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Row Spacing Density of Sunflower Planting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LI Bin-ruil,ZHANG Tig-ting2,WANGRui-zhen1 etal(1.Wuyuan CountyAgriculuralandAnimalHusbandryTchnologyExtension Center,Bayur,InerMongoliaO;2Inerogoliacademyof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Sienes,Ht,o golia 010031)
AbstractObjetive]Tofindout thereasonableplantingspacinganddensityofsunflowerinHetaoirigationarea.Method]Atwofactor (rowspacingnddesity),re-velsploeexpemetassuptoistgateeetsofdetpantingspacingdsit sunfloweryield,ieldcompositiongroomicrits,edtraitsandothrfactosResult]etreametsofowxpasionanddsity ductionhadnoetosunfloerertlityAtthaeospacinglvel,aplatigensitreasd,suflowrplanteighteasd discdiameterdeaddinggiihtihtgthdtheasdAttsiello erplantheightincreasedasplantspacingdecreasedwithincreasinglargerowspacingAttesaedensitylevel,R2treatment(argerow spacingof1.1)adheigstinglediscgaiweigtandeedcommercialty,with2D2treamentsowingthestcooicper formance.[Conclusion] The sunflower planted withthe highest yield should be grown with a large row spacing of 106cm ,a small row spacing of 40cm ,and a density of 25 132 plants/hm2(plant spacing of 55cm ),which has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agronomictraits,costinputs,andeconomicbenefits,andissuitableforlarge-scalepromotioninHetao iigatioarea.
KeywordsSunflower;Row spacing;Density; Yield;Economic efficiency
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內蒙古河套灌區的主要經濟作物。國外主要種植的是油用向日葵,河套灌區主要種植的是食用向日葵[1-2]。種植密度和行株距的合理配置可改善作物冠層結構,維持良好的干物質積累和轉化性能,保證較高的經濟產量[3-4]。向日葵生產是一個群體生長過程[5],適宜的行距及密度能調節植株截獲光能力、改善植株光合能力、調節群體器官資源分配,從而增加向日葵干物質積累量[6],適當調整種植密度可確保適宜的冠層結構與光合特性,為高產提供保障[]。種植密度對向日葵產量的影響幅度在
,食用向日葵的空殼率與種植密度呈負相關關系,密度越小,空殼越多,反之空殼越少[9]。適宜的種植行距及密度能平衡個體與群體間的矛盾,是破解制約向日葵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協同提升的關鍵[10]
種植行距和密度不合理會導致向日葵植株吸收養分不平衡,使其籽粒產量、商品性、經濟效益下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對向日葵的種植密度及行距要求不同,新疆石河子向日葵品種 KWS303 和 SH363的適宜種植密度為 33 000 株/hm22[],而石羊河流域綠洲LD5009向日葵高產種植適宜密度為49 990株
,適宜株距為
。甘肅河西走廊食用向日葵制種產量和成品種子的各性狀指標表現最佳的種植密度為46 500株
。筆者針對河套灌區向日葵產區栽培密度不合理、品質下降嚴重這一突出問題,以食用向日葵為研究對象,在大田條件下設置不同行距與密度配置,研究向日葵行距和密度與籽實產量、農藝性狀、經濟效益的關系,明確向日葵高產、優質、高效的播種行距及密度,為優化向日葵種植模式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助力河套灌區向日葵產業發展。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及材料試驗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新公中鎮永聯3社進行,前茬為向日葵,供試作物品種為食用向日葵SH361。土壤為灌淤土,質地壤土, 0~20cm 土層含有機質15.8g/kg 全氮 0.91g/kg 速效磷 32.5mg/kg 和速效鉀140mg/kg,pH8.7. ,土壤肥力中等。
1.2試驗設計采用裂區設計,設種植行距和密度2個因素,每因素設3個水平(表1)。3個行距水平:R1,大行行距
,大行行距 1. 1m;R3 ,大行行距
。小行行距均為 0.4m 。3個密度水平:D121000株
,D224000株
,D327000株/
。另設常規大小行種植(大行距 80cm ,小行距 40cm ,株距 45cm ,留苗37050株
)為對照,共10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
。5月18日機械條施
緩控肥(
,同時進行覆膜,5月20日澆水,6月5日人工點播,7月9日結合中耕追施尿素
