原則
小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班主任應深刻認識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區別,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個性化溝通。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不同學生認知客觀世界的方式各有差異。班主任應具體分析學生個體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育。例如,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班主任需要采取鼓勵式教育,多肯定學生的價值,少些責備批評;針對性格過于外向的學生,班主任需要恩威并施,在嚴格約束學生言行的同時給予其適當的鼓勵。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從而提高與學生溝通的效率,達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三)循循善誘原則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強硬的溝通方式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觸動小學生的逆鱗,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基于這一學情,班主任應本著循循善誘的原則,探究以引導為主的高效的溝通藝術。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應減少直白的口頭說教,避免引起學生的反感,產生反向作用。班主任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溫柔堅定的態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及行為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正確的行為方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及試錯中,摸索出為人處世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小學班主任高效溝通的具體策略
(一)“此處無聲勝有聲”——形象溝通
語言并非唯一的溝通途徑。個人形象同樣能傳達信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班主任能為小學生的成長指明具體方向。小學生會在行為處事中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形成個人的形象。班主任應時刻重視形象溝通的力量,通過展現個人的人格魅力濡染學生的身心,實現無聲卻有力度的溝通,為學生的言行作出典范與表率。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班主任可具體分析小學生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抓住關鍵矛盾,作出良好的示范,以實際行動凸顯榜樣的力量,發揮形象溝通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應以樹立良好形象的方式實現與學生的深度溝通,在日積月累中提升學生的個人形象。例如,低學段學生通常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特別是在穿著衛生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班主任可以以身作則,樹立整潔衛生的形象。班主任要穿著得體,時刻保持衣服、鞋帽等衛生,及時清洗頭發、修剪指甲等,以干凈、整潔、樸素、衛生的良好形象示人。小學高學段的學生步入青春期后情緒波動比較大。班主任應保持穩定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耐心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以樂觀的心態迎接工作中的難題,為學生樹立穩定的情緒榜樣,幫助學生實現青春期的平穩過渡。
(二)“良言一句三冬暖”——語言溝通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恰當的語言溝通既能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問題,又能引導學生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犀利或不恰當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小學班主任應巧妙運用豐富的語言與學生展開高效的語言溝通。在大多數情境下,班主任習慣站在權威的視角對小學生進行說教。這種以陳述道理為主的語言溝通方式往往很難起到應有的溝通效果。班主任應合理把控情緒,以溫和嚴肅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消除學生內心的恐懼,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心聲。班主任應本著平和的態度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并結合具體情況,合理應用語言溝通的藝術;還應采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充分展現自己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發揮語言引導教育的功能。例如,某學困生一次考試成績非常不理想,嚴重拖了班級的后腿。班主任可以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肯定道:“這種類型的題,我記得你之前錯了很多次,不過這次做對了,非常棒!說明你在學習中的確用心了,那么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他錯題的原因吧”“你看,由于沒有認真計算,你這次丟了這么多分數,如果這些都做對了,是不是會比之前有很大的進步?那接下來你應該怎樣做呢?”這種激勵具有引導性的語言溝通能幫助學困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從而逐步推進學困生轉變為學優生。
(三)“一顰一笑皆是情”——神情溝通
