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社區獲得性肺炎(CAP)適宜護理措施及其對肺功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98例CAP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適宜護理,比較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生活質量[萊徹斯特咳嗽問卷(LCQ)]。結果 觀察組發熱、憋喘、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陰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FEV1、PEF、FVC、FEV1/FVC及LCQ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適宜護理可促進CAP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社區獲得性肺炎;適宜護理;肺功能;生活質量;憋喘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在醫院外環境發生,以感染性肺實質病變為病理基礎,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憋喘、發熱等,與年齡、吸煙、免疫功能、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關,易感人群廣泛,加之抗生素耐藥性增加、人口老齡化加劇,當前呈高發態勢[1]。臨床積極予以患者對癥治療的同時,需做好護理配合,緩解呼吸道及全身癥狀,縮短病程,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2]。本研究旨在探討CAP適宜護理措施及其對肺功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98例CAP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3];病程<7 d;認知、溝通能力正常;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急性感染;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氣道發育異常或氣管異物;伴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胸廓畸形;精神狀態異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評估患者病情,密切監測體溫、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標。觀察患者呼吸道癥狀,嚴格遵醫囑完成補液、給藥、霧化吸入、吸痰等護理操作,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向患者講解CAP生活注意事項,如注意口腔衛生、增加飲水量、進食清淡營養食物、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持續護理至康復。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適宜護理
(1)準備階段:組建適宜護理小組,總結CAP臨床護理經驗,明確存在的護理缺陷及問題,以CAP護理為關鍵詞,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并評估文獻質量,獲取循證證據支持,共同制定適宜護理方案,明確各項護理措施。
(2)適宜護理措施的實施:第一,強化呼吸道護理。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道情況,指導其正確咳痰,配合叩背排痰,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規律叩擊背部,手掌呈空心狀,促進痰液排出。對于排痰困難者,按需進行吸痰,嚴格把控單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保證吸痰操作精準、迅速;對于需要氧療者,適當調整給氧流量及濃度,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飲水1.5~2.0 L。第二,強化認知心理護理。向患者系統介紹CAP疾病知識,包括發病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案、預防措施等,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保證患者充分掌握;關注患者情緒波動,通過正向溝通(如共情、鼓勵、安慰等)、語言疏導、家庭支持、冥想等方式進行調節。第三,穴位按摩。采用點按手法,選取大椎、合谷、曲池、外關、尺澤、少商等穴,每個穴位按摩2~3 min,1次/d。第四,艾灸護理。選用普通艾條,取肺俞、中脘、大椎、合谷、太沖、足三里等穴,點燃艾條,艾條與皮膚距離3 cm,灸15 min,1次/d。第五,強化營養護理。根據患者年齡、體重、日常勞動強度等情況設定每日熱量攝入目標,指導患者選擇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纖維素食物,保證口味清淡,禁食油膩、辛辣、生冷食物。第六,強化生活指導。保持居住環境清潔,每日開窗通風2次,30 min/次;予以患者個人防護指導,如咳嗽時用紙巾遮擋口鼻、去人流密集處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睡眠質量欠佳者可通過溫水泡腳、足底按摩、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輔助入睡。第七,強化肺康復護理。通過播放視頻、現場演示的方式指導患者掌握腹式呼吸、縮唇呼吸,2次/d,20 min/次。癥狀改善后,指導患者練習六字訣呼吸操或八段錦,1~2次/d,30 min/次。持續護理至患者病情康復。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2)肺功能指標:干預前后,通過肺功能檢測儀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氣峰值流速(PEF),計算FEV1/FVC。(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萊徹斯特咳嗽問卷(LCQ)評估,總分133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發熱、憋喘、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陰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FEV1、PEF、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LCQ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LCQ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臨床治療CAP以抗感染為主,配合退熱、祛痰、鎮咳、氧療等輔助治療,預防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等嚴重不良預后[5~6]。但CAP影響因素較多,臨床應高度重視臨床護理配合。
本研究中,觀察組發熱、憋喘、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陰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FEV1、PEF、FVC、FEV1/FVC及LCQ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適宜護理在CAP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準備階段,組建適宜護理小組,通過總結護理經驗、搜集循證證據等方式確定適宜護理方案,保證方案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7~8]。CAP患者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強化呼吸道護理,做好排痰護理、吸氧護理,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通暢,改善氧合狀態。CAP發病突然,受疾病、治療等因素影響,患者常出現明顯的情緒波動,加之對疾病認識不足或存在錯誤的健康觀念,進一步加劇心理應激反應,不利于病情控制。認知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向患者系統普及疾病知識,重視對患者的情緒安撫,從而改善心理狀態,提高其自護行為。
此外,中醫適宜理念深入人心,中醫護理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等優勢[9~10]。穴位按摩結合艾灸護理可發揮穴位作用與熱效應雙重機制,調節臟腑功能,輔助疾病治療,從而有效緩解咳嗽、憋喘、發熱等癥狀。CAP病情影響因素較多,涉及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強化營養護理、生活指導可保證患者營養攝入均衡,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利于病情轉歸。同時,從環境、衛生、個人防護、睡眠等方面予以患者護理管理,可控制病情危險因素,切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肺康復護理為CAP患者康復的關鍵,呼吸訓練及傳統功法訓練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訓練可增加肺活量,擴大隔膜移動范圍,改善呼吸肌疲勞,避免肺泡及小氣道塌陷閉塞,保證有效的氣體交換;六字訣呼吸操或八段錦訓練可調節人體臟腑功能,增強機體耐力,發揮增強體質、改善睡眠、調節情緒等多種作用。
綜上所述,適宜護理可促進CAP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關景超,劉嫣,王穎.中醫護理聯合層級鏈式管理模式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的應用研究[J].新中醫,2022,54(2):177-180.
[2]周小姝.針對性護理在肺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4):120-122.
[3]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急診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治專家共識(二)[J].中國急救醫學,2011,31(11):961-967.
[4]蔡知音.層級鏈式護理對肺炎患者肺功能改善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28(3):48-50.
[5]彭佩靜,劉意瓊,古輝等.細節護理干預對重癥肺炎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20,34(4):71-73.
[6]劉芬.社區獲得性肺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及對住院時間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8):68.
[7]袁燕珊,陳燕.個體化護理對間質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5):27-29.
[8]周敏.健康教育在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護理的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19,14(2):54-55.
[9]黃秀賢.社區獲得性肺炎干預化護理的實施及效果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19,8(1):125.
[10]馬金鳳.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社區獲得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1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