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干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飲食護理,觀察組給予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分及糖尿病控制狀況評價量表(CSSD70)評分。結果 觀察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01);兩組干預前SDSCA、CSSD7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DSCA各維度評分、CSSD70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糖尿病控制狀況,提高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糖尿病;個體化;自我管理行為;依從性;控制狀況
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風險高、診治困難等特點,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2];同時,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臟器功能下降,易出現一些特有的急性并發癥,如乳酸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等,還可增加心腦血管和下肢血管阻塞性疾病發生風險[3~4]。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特別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和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定期體檢和隨訪,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5]。本研究旨在探討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干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3.95±7.4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37±1.41)年。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1~78歲,平均(63.67±7.35)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54±1.2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認知、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如肺癌、肝癌等;存在精神障礙或智力缺陷。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飲食護理
合理控制飲食,定時定量進食,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避免過度飲食。日常飲食中基本谷物均衡搭配,多攝入新鮮蔬菜、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少吃油膩、甜咸食物及堅果。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
(1)睡前加餐原則:飯后檢查患者飲食情況,減少主食,控制總熱量。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會有意識地自己吃三分之一的晚餐,減少晚餐食物量,睡覺前會有明顯的饑餓感,可以適量加餐。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睡前血糖低于6 mmol /L需加餐,防止夜間低血糖的Somogyi效應。
(2)睡前不適宜進食的食物:精制碳水化合物食品,如面包、面條、粥等,這類食物可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血糖迅速升高;油炸及其他加工食品,如蛋糕、魚片、月餅、馬尾魚等,這些食物脂肪含量高,不利于血糖控制;高糖食品,如葡萄干、巧克力、水果罐頭等,這類食物含糖量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3)睡前最好的飲食:牛奶及其制品屬于低血糖指數食品,酸奶中的蛋白質和乳酸可以延緩胃排空,患者如出現明顯的飽腹感,可控制睡前饑餓感,也可以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口感甜的加糖酸奶總熱量明顯低于口感不甜的饅頭,酸奶或牛奶是睡前消除饑餓感的優選。豆類及其制品,如豆漿、豆腐、豆腐干、豆腐卷等都是低血糖食品,但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減少豆類攝入,會產生較多的含氮物質,加重腎臟負擔。另外,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至30 mL /min時,磷的過濾和排除減少,導致血磷增加,應減少高磷食物的攝入。如果睡前覺得餓,還可以蒸一碗雞蛋羹,加一點菠菜、胡蘿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調味,或直接煮一個茶葉蛋。粗糧混合餐或少量低糖水果,即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少量的蔬菜、干果,如煎餅、全麥面包、“稍熟”的燕麥片以及“10粒以內”的天然干果,如杏仁、核桃、花生或蘋果、小香蕉等。總熱量控制在100 ~ 150 kcal。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無須家屬提醒,患者能夠主動遵照醫務人員的指示接受治療,判定為依從好;接受治療過程中存在拖延或不遵醫囑行為,判定為依從差。依從率=依從患者數/總數×100%。(2)比較兩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SDSCA)評分:主要有藥物、飲食、血糖監測、運動和足部護理5個維度,共11個項目,每個項目0 ~ 7分,共77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比較兩組糖尿病控制狀況評價量表(CSSD70):評估內容包括糖尿病及癥狀(11項)、生活方式(15項)、治療(8項)、生存技能(15項)、治療目標(7項)、疾病知識(14項),每項0 ~ 2分,共140分,評分越高表示糖尿病控制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依從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依從率67.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2 兩組SDSCA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DSCA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D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CSSD70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CSSD7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CSSD7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與人體代謝有關的慢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長期高血糖癥狀,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生物效應受損,可影響多個器官正常功能[6~7]。當前糖尿病仍然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需終生接受醫療及護理照顧。糖尿病治療的直接目標是控制血糖、避免急性代謝并發癥發生;長期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預防控制慢性并發癥,提高其生活質量[8~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01);兩組干預前SDSCA、CSSD7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DSCA各維度評分、CSSD70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避免公式化、形式化護理,具有重點突出、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特點,既能滿足患者健康需求,又能幫助其改變不健康的態度和行為。在該護理干預中,醫護人員指導患者睡前科學合理地加餐,如雞蛋湯,易消化、易吸收,還可以補氣,預防低血糖,對第2天的飲食也會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低脂牛奶基本上不會使血糖升高,而且可以增強飽腹感,睡前喝牛奶可以改善睡眠質量,防止夜間低血糖,而且夜間血糖波動都很好,忌選擇低脂牛奶;豆制品膳食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熱量低,患者睡前吃豆制品還可預防便秘。全面、個體化的飲食健康指導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睡前加餐的認知和依從性,改善其自我管理行為,從而維持良好的血糖狀態[10~13]。
綜上所述,個體化睡前飲食規劃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糖尿病控制狀況,提高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1]楊丹,張艷,張媛媛,等.動態血糖監測對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謝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2,36(3):528-530.
[2]劉茂娟,林美珍,周歧鑾等.基于依從性曲線變化規律的階段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1):89-92.
[3]李冬靜,邢鳳梅,董春艷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病人飲食自我管理行為的長期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5):897-899.
[4]王珍珍.社區糖尿病患者飲食療養與中醫護理干預:評《食養天年:中老年常見病飲食療養》[J].中國釀造,2020,39(10):234.
[5]方師群,朱春歡,丁艷芬.雙軌道互動干預模式對社區慢性病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增刊2):161-163.
[6]郭賽金.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飲食營養研究:評《糖尿病飲食四宜五忌》[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3(2):679-680.
[7]孫彥,胡曉穎,張成亮.同質化策略對自體動靜脈內瘺留置針穿刺的療效觀察[J].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2021,7(2):240-243.
[8]張愛霞.同質化服務對血液透析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質控缺陷發生情況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1,45(22):2430-2431.
[9]翟蕾,殷鳳芳,張明明.同質化護理對血透患者質控缺陷發生情況及同質化管理有效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6):817-818.
[10]朱妍,陳偉亮,張雯等.同質化護理服務對血液透析患者腎功能指標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4,10(4):57-59.
[11]王冠群,肖燕,李靜.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質量提升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6):140-142.
[12]吳春玲.延續性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 2019,33(14):2518-2520.
[13]李彥芳.飲食護理干預在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飲食與運動干預技術指引(基層版)》[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3,14(11):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