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與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此時代背景下,教師的數字素養成為推動教育教學創新和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并作為教育行業標準予以發布,然而,當前中職學校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普遍較低,嚴重制約了中職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因此,探索提升中職學校教師數字素養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背景和緊迫性。
二、理論框架構建
(一)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與特征。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不僅涵蓋技術應用能力,還包括對數字技術的理解、應用、創新以及評價等多個層面。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本文提出教師數字素養應包括信息素養、技術操作能力、創新教學方法等維度。
(二)教師數字素養的評估標準。構建適用于中職學校的教師數字素養評估體系是關鍵之一。評估體系應能夠準確反映教師在數字技術應用、數字資源整合、數字化教學設計以及數字化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套包含多個指標的評估體系,為后續實證研究提供基礎。
三、中職學校教師數字素養現狀
以佛山市中職學校教師為例,數字素養整體表現較好,但在數字化應用和專業發展能力方面有待加強。目前,中職教師在數字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師對數字技術的掌握僅停留在表面,難以將其有效融入教學實踐。在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中職教師的意識也較為薄弱。此外,中職教師在數字化協同育人方面也存在不足,多數教師未能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中職學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路徑構建
(一)強化教師數字化意識。教師應積極調整觀念,深刻認識數字技術在教育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識到利用數字技術資源探索教育實踐的緊迫性。通過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學科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式和班級管理,逐漸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協助者和引導者。
(二)構建精細化教師培訓模式。基于對教師當前數字技能的深入分析,打造精細化的培訓模式。制定明確的短期和長期培訓目標,設計包含基礎和高級模塊的互動學習內容。結合線上線下多元化教學方法,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同時,強化實踐操作環節,鼓勵教師將數字工具融入實際教學中。
(三)實施基于數據驅動的評價制度。通過設定評價指標,涵蓋教師對數字工具的掌握程度、數字資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利用統計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發現教師數字素養存在的具體問題,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數字教學水平。
(四)建立健全的保障機制。學校應制定明確的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政策,將數字素養作為教師評價、晉升和獎勵的重要指標。投入充足的資金和資源,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數字化設備和軟件。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與數字化教學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案例。建立專業的技術支持團隊,為教師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五、實踐應用
(一)積極參與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大賽為教師提供了實踐數字技術的平臺,促使教師在備賽過程中深入研究如何將數字技術融入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從而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同時,大賽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推動其探索數字化教學模式變革,設計更具互動性和個性化特征的教學方案。
(二)利用數字化工具進行課堂管理。以九江職校為例,學校開發了課堂學生評價系統,該系統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評價數據,為教師提供了直觀的反饋,幫助教師基于數據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行為,推動知識課堂向素養課堂的轉變。在使用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相關數字技術,如數據輸入、分析工具的使用等,同時,系統生成的評價報告為教師培訓提供了科學依據,助力學校開展針對性的數字素養培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三)評估結果與反饋。評估結果顯示,教師的數字素養得到顯著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也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地方,為后續推廣應用提供有力證據。
【注:本文系2024年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發展中心職業教育研究項目“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職學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路徑探索”(項目編號:GDZZJF2024B00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