神情是一種細致呈現內心世界,傳遞情感心意的溝通途徑。一個人的神情表現能深刻影響他人的心理活動。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懂得通過察言觀色來窺探他人的內心世界。班主任這個具有權威的角色,更是小學生察言觀色的重點對象。班主任應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充分發揮神情溝通的作用,以恰當的表情管理向學生傳遞信息。在很多場合中,語言并非是恰當的溝通方式。班主任需要以豐富直觀的神情與學生展開個性化的交流,以生動的面部表情傳遞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建議,使學生能在深刻的反思中改進自身的不足,從而實現高效的溝通。例如,在課堂上,總會有些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班主任采用語言溝通方式,勢必會中斷教學活動,影響到其他的學生。這時班主任可適當調高講課的聲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以堅定的眼神看著學生,作出淺淺的微笑表情,示意學生專注于課堂。在微妙的神情變化中,班主任能將“好好聽課”的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學生。該學生會不好意思地調整狀態,專心投入課堂學習。
(四)“一顧一盼皆有意”——動作溝通
動作溝通常常伴隨著語言溝通出現。動作溝通能增強語言的力度,提升語言表達效果,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通暢、高效。班主任與學生是一種彼此熟悉,彼此信任的關系。然而,在權威型師生溝通關系的影響下,學生普遍對班主任產生了畏懼心理。動作溝通能消除學生對班主任的畏懼心理,拉近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師生溝通的效率。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應適當增加一些動作溝通,如拍拍學生的頭和肩膀、與學生拉鉤擊掌、與學生握手對拳等。這些動作可以使班主任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和藹可親的一面,從而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向學生傳達自己的信任與尊重,使學生對班主任的信賴與尊敬增加。例如,小學階段經常會舉辦一些集體性的體育競技賽事。在為班級爭光的場合,班主任需要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鼓舞學生的士氣,為學生進行賽前心理建設。在充滿激情的語言溝通結束后,班主任可與參賽學生逐一擊掌,以有力的動作向學生傳達信任與鼓勵。在參賽即將開始的環節,班主任可帶領班級學生以手勢,如高舉拳頭作出“加油”為學生加油助威,激發參賽學生的榮譽感與班集體意識,從而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
(五)“心有靈犀一點通”——心靈溝通
心靈溝通是一種深層次的溝通方式。心靈溝通往往能直擊小學生的內心并勝過千言萬語。小學生的內心大多比較脆弱。班主任需要用心呵護每顆稚嫩的童心,并與學生不斷進行深層的心靈溝通。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難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家庭環境的變故、親子關系間的矛盾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秘密”。班主任應從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發,時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并與學生展開深層次的心靈溝通;還應鼓勵學生傾訴內心的不安,給予小學生正確的心靈疏導,為小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用心關愛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高效的溝通藝術還學生內心的一片“凈土”。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放置一個緊鎖的“秘密郵箱”。學生可將自己的煩心事以及想說卻不好意思說出的話寫成一封信,“郵寄”給班主任。班主任要定期處理“秘密郵箱”中的信件,具體了解學生的煩心事,并耐心地給學生“回信”,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這種溝通方式為小學生提供了與班主任暢所欲言的溝通平臺,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多了許多“小秘密”。這樣小學生與班主任的心靈會靠得更近,師生之間的溝通也能更緊密、高效。
(六)“春風化雨細如煙”——情感溝通
情感溝通是班主任通往小學生內心的一座橋梁。小學生正處于感性認知階段。他們對于他人的情感表達極為敏感。班主任應充分利用小學生感性認知的特點對他們展開情感溝通教育。每位小學生都希望得到他們的肯定與尊重。班主任的認可能激勵小學生進步,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本著一視同仁的態度,積極挖掘每位學生的優勢,發自內心地關心與欣賞每位學生,毫不吝惜地向學生傳達自己深沉的關愛。班主任應用心為每位學生建立一份成長檔案,詳細記錄每位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綜合素質發展狀況等。班主任可以依據成長檔案,挖掘每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定期與學生進行問題交流,詢問學生所需的幫助,細致地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每個問題,并定期跟蹤學生的問題解決情況、成長狀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激勵、表揚、肯定與贊美,使學生能真實地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重視與欣賞。這種用心的情感溝通方式能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成長的信心,為每位學生營造公平成長的機會,使學生在充分的尊重中收獲身心健康成長,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溝通藝術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小學班主任應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用心挖掘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究多樣化的溝通方式,剖析高效的溝通方法,以形象溝通、語言溝通、神情溝通、動作溝通、心靈溝通以及情感溝通等細致高效的溝通方式,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成長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為學生營造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