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對鄉鎮衛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衛生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給予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血糖指標、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遵醫囑用藥率、合理飲食率、血糖自測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醫率,保障血糖控制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家庭成員互動護理;糖尿病;鄉鎮衛生院;生活做回來;遵醫行為
糖尿病是指一組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多認為主要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是導致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主要病理機制。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起病緩慢,發病后癥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伴有多種并發癥,需在積極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護理干預[1~2]。家庭成員互動護理為一種優質護理模式,積極引導患者及其家屬更好地參與糖尿病相關知識學習和討論,家庭成員還可督促患者配合治療,減輕負擔,從而優化家庭關系,使其得到更為細致的照護[3~4]。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對鄉鎮衛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衛生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老年糖尿病診斷標準[5];患者及其家庭成員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處于病情穩定期;存在聽力或視力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向患者常規講解糖尿病健康知識,積極解答患者疑問,幫助其樹立基本的健康認知。在衛生院宣傳欄處張貼糖尿病注意事項,方便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閱讀。指導患者及其家庭成員使用血糖儀的方法,居家定期監測血糖并做好記錄,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
1.2.2 觀察組給予家庭成員互動護理
(1)綜合評估:護理人員需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的家庭護理方案,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患者居家護理過程,并告知家庭成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向其傳遞正面情緒,多關心患者,增強其獲得感,拉近家庭關系,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及時溝通,消除不良情緒。
(2)健康宣教:定期舉辦衛生院無償健康講座,向患者及其家庭成員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內容包括血糖正常值、血糖監測方法、低血糖癥狀及處理等,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及行為,并將相關內容制作成科普二維碼,供患者及家屬掃碼觀看。
(3)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將需要服用的降糖藥物進行分類,并詳細介紹不同藥物的用法用量,告知家庭成員需及時提醒患者用藥,保證用藥的合理性,避免漏用或重復用藥。
(4)隨訪:護理人員定期以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隨訪,記錄家庭護理效果,鼓勵家庭成員多關心患者,并根據其病情變化合理調整護理措施,進行個性化保健與指導。
(5)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礎,指導患者遵循少食多餐、低糖低脂肪的飲食原則。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物。注意飲食均衡,確保飲食健康。
(6)居家護理:積極預防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家庭成員需做好患者足部清潔,確保足部干燥,避免感染,每日檢查足部是否有紅腫、破潰等問題,預防糖尿病足發生。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糖指標: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和情感職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6]。(3)比較兩組遵醫行為:如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血糖自測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遵醫行為情況比較
觀察組遵醫囑用藥率、合理飲食率、血糖自測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自身免疫力及身體素質較差,聽力、視力、認知能力、運動能力等下降,加之肌少癥、骨量丟失及平衡能力下降,老年患者更易出現運動損傷、跌倒及骨折[7]。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風險高且對低血糖耐受性差,更容易發生無意識低血糖、夜間低血糖和嚴重低血糖,出現嚴重不良后果。因此,臨床不僅要積極控制血糖,還需給予護理干預,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正確服藥,并能識別和緊急處理低血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8~9]。
本研究發現,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可有效保障血糖控制效果。有效的家庭支持對糖尿病病患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家庭成員互動護理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通過鼓勵家庭成員參與護理過程,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糖尿病的認識;通過相關講座使其認識到家庭護理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家庭成員主動參與對患者的共同管理[10~11]。此外,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遵醫囑用藥率、合理飲食率、血糖自測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醫率和生活質量。家庭成員互動護理注重家庭成員互動,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對患者的居家護理中,協助其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定期隨訪有利于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從而指導家庭成員合理調整護理措施,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與鼓勵,保證其飲食健康、用藥安全,及時消除負性情緒,使其積極主動參與血糖管理,保證血糖穩定,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日常生活質量,從而維持更為融洽的家庭氛圍[12~14]。
綜上所述,家庭成員互動護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醫率,保障血糖控制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姜翠紅,李杰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認知誤區的質性研究[J].醫學信息,2020,33(9):171-174.
[2]唐威,王偉麗,張靜,等.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延續護理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4,38(14):2596-2600.
[3]程艾芳.醫聯體下家庭醫生護理團隊在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4,22(15):148-151.
[4]于娜,楊娜娜,吳敏,等.病房-門診-家庭模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延續性護理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4,30(7):1211-1217.
[5]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內分泌代謝分會.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2,21(11):1013-1029.
[6]弓雪茹,古建平,朱冬梅.5A護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護理對改善糖尿病患兒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21):53-56.
[7]向霞,祝小丹,馬綺文,等.\"互聯網+護理服務\"聯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23,31(2):213-216.
[8]殷召鑾,薛守花.時機理論干預聯合家庭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行為習慣控制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7):3250-3254.
[9]杜曼,李亞云,曹晨晨.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和血糖水平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9(8):10-13,17.
[10]范書南,苑記清.患者積極度在糖尿病足患者家庭功能與健康促進自我護理間的中介作用[J].天津護理,2021,29(5):523-529.
[11]譚嬿,陳文麗.基于心理護理的“社區+家庭”一體化延續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8):2832-2835.
[12]趙艷敏,安新榮,劉莉,等.基于病房-門診-家庭的全程化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8):52-54.
[13]胡慶花,洪愛英.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21,19(21):2909-2911.
[14]計妮娜,王姣.家庭跟進式護理結合積極心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彈性、血糖波動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8):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