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讀后活動設計是關鍵一環,能夠進一步延伸和拓展課堂閱讀內容,合理、科學、精準的讀后活動設計能夠實現學生基于閱讀材料理解的深化,讓學生在閱讀能力、思維發散、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立體化、精準性提升。本文主要對“品質課堂”背景下讀后活動設計背景、原則及策略進行探討。
一、初中英語“品質課堂”的背景
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的核心目的在于帶動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個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陣地依托就是課堂,需要教師打造大眾化、廣泛性、經常性的品質課堂,讓課堂更加均衡、更加優質、更有成效,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品質課堂重點在于強化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的創造性、批判性與邏輯性的培養與引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將著力點聚焦到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層面上,因此“品質課堂”對教師教學的思維理念、方法模式、策略路徑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不僅倡導教師將基礎性、核心性的技能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求教師關注和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拓展能力,全方位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品質課堂”背景下讀后活動設計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品質課堂”背景下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將學生置于核心地位進行活動的設計、組織、開展,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關注,對學生的價值觀、態度、情感、能力、知識等進行了解和把握,從而強化活動設計方法模式的調整與優化。
(二)生活性原則
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要貫徹“生活化”原則,將明晰、精準的語言形式、情境和信息提供給學生,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真實、自然或者模擬的情境之中進行英語語言的學習、理解和體會,要注重進行語言情境的創設,使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契合、與學生的心理特點相吻合,在調動學生學習與探究熱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好地借助英語進行表達、創作、交往、想象等。
(三)精準性原則
初中英語讀后活動從本質上講是閱讀材料和閱讀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并非讓學生簡單地重復閱讀內容,基于此,教師要強化切入點的選擇,最大限度地做到選好、選準,以此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更好地實現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全面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思考與領悟。
(四)層次性原則
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中,由于不同的活動有著較大的差異,活動之間要保持良好的層次性。活動設計中要堅持“由淺入深、層次遞進”的思維,幫助和引導學生以活動為依托,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師生、生生有效交流,逐步深化學生知識內容印象、逐步強化學生英語知識學習掌握,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最后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
(五)指導性原則
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中教師問題的提出、活動的組織與設計、對學生的示范與指令都要有明確性。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監督、輔助。活動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活動開展情況及時反饋并作出科學評價,讓學生對自身活動開展情況形成全面了解,在教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改進。
三、“品質課堂”背景下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策略
(一)以單元主題為依托進行讀后活動設計
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同單元主題,有的放矢地進行相關活動的設計、拓展與延伸,要組織和引導學生以活動任務為依托和載體,實現語用能力素養的培養。讀后活動設計要凸顯目標性,如讓學生完成填表填空、問題回答和正誤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同文本閱讀的有效融合。
人教版初中英語每一個單元的主題都是明確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讀后活動設計中要注重進行單元主題的延伸。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robots?”的教學中,由于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關機器人的特點、功能與用途,教師要讓學生在對機器人的外形、用途等語言內容進行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依托單元主題組織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機器人進行再構思,引導學生開展“Designrobotingroups\"活動,并深入思考“設計的機器人能夠為他們做些什么”,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幫助和引導學生在一定情境之下了解、學習和運用語言,并且借助所學語言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強化了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全面結合、有效統一,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單元主題的理解與把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閱讀材料,同時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思維。
又如,在教學“We're trying tosavetheearth!\"時,在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對如何保護環境進行思考、交流和探討,梳理和總結觀點,努力突出方法和措施的重點并進行寫作,這樣的課后活動設計同章節主題高度一致,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升實際問題解決素養。
(二)以支架建構為基礎進行讀后活動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語言的輸入,更要讓語言高效地進行輸出。讀后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有自的、有意識地建構起學習“支架”,指導學生在全身心參與中強化語言的全方位輸出。
這就要求教師對讀后活動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要精準地準備和設計好相關問題,強化語言鋪墊的有效運用。例如,在“Ithink 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讀后活動設計中,由于本單元重點介紹了中秋節和月餅,教師要讓學生在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進行提問,如“How do we celebrate theMid-Autumn Festival? What is thesignificance of the Mid -AutumnFestival?”讓學生更好地結合自身的經歷、體驗和感受,進行閱讀材料深入的思考,以此激發的學生閱讀興趣、探究熱情,強化學生的文本理解、文化延伸和知識遷移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再閱讀并完成相關任務,可以設計信息查找、填空等形式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尋找答案。
另外,讀后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活動任務的可操作性,重視搭建支架的環節,把握活動步驟及次序設計的層次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務。例如,“How was yourschooltrip?”一課的閱讀內容主要是學校旅行,在讀后活動設計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先搭建情景支架,如播放學生熟悉的校園課程、社團活動的視頻創設情境,以視聽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和活動激情,進入與學校旅行相關的情境中。第二步,提供問題支架,教師可以提出“What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know? Whichactivity do you like best? Whichactivity did you take part in? How doyoulikeit?\"這四個問題來調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文本相關知識的掌握。第三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情,設計蝶形圖、魚骨圖等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文本知識的框架,繼續培養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完成部分或全部的思維導圖。
(三)以情景再現為支撐進行讀后活動設計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編排和設計中將故事情節加入其中并借助閱讀的形式進行展現,在組織學生深化閱讀、細致閱讀、實現文章內容梗概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在真實課堂之中還原課文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情景再現,也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故事情景為依托進行場景的再設計,促進學生實踐操作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What did you do lastweekend\"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針對性、多維度地設計活動場景,活動載體可以是演繹表現、現場展示或梳理總結等,要求學生用英語展示和表達,各個小組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能鍛煉動手能力。有的小組對上周觀看的一場足球比賽進行了回顧,對比賽中的精彩片段進行了解說,雖然整體的表達相對簡單,但有著較強的場景代入感。有的學生將自身的體驗和感悟進行了總結,結合自身實際討論了今后的改進方向,如怎樣積極學習、怎樣樂觀面對生活等。還有的小組學生對上周參加的一場派對進行了介紹,重點對派對的主題、參加人員、活動流程、場面效果等進行回顧和展示,學生們都十分投入。這樣的場景活動或情境再現,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
四、結語
綜上,“品質課堂”背景下初中英語讀后活動中,教師要在課堂提質提效上下功夫、在學生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上做文章,科學把握讀后活動設計的原則、標準和要求,堅持以單元主題為依托進行讀后活動設計,以支架建構為基礎進行讀后活動設計,以情景再現為支撐進行讀后活動設計,讓讀后活動設計成為學生英語素養能力提升的有效引擎和堅實支撐。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