月25日收獲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產量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籽實產量有顯著影響,均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R2(大行距 110cm )的產量與R3(大行距120cm )差異顯著,與R1(大行距 100cm )無顯著差異。3個密度D1(21000株)
)、D2(24000株
)和 D3(27000株
)之間的產量差異顯著。除CK處理外,R2D2(
株
)產量最高,達
,除與R1D2處理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R1D2處理產量達
,除與R2D2和R1D3處理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將表2的行距 (R) 和密度 (D) 作為自變量,產量 (Y) 作為因變量,用二次多項式進行回歸模擬,其回歸方程: Y=
126.227RD,
,
,說明回歸擬合值與實際值擬合較好,可以用該方程進行回歸模擬。對回歸方程求偏導數并令其為0,得到線性聯立方程組,解之得到最高產量的行距和密度,經計算最高產量的大行距應為 106cm 密度為25132株
(株距 0.55m )。
2.2不同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盤粒重、百粒重和籽粒大小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的單盤粒重有顯著影響,隨著行距的增加單盤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隨著密度的增加單盤粒重降低。R3D1單盤粒重達239.2g ,R2D2次之。隨著行距的增大百粒重呈降低趨勢,但3個行距間差異不顯著;隨著密度的增加百粒重降低,D1與D2之間無顯著差異,與D3差異顯著。隨著行距和密度的增加籽粒寬度減小,且R1與R3差異顯著;隨著行距的增加,籽粒長度也增加,而隨著密度的增加,籽粒長度先增加后降低。CK 處理綜合表現最差,單盤粒重僅 162.6g ,百粒重
0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treatments( Plt;0.05) :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 treatments( Plt;0.05) :2.3不同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農藝性狀的影響由表4可知,株高隨著行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行距間的株高差異不顯著,密度間的株高差異顯著,R3D3處理的株高最高達291.3cm 。隨著行距的增大莖粗呈增加趨勢,但差異不顯著,隨著密度的增大莖粗有所降低,D1和D3差異顯著,R2D1和R3D1處理的莖粗較粗達 4.1cm 。隨著行距的增加向日葵的盤徑呈減小趨勢,但差異不顯著,隨著密度的增大向日葵的盤徑減小,D1和D3間差異顯著,R2D1處理的盤徑最大達 26.1cm 。行距變化對結實率的影響不大,隨著密度的增大結實率也顯著增加,R3D3的結實率最高達 74.0% 。隨著行距和密度的增加,向日葵的籽仁率呈增加趨勢,R3D3的籽仁率最高達 47.0% 。
2.4不同行距和密度下向日葵經濟效益差異由表5可知,CK處理的種子和地膜投入最大,其他處理的種子和地膜投入明顯低于CK處理。R2D2處理較CK處理減少地膜用量
,節本90元
,減少種子12960粒
,節本405元
,盡管產量較CK減產
,由于籽實售價提高
,較CK處理產值增加606.3元
,純收入(節本增效)增加1101.3元/
。R1D2處理較CK處理減少地膜用量
,節本120元hm2,減少種子12 960 粒
,節本405元
,產品售價提高0.8元/kg,較CK處理產值減少5.6元
,純收入(節本增效)增加519.3元 hm2。隨著行距的增大,籽實單價有增加趨勢,隨著密度的增大籽實單價先增加后降低,R1D2、R2D2、R3D1和R3D2的單價較高,較CK的單價提高0.8元/kg。行距和密度對產值、純收入和產投比的影響均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R2D2處理的產值、純收入和產投比較高。

。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treatments( Plt;0.05) 1
3討論
3.1種植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食用向日葵是典型的以質論價產品,籽粒大小和百粒重是食用向日葵議價的主要因素。在農作物種植生產過程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產量構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農作物的種植密度。適宜的行距和密度能有效協調向日葵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矛盾,進而提高結實率,增加單盤粒重及百粒重,最終增加向日葵產量[14]。向日葵結實率與種植密度密切相關[10],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則能提高結實率,增加向日葵產量[15-16]。不同密度對單盤粒重和百粒重的影響較大,隨著密度增加單盤粒重和百粒重明顯下降,隨著密度增加,籽粒長度變短、寬度變窄[17-18]。該試驗結果表明,降低種植密度,增大種植行距是河套灌區解決向日葵品質下降的有效措施。
3.2種植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農藝性狀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食用向日葵株高有一定影響,向日葵株高隨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密度的增加莖粗減小,花盤直徑明顯減小[19]。密度越大植株越高,莖粗則隨著密度升高而下降。隨著種植密度增加,盤徑變小,單盤粒數減少,結實率下降。密度增加籽仁率總體呈下降趨勢,籽粒大小與種植密度呈負相關,密度越低籽粒商品性越好[20-21]。該研究結果與其基本一致。
