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通過高效閱讀來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完成知識的輸人;寫作則是學生在完全內化、吸收知識后,將知識靈活運用于交流表達中的知識輸出階段,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完整的語言學習過程。而讀寫結合教學法正是二者配合的最佳體現。本文認為,讀寫結合教學法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開展了對使用讀寫結合教學法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研究。
一、選擇讀寫結合時機,合理調控課堂節奏
(一)在好詞佳句賞讀中開展讀寫活動
好詞佳句賞讀是小學語文課上最適合開展讀寫結合的環節。將讀寫結合活動與文學審美活動融為一體,教師帶領學生賞析語文教材中的優秀作文,完成文章好詞佳句的精讀。讓學生了解文中優美文字、詞語、語句的編排用意,分析作者這樣寫作的理由,從而使學生更直觀、更深人地理解文學作品,夯實語文基礎,為其今后完成寫作練習做足準備。
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觀潮》這一課的教學中,課上,教師先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基調確定后,再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為主,讓學生在其他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剖析文章結構段落、語句詞匯運用的精妙之處,體會作者的情感,完成本文的優美語段賞讀。
完成討論后,每個小組應選出三段(句)作為本組的“欣賞推薦”,在課堂上向全班學生推薦該段落,并詳細說明為什么本組成員認為這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作者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等。給學生相對開放的空間,讓學生使用已有知識完成對文章的賞讀,再順勢導人本課的仿寫練習,要求每一名學生都在本組選出的“欣賞推薦\"段落中擇其一,仿照其寫作形式,描寫一個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景。
具備較強審美能力的學生,才會有較好的寫作能力。學生必須先知道怎樣的文章是優美的、怎樣的描寫是富有情感的,才能知道要如何在寫作過程中巧妙運用語言寫出優秀的文章。
(二)在習作寫法研習時利用讀寫
習作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對寫作方法的研究與學習,教師應在寫作課上對學生的寫作方法給予指導,并鼓勵學生積極研究學習,尋找更好的寫作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這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舉措。在研習寫法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名家作品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研究、學習并借鑒作者的寫作思路、寫作技巧,情感的融人與表達方式等,完成學習一應用、輸入一輸出的閉環。
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完成文章的初步閱讀,再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重點強調學生在朗讀時,注重對文章內涵的理解與感悟。分角色朗讀后,教師讓學生基于已有的語文學習經驗,說明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認為作者是借花生之事表達特殊的情感及為人處事的道理。教師可對學生提出表揚,并做總結發言,為學生講解托物喻人這種表達技巧的優勢,使學生了解如何以物傳遞情感,以物講述內涵。隨后,教師立即安排了習作練習,要求學生以柳樹、白樺樹、白楊等植物為對象,使用托物喻人的寫法,模仿作者父子對話的寫作形式,完成一段習作。
在研習不同的習作手法時,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法,能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寫作技巧,教師要帶領學生拆解作品中的寫法,再引導學生將這種寫法用于習作中,以此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選擇讀寫結合模式,促進讀寫深度融合
(一)用仿寫練習夯實學生基礎
仿寫是語文習作教學中最常用的讀寫結合模式,適用于各個學段,其本質是讓學生模仿其他優秀文章的表達方式,在練習中夯實個人的文學基礎,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繼而提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仿寫型讀寫練習應由教師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范文素材,或直接從教材出發,選擇優秀的章節、有特色的描寫段落,再以此設計仿寫練習方案。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教師設計了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單元教學活動,并組織了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對比閱讀的方式完成本單元《白鵝》《貓》《母雞》這三篇文章的整體性閱讀,并在組內剖析每篇文章的作者在描寫動物時,使用的寫作技巧及文章整體表達出的語言特征,以此加深學生對“利用文字描寫動物”這項寫作能力的印象。
隨后,教師鼓勵各小組在課堂上分享本組總結出的經驗、規律,又設計了以本單元課文為對象的仿寫練習。學生仿寫時的描寫對象限制為動物,學生需細心觀察,再模仿上述三篇文章中描寫動物外貌、習性特征的寫作技巧,以及在文章中表達對動物情感的方法,完成一篇優秀的習作練習。
在使用仿寫練習塑造讀寫結合課堂時,必須基于新時期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目標,塑造有完整寫作流程、有明確寫作能力提升目標的課程,確保仿寫難度與小學生當前寫作能力、閱讀水平相符。
(二)用擴寫、續寫激活學生想象
