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自主游戲是幼兒學習、探索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傾聽與互動策略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教師應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引導。通過有效傾聽與互動,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兒需求,激發幼兒潛能,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積極的溝通氛圍。首先,創建安全溫馨的互動環境。教師要著力營造輕松自由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接納與尊重中感受安全、享受快樂。通過微笑、點頭、眼神鼓勵等肢體語言傳遞積極情感,為師幼互動奠定溫暖基調。其次,構建深層師幼親和關系。教師應以理解共情為橋梁,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對話,打造輕松親切的傾聽氛圍,在師幼互動中專注捕捉幼兒的想法與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被傾聽、被關愛。?
提升傾聽與回應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全息式傾聽”和“回放關鍵詞句”策略,全面捕捉幼兒言語、動作、表情等多維度信息。在傾聽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避免隨意打斷,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表達空間,確保他們的每個細微想法都能被關注、被理解。
采用有效的提問策略。教師要掌握開放性提問的技巧,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你為什么選擇這個游戲?”“你打算怎么做?”等,以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此外,啟發性提問可以更好地發散幼兒思維,引發幼兒在問題和已有生活經驗之間建立連接,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例如,“你之前有過類似的游戲經驗嗎?可以分享一下嗎?”等,以促進幼兒的經驗分享和思維拓展。
關注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支持。首先,精準識別幼兒需求。教師需通過細致觀察,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點、能力表現及潛在需求,據此調整指導策略。例如,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采用圖示引導,對專注力強的幼兒提供深度探究材料,實現 “按需支持”。其次,提供適宜的材料和空間。依據幼兒年齡特點與興趣偏好,提供層次化游戲材料,如低結構材料供創意發揮、高結構材料供技能練習,并規劃多元活動區域,如建構區、角色扮演區、科學探索區等。通過開放性空間設計與彈性材料投放,滿足不同幼兒的社交互動需求,助力其在適宜環境中發展社會交往與情感表達能力。
適時介入,有效支持。首先,精準把握介入時機。教師需敏銳判斷介入節點,既避免過度主導幼兒游戲,也防止消極旁觀,充分尊重其游戲節奏與自主選擇。其次,提供指導支持。在介入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啟發、示范操作、正向鼓勵等方式,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解決方案,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京鐵家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