3.3種植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經濟效益的影響經濟效益是評價栽培技術能否推廣的重要參考指標。向日葵生產中,種植行距和密度對產量有顯著影響,合理有效的種植模式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而且能夠增加產量[22]。種植向日葵要獲得好的效益,既要考慮產量,又要兼顧品質[23]。食用向日葵的收益與籽粒品質密切相關,品質越好,價格越高。黨宏波等[\"]研究表明,大行距1.1和 1. 2m ,密度27000株
組合的籽粒商品性較好,售價高,且密度降低,種植成本減小,純收人達17670和17940元
,比對照處理增加純收入6390和6660元
。該研究中大行距1.1m ,密度24000株
籽粒表皮光澤度較好,籽粒較大,單盤粒重高,綜合表現最好,籽粒單價可達6.4元
,較CK提高0.8元
,產量
,純收益達22231.6元
,增收1101.3元/
。
4結論
行距和密度對食用向日葵籽實產量和農藝性狀有顯著影響,行距和密度對籽實產量的影響均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以
和D2(24000株
)最高。回歸分析表明SH361在大行距
小行距 40cm. 株距 55cm 密度25132株/
時產量最高。行距和密度對向日葵的單盤粒重、籽粒長度和寬度有顯著影響,隨著密度的增加株高、結實率和籽仁率增加,莖粗和盤徑降低。行距和密度對產值、純收入和產投比的影響均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R2D2處理的產值、純收入和產投比較高。
參考文獻
[1]卓富彥,楊文,黨宏波,等.市向日葵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19,35(10):13-16.
[2]楊棟,馮國榮.河套地區食用向日葵高產技術要點[J].現代農業,2020(4) :30.
[3]謝婷婷,蘇培璽,周紫鵑,等.集群種植方式對棉花田間小氣候效應和產量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4,23(3):55-61.
[4]徐新霞,雷建峰,高麗麗,等.行距配置對機采棉花冠層結構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6,25(10):1479-1485.
[5]趙松嶺,李鳳民,張大勇,等.作物生產是一個種群過程[J].生態學報,1997,17(1) :100-104.
[6]凌一波,馮云格,王斌杰,等.密度與行距配置對向日葵冠層結構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作物雜志,2022(3):155-160.
[7]張慧,厲寶仙,李婧,等.不同環境下栽培密度對向日葵生物量及產量的影響[J].分子植物育種,2022,20(16):5520-5531.
[8]孫書蘊,陳建忠.油用向日葵種植密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油料,1985(3) :45-48,27.
[9]白凌風.巴彥淖爾市食用向日葵結實率低的原因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102,124.
[10]楊向紅,秦愛紅,李海秋,等.食用向日葵雜交種YS809種植密度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3):92-93.
[11]黨宏波,邊學亮,楊文,等.河套灌區向日葵擴行降密提質增效栽培技術的探究[J].現代農業,2019(5):22-24.
[12]劉文杰,王波,段維.播期與密度耦合對向日葵產量、產量構成因素及品質的影響[J].新疆農墾科技,2020,43(9):3-6.
[13]聞金光,菅彩媛,韓曉梅,等.種植密度與施肥配置對食用向日葵制種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J].北方農業學報,2021,49(5):41-47.
[14]王海燕,崔超,王海偉,等.種植密度對食用型向日葵光合生理特性與產量的影響[J].天津農林科技,2021(1):8-11.
[15]王麗波,田海亮,趙展,等.播期與密度耦合對向日葵產量、產量構成因素及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26):26-27.
[16]趙微,趙雅杰,田振東,等.向日葵干物質轉運及產量對播種期和栽培密度的響應[J].作物雜志,2021(3):185-189.
[17]段學艷,楊海峰,溫琳.密度對油用向日葵籽粒性狀及含油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8):27-31.
[18]于歡.不同種植密度對向日葵相關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7(14):10,14.
[19]劉文杰,鄭磊,段維.播期密度耦合對向日葵生長發育、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J].東北農業科學,2023,48(5):46-50.
[20]尤艷蓉,李錦龍,李城德,等.食用向日葵雜交種SH361種植密度試驗研究[J].中國農技推廣,2019,35(8):59-60.
[21]張紅,鄭洪元,王文浩,等.不同種植密度對向日葵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7(22):17-19.
[22]王鳳香.向日葵綠色種植成本及效益分析:以巴彥淖爾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6(8):292-293.
[23]賈曉軍,丁變紅,楊芬,等.食用向日葵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多元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