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2例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兩組均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比較兩組臨床相關指標、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表(VAS)]、髖關節功能[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HHS)]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下床行功能鍛煉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HH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加速康復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自我管理;5A護理模式;全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功能;并發癥
股骨頸骨折是指骨折發生在股骨頭與股骨干連接的上部區域。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1]。臨床治療該病主要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通過切除受損股骨頭和髖臼關節部分并植入人工髖關節進行置換。術后護理目標主要為預防并發癥、恢復關節活動度以及減少疼痛等[2]。常規護理以護士為主導,護理干預方式較為單一,患者術后康復主動參與度較低,康復進程緩慢[3]。5A護理模式包括5個核心環節,即評估、建議、達成共識、協助和安排隨訪,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強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參與,促進其康復,提高護理服務質量[4]。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2例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5],具有X線、CT成像特征;溝通能力、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局麻藥物過敏史;因家庭或社會原因無法保證術后長期隨訪;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終末期腎病等嚴重全身性疾??;凝血功能異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術前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其對手術的擔憂和期望,介紹手術的必要性、過程、術后恢復情況以及成功案例。告知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間,指導其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訓練。術后第2~3天協助患者坐于床邊,雙腿下垂,逐步進行髖關節屈伸練習。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患肢避免負重,具體時間根據復查結果而定。隨訪66個月。
1.2.2 研究組給予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
(1)組建小組:由1名骨科醫生、4名責任護士、1名康復治療師共同組成,小組定期開展會議交流,分析患者康復進展,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2)評估:了解患者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評估其家庭支持和日常生活能力,確定術前自理水平。
(3)建議:向患者提供定制化的疾病知識講解,包括股骨頸骨折原因、全髖關節置換術流程、預期效果及優勢等內容。提供包含手術示意圖、康復步驟和常見問題解答的書面手冊,便于患者隨時學習。
(4)康復鍛煉指導:根據患者手術情況,制定術后康復計劃。術后1~3天指導踝泵運動,每小時3~4組,每組10~20次;術后3~7天進行髖關節屈伸練習,從被動到主動,角度逐漸增大,同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每日3~4組,每組10~20次。
(5)達成共識:設定短期目標,如術后1周內床邊坐立,2周內使用助行器站立和短距離行走;長期目標為術后3個月基本自理,6個月后參與輕度社交和戶外活動。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康復計劃。
(6)協助:術后早期每2 h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引導患者進行預防深靜脈血栓的鍛煉,如踝泵運動,遵醫囑使用抗凝藥物,密切觀察出血情況。增加水分攝入,保持會陰清潔,定時協助排尿。
(7)安排隨訪:出院前制定隨訪計劃,設定隨訪時間,指導患者加入微信群,與醫護團隊保持聯系。建立患者隨訪檔案,確保隨訪期間醫護人員能全面了解患者康復情況。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下床行功能鍛煉和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估,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重。(3)比較兩組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HHS)[7]評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動范圍、肌肉力量、畸形和關節穩定性等內容,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髖關節功能和健康狀況越好。(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下床行功能鍛煉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1 兩組VAS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1 兩組HH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HH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HH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護理期間未出現并發癥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9.3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股骨頸骨折多因跌倒或外力作用導致股骨頸部發生斷裂,患者通常伴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若未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誘發股骨頭壞死、關節功能喪失等并發癥,因此早期干預至關重要[8]。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全髖關節置換術,通過取出受損股骨頭和髖臼,植入人工關節,恢復患者關節功能,減輕疼痛癥狀。術后患者往往需要應對慢性病管理、關節功能恢復以及心理適應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臨床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護理干預,促進康復。
5A護理模式旨在通過系統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實現疾病管理,促進健康行為自我調節[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下床行功能鍛煉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3 d、7 d、1個月HH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谧晕夜芾頌閷虻?A護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為目標進行護理服務。在評估階段,醫護人員全面評估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情況,以此為基礎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建議環節,通過專業醫學指導,幫助患者正確理解手術后恢復的關鍵要素;達成共識,強調醫患共同制定康復目標,增強患者依從性和自我管理意識;協助環節,通過護士的持續支持,幫助患者應對實際困難;安排隨訪環節,確?;颊咝g后得到持續性評估和指導,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綜上所述,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疼痛,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加速康復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齊遠博,王道峰,劉道宏,等.有限元分析在評價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方式中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23,12(9):704-710.
[2]劉樹琪,崔海月,高雅等.股骨頸骨折行Mako機器人系統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配合[J].河北醫藥,2023,45(3):471-473,477.
[3]張敏,何鵬,呂雪等.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應用綜合護理配合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15):160-162,174.
[4]王維鳳,王艷波,王帆,等.5A護理模式臨床應用新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2,12(1):47-50,124.
[5]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4-245.
[6]丘永妹,焦飛虎,孔繁軍等.“5A”護理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6):138-140.
[7]郭益瑋,張蕊,才達,等. SuperPATH入路初次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對骨質疏松導致的股骨頸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評分及改良Barthel指數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3,22(9):965-968.
[8]田偉超,楊陽.半髖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23,26(1):42-46.
[9]王倩,余玲霞,顧羊林.“5A”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預后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14):2031-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