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施“雙減”政策已有時日,那么,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實現減負提質呢?通過筆者嘗試研究,發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是確保減負提質的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已得到廣泛普及,課件的使用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必備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合理使用課件,提升課堂實效,筆者有一些思考和嘗試,僅作如下分享交流。
一、課件在一線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近年來,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老師上課根本不備課,直接使用統一的配套課件授課。課件有什么內容,老師就講什么內容,沒有結合學生學情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純粹利用課件教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學生思維、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筆者認為,課件僅作為教師授課的輔助工具,有效的課件能助力高效課堂的實施,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優化多媒體課件,使其提升課堂效率,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減負提質的高效課堂助力。
二、優化教學課件對高效課堂的作用
優化課件對小學數學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使用生動有趣的課件,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呈現清晰的圖像、動畫和文字,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簡單,使其更容易理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通過使用課件,教師可以節省板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可以直觀演示課堂上不太方便展示的過程,既節省時間,又直觀展示知識的生成,同時便于多種解題策略的對比,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題能力。
三、優化教學課件的實施策略
1.呈現動畫效果,提升課堂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在課堂上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許多教師在上課時,直接呈現書本中的圖片作為情境進行教學。但往往達不到課堂的預期。如將在圖片制作成動畫,結合教師的講述,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許多老師上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還剩下多少》導入環節時,直接出示課件整張頁面,結合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如果在課件中先播放樹上有5個蘋果,然后在點擊一下出示從樹上落下2個蘋果的動畫。老師通過故事的形式,邊講述邊出示動畫,不僅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效果,更能理解5減去2的直觀意義。
2.呈現核心問題,增強課堂指向性。課件制作是為教學服務的,老師制作的課件應是以學生為主題。課件只是教師的輔助工具,在課堂的關鍵時刻、必要時的協助工具多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提示、重點強調的作用,通過關鍵的字、詞、問題言簡意的提示學生在課堂上的操作活動或者重點強調要解決的問題等。學生通過關鍵字詞理解老師要表達的核心問題和學生所要做的具體事情。
3.呈現精簡操作,增強任務精準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件能用簡要的字、詞概括長段描述,盡量用字、詞呈現,能用圖片表示意思用圖片代替。比如《三角形的面積》探究環節課件呈現如下:


(圖一)老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提出合作要求采用文字完整描述;(圖二)通過圖片與簡單漢字,加上教師語言的介紹,學生更易明白操作的意圖。相比圖一,圖二學生很快能夠接收到老師的信息,明白老師的意圖。這樣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同時也更節省學生理解任務的時間。
4.呈現解題策略,增強課堂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比的應用》第2課時,引導學生探究一班和二班合理分橘子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在班級里出現若干種不同的分法。這時候,我充分利用課件的直觀性,將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統一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比觀察,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取得較好效果。這不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在對比中發現每一種解法的異同點,進一步加深了對算理算法的理解,提升了課堂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