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當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均發生巨大的變化,財會專業的人才出現了供需之間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作為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出滿足當前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但很多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知識體系傳統、重理論輕實踐、財務融合信息化技術欠缺等問題,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財務專業人才的需求。
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最基層的單位,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證,是培養人才素質與專業能力的核心環節,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和載體,不僅關系到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實踐技能的獲取,還關系到就業市場的需求是否被滿足。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急需調整,加強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勢在必行。
OBE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其突出的特點是注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在數智化時代,依托這種教育理念構建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能夠更好適應社會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有利于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應用實踐能力以及多方面綜合能力,使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加合理、科學和可持續。
因此,本文根據OBE理念,順應數智時代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對財務管理的課程體系提出優化的措施,一方面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更加科學合理、方向更加明晰準確、培養效果更能滿足當今數智化下社會對財會專業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促進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達成。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
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課程體系建設的合理性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關系到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能否被滿足。但是,當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數智時代所需要的財會專業人才存在著錯位,與崗位需求不能很好地匹配[1]。
(一)課程設置體系不完善、缺乏科學性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體系建設得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實踐技能的獲取,還關系到所培養的畢業生能否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以往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及時修訂,經常用一套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幾屆畢業生,導致課程設置一成不變,因此,目前財務管理專業面臨著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越來越難以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和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求。
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缺少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課程,如融合信息化技術類的課程欠缺;創新創業類課程開設流于形式等問題。現如今,置身于市場經濟環境中的財務管理,不僅關乎著現代企業的生存,還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OBE理念下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勢在必行[2]。
(二)課程設置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部分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扮演“主講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聽眾”,這種狀況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偏差,在數智化時代,所培養的應是“專創融合”的綜合性的人才,而當前的課程設置大多數是傳統的專業課程,而創新類課程以及案例分析類課程開設不足,以及單向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等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主要依賴每學期的學業成績,也導致了學生缺乏探索專業深層次知識的動力。
(三)課程設計內容不能很好契合行業的需求
在數智化時代,財務管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的理論、方法和工具不斷涌現,同時社會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在結構和能力要求上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然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導致課程教學內容無法及時匹配這種變化,因此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的知識體系傳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獲取前沿知識、拓寬視野的機會,進而影響對應用型財會類專業人才的培養[3。因此,在OBE理念下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勢在必行。
(四)教學模式較為落后、評價體系單一
當前,大部分高校財務管理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以線下課堂為主、教師講學生被動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與OBE理念所注重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不符,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
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它忽略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這種評價方式導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培養。
二、基于OBE理念優化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路徑
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其辦學定位就是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既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而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改革與創新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重要的基礎,而OBE理念要求在建立課程體系過程中,要考慮專業培養的目標以及畢業達成的情況、課程的構成是否合理、課程教學內容是否滿足培養自標的要求以及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是否科學等。據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路徑:
(一)人才培養方案要與時俱進,及時調整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與經濟環境中,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各行各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為了確保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未來市場的需求和挑戰,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必須及時地調整。
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出滿足當前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OBE理念注重的就是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因此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鑒該理念的先進性,既要不斷分析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也要結合院校本身和專業特點來確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據此理念所培養出的專業人才會更加合理、具有可持續性[4。
(二)以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構建“數智化”特點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通過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得以落實。尤其在數智化時代,合理的課程體系是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成敗的關鍵和基礎。OBE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突出的特點是注重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依托這種教育理念,反向構建滿足社會需求的、自下而上的“數智化”特點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更有利于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操作實踐能力以及多方面綜合能力。
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構建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課程體系設計必須符合學校應用型辦學定位的特點;(2)課程體系構建以及課程設置與開發必須符合財會領域行業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在構建時既要注重理論基礎又要強調實踐應用,因此,其整個課程體系包括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前沿課程、實踐課程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課程。為了使設置的課程更合理、更匹配,整個課程體系設置時需對社會上的用人單位、行業專家等進行調研和訪談,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保證課程體系能夠適應數智化時代行業企業的需求,從而解決所培養的財務管理人才與社會所需之間存在的失衡狀況[5]。
(三)合理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數智化時代,社會對財會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綜合和多元化,要培養出和企業需求相匹配的財會類專業人才,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至關重要。
因此,要定期評估行業對財會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要對知識結構進行不斷的完善,在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應加強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要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通過項自式學習、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活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通過引進行業先進的和前沿的知識,從而提高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適應數智化下就業市場的需求,達到課程目標的實現。通過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可以培養出既具備扎實財務基礎知識又擁有先進數據分析技術和出色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四)創新教學模式、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創新教學模式是提升財務管理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就是在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下,按照財務管理專業本身的特點,以良好的互動合作的教學關系為基礎,以引導的教學程序為主線,從而充分激勵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并努力通過優化組合教學系統的各要素來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可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生作為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為引領,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得到了顯著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也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可運用雙平臺如智慧樹、雨課堂進行教學,線下為實體課堂,該種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生過程性學習的參與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見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另外,可以通過項自式學習,鼓勵學生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能力;此外,可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創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相匹配才能體現出教學效果,同時評價也是合理的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因此,為了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水平,應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法,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除了優化傳統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回答問題等,尤其通過線上和線下加大對學生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比例,比如,參與檢測、參與問答討論、投票、小組匯報和互評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及時反饋,進而根據日常的評價結果進行持續改進,從而為課程目標的達成提供支持。
此外,也可以與企業、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評價,通過第三方評價,可以及時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結語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育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力量,主要為地區經濟發展培養所需要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專業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傳統專業,其課程體系的完善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整個學院人才培養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在數智化背景下,優化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使之與崗位需求更加匹配、更加符合地方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根據OBE理念,在數智化背景下,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方面優化和建設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一方面期望解決所培養的財會類人才與社會所需之間存在失衡的狀況,在質與量上達到雙向滿意;另一方面以期為其他同類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經驗啟示。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數智化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3YB03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功富,張鈺梁,李夢雪.數智會計人才培養的國際實踐與經驗借鑒[J].管理工程師,2021,26(03):38-45.
[2]彭芳.創新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之課程體系設置研究—以興義師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為例[J].納稅,2018,12(32):58-59.
[3]張海花.基于OBE的“大通識” + “泛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風,2023,(03):8-10.
[4]李金瑩.數智化轉型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探索[J].活力,2022,(24):169-171.
[5]谷增軍.數智化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會計,2021,(11):18-21.
[6]鞏曉云.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OBE課程體系的建設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01):197+199.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