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業壓力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顯著。世界衛生組織將學業壓力定義為學生對學習事件的威脅性認知引發的不良情緒反應。本研究基于教學經驗,將學業壓力分為內部和外部壓力,以284名高一學生為樣本,采用《中學生壓力源問卷》等工具,探討成長型思維、學業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對學業壓力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湛江市某中學高一年級330名學生,剔除無效樣本后,有效樣本284人(男生156人,占 54.9% ;女生128人,占 45.1% ,均為物理類學生。
2.研究工具
(1)《中學生壓力源問卷》:陳旭(2004)修訂,含5個分量表(期望壓力、任務要求壓力、自我發展壓力、挫折壓力、競爭壓力),共62題,內部一致性系數0.92。
(2)《成就動機量表》:Gjesmeamp;Nygard編制,葉仁敏(1988)修訂,共30題,分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維度,分半信度0.77,效度0.58。
(3)《成長型思維量表》:Dweck等(1999)編制,共6題,分成長型與固定型思維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0.83。
(4)《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梁余頌等(2000)編制,共22題,分學習行為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克倫巴赫
系數 gt;0.80。
二、研究結果
1.均值分析
(1)學業壓力:總均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顯著低于理論均值3,且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整體壓力水平偏低。
(2)學業自我效能感:總均分及各維度得分顯著高于理論均值3,且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整體水平偏高。
(3)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和理論均值沒有顯著差異,而成長型思維的得分顯著低于理論均值,說明高中生的固定型思維處于平均水平,而成長型思維整體偏低。
(4)成就動機:得分小于理論均值0,且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總體以避免失敗動機為主。
2.相關分析
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高中學生的學業壓力、學業自我效能感、成長型思維成顯著負相關關系;學業壓力與固定型思維、避免失敗的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成長型思維與學業自我效能感、追求成功的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固定型思維與避免失敗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由此可見,學生的學業壓力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
3.性別差異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學業壓力、學業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思維方式四個指標上,男女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并不顯著;在競爭壓力和期望壓力兩個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在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且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這說明,在學業壓力、成就動機和學業自我效能感總體上男女生之間不存在差異,但學業壓力的競爭壓力、期望壓力兩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女生感覺到的壓力水平均高于男生。
4.回歸分析
(1)成長型思維與成就動機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回歸方程顯著 (F=57.12,plt;0.01 ,
,成長型思維 (β=0.35,plt;0.01 和成就動機
)正向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
(2)學業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對學業壓力的影響:回歸方程顯著 (F=14.55,plt;0.05 ),
,學業自我效能感
和成就動機
負向預測學業壓力。
三、結論
高中生整體的學業壓力水平比平均值偏低,學業自我效能感較均值偏高;固定型思維處于平均水平,而成長型思維整體較平均值偏低;成就動機整體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學業壓力和學業自我效能感、成長型思維成顯著負相關關系;學業壓力與固定型思維、避免失敗的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成長型思維與學業自我效能感、追求成功的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固定型思維與避免失敗動機成顯著正相關關系。
在競爭壓力和期望壓力分量表上,女生的感受到的壓力均高于男生;在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上,女生的效能感高于男生。
高中生的成長型思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向預測其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又可以負向預測其學業壓力。因此,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是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間接對學業壓力產生影響的。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