擴寫是以某個簡短的語句為基礎,在了解文章中心主旨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擴充文章內容,使其更豐富、更飽滿,而續寫則是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思考其留白部分會發生怎樣的合理事件,再將其書寫出來。這兩項寫作訓練模式是小學讀寫結合的常見模式,能夠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創造性的寫作機會,繼而提高其語言運用表達能力。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寶葫蘆的秘密》這篇課文的結尾寫道:\"要是我有那么一個寶葫蘆,那…\"這種相對直接的留白,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是標準的續寫練習對象。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先與學生一起完成了這篇文章的閱讀學習,為學生講解了文中重點語句背后的內涵及本文的中心思想,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完整地接收到了作者想在文中傳達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入本課的續寫練習,對學生說道:“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沉下心來思考,這篇文章在講故事的同時,還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你在其中收獲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同學們再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請根據你在本文中學到的道理認真想想,如果你有了這樣一個寶葫蘆,你要怎樣做?請組織好語言,用書面語言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完成本課的習作練習?!?/p>
教師要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加人個人的想法,完成擴寫或續寫,以此喚醒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用武之地,使其筆下流淌出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翱翔。
三、調整讀寫結合方法,提升習作課表現力
(一)先說后寫,鼓勵充分表達
“說”通常是語文課上的口語交際項目,設計先說后寫式的讀寫結合練習,即在讓學生正式開始寫作前,先利用口語交際活動厘清寫作思維、整理寫作線索、調整寫作結構,充分做好口語交際為寫作做好準備,才能讓之后的寫作更加順利。而且,先說后寫式的讀寫結合教學,可以將枯燥的寫作轉化成有趣的口語交際,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的主題為父母之愛,是小學階段常見的寫作主題。在課堂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設計了生活化情境及基于生活的口語交際,先讓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并在課上分享一件能夠展示出父母對自己的愛的生活小事。由該活動開啟課堂,調動學生的情感意識,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生分享完畢,教師應給出正向激勵或肯定,再順勢引出本課課本:“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主人公的父母是如何對待他的?\"待完成對課文主題、內涵的閱讀學習后,學生能夠理解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意后,教師又設計了新一輪的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話題便是本課的寫作課題,即“你是怎樣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愛的?你要怎樣回報父母對你的愛?\"如此,便可以利用口語交際,使學生完成寫作素材、內容的整理,將學生帶入作文的情緒之中,為后續的寫作表達奠定基礎。
寫作前的口語交際活動,能給學生更自由的語言表達空間,是滿足大部分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打造趣味化、生動化寫作課堂的有效方法,能顯著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二)先做后寫,設計趣味實踐
許多小學生不喜寫作,認為寫作學習枯燥乏味,甚至有部分學生對長篇的寫作存在畏難心理,只是看到作文的要求字數就頭大,更遑論要根據已知主題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為了緩解學生對作文的這種抵觸心理,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并以此展開讀寫結合,將寫作課堂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更易接受、更愿意參與。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作為經典的中華傳統神話故事,充滿著神秘感以及恢宏壯麗的歷史文化背景帶來的氛圍,本課的寫作練習活動為在原有故事情節基礎上的二次創作及改編教學。為了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設計了角色扮演游戲作為本課的寫作導入性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
學生被分為四個小組,各小組各自為戰,以《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為基礎改編劇本。學生要發揮出個人的想象力與創造精神,盡情思考在這則神話故事的大背景下,是否可以創造出其他的角色和發生其他的故事,或能否在現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衍生出其他的劇情?學生要在小組內討論可能的劇情,再記錄好劇情,之后在小組內排練,并在課上公開表演。課后,學生便要根據本課的綜合實踐活動,即這次別開生面的角色扮演游戲,寫完這篇改編《盤古開天地》的作文。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采取正確的方法,提高學生面對寫作的自主性,讓趣味實踐成為聯動閱讀寫作課堂的橋梁,使學生真正接受寫作學習,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正確使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必須選擇最佳的讀寫教學時機,以此掌控課堂教學節奏,如在文學賞析與寫法研習時展開讀寫結合就是不錯的選擇。其次,教師要選擇正確的讀寫結合模式,如仿寫、擴寫、續寫等,讓讀寫真正融為一體。最后,教師要調整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通過先說后寫或先做后寫,給學生提供寫作前的準備平臺,將原本乏味、枯燥的習作教學變得更有趣,可改變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進而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灶旺.找準結合點走暢讀寫路:略議小學語文以讀促寫的訓練策略[J.新教師,2023(12):33-34.
[2]王蘭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讀寫結合的指導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3(51):37-40.
[3]陳晨.讀寫聯合賦能寫作:讀寫結合模式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上旬刊),2023(1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