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其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至關重要。孔子德育思想歷經數千年傳承,涵蓋諸多關于為人處世哲學、品德修養準則以及社會倫理規范等方面的理念,這一思想寶庫對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本文旨在通過深入剖析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內涵,細致探尋孔子德育思想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之處,最終切實應用于教育實踐,致力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奠定堅實基礎,使其成長為推動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的堅實力量。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淵源及基本內涵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淵源
孔子開創了儒家教育的先河,并形成較為系統的德育體系??鬃拥掠枷胱鳛榭讓W的精華,不僅是傳統社會及后世儒家開展德育活動的主要理論基礎,而且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孔子德育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深受當時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孔子個人經歷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
首先,孔子德育思想的形成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種思想流派相互碰撞、融合,可以說正處于一個社會秩序混亂、道德風氣敗壞的時代。這種嚴峻的社會環境,成為孔子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出發點,也給孔子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創新的契機;其次,孔子德育思想的形成也有文化背景的加持。孔子繼承了先秦時期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并對其進行了整合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德育思想體系,而且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還深受易經的影響。易經揭示了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變化規律,其思想中所倡導的“天人合一”“陰陽互補”等觀念對于培養人們的道德品格至關重要;最后,孔子德育思想的形成也與他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鬃?,作為殷商王族的后代,擁有著純正的貴族血統。他的父親叔梁紇,曾擔任魯國陽邑大夫一職,是一位有名的武士。所以孔子出身于“士”這一貴族階層。這種根深蒂固的貴族意識,加之他幼年喪父的不幸經歷,激發了他對知識的渴望以及改變命運的強烈愿望,他終其一生都致力于人的品德培養事業,同時,孔子還周游列國,親身體驗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生活,這些經歷讓他深刻領會了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進而將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融入其德育思想之中。
(二)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孔子以禮施教,以禮正名,以仁釋禮,釋禮歸仁,塑造了儒家德育思想的價值設定。他提出以“仁”為最高道德準則,以“禮”為道德規范,凡符合“禮”的道德行為,都必須以“仁”的道德準則作為指導[?!叭省薄岸Y”思想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涵養中華傳統德育精神。
1.以“禮”為尺度
“禮”在孔子之前幾乎是整個華夏社會文化和制度的代名詞,而孔子關于“禮”的理念,則主要是對周朝封建禮制的總結與反思。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狀,孔子對禮進行了創新性的詮釋,提出“克己復禮為仁”的觀點。他強調通過約束自己的行為來恢復周禮的秩序,并將禮與仁相結合,這不僅彰顯了他對傳統禮制的尊重和傳承,也反映了對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深思與探索。
關于“禮”,它不僅涵蓋宗教和祭祀儀式,還包括社會活動中所遵循的社會規范。首先,孔子認為“禮”有立人的重要作用。若一個人對禮一無所知,或不遵循禮的規范,那么他便不能被視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正是禮的約束力,賦予了人存在的意義,并促進了人的成長與發展;其次,孔子認為“禮”是君子修身的道德規范。所謂君子,一言一行都要遵循禮節規則,不能有絲毫偏離,不能隨心所欲、肆意妄為,它規范著君子的言行舉止,使其保持莊重、得體、有涵養。唯有嚴守禮節,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彰顯出高尚的品德與風范。此外,“克己復禮”“以禮約之”“禮以行之”等思想都反映出禮學思想對人類精神境界的提高[2]。
2.以“仁”為內核
張岱年先生認為,“人兼涵諸德,如忠、恕、禮、恭、敬、勇等”。在《論語》中,孔子雖未明確指出“仁”的內涵,但在不同場景下,直接或間接地解釋了“仁”[3]??鬃诱J為,“仁”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石。它不僅涵蓋對他人的關愛、同情和寬容,還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國家的忠誠。此外,孔子不僅注重從思想品德和行為方面對人進行嚴格要求,還提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逼淠康氖峭ㄟ^恪守禮儀、培養仁愛之心,培育具備高尚道德品質和恰當行為準則的君子。這種德育理念對于青少年而言意義重大,有助于塑造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積極的力量。
二、孔子德育思想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
(一)教育內容的契合
在教育內容的契合方面,孔子德育思想的“禮”同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鬃诱J為“禮”不僅是社會秩序和個人行為的規范,更是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工具。首先,通過學習“禮”,青少年能夠了解和遵守社會的基本規范和禮儀,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尊重他人、謙遜有禮的行為。同時,“禮”的學習還能夠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孔子德育思想中,“禮”不僅是對外在行為的約束,更是對內在修養的提升。通過“禮”的學習,青少年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為他們將來融入社會、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孔子還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體現了,孔子對個人修養的高度重視,這種思想對于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情感、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育目標的耦合
孔子的德育思想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有著深刻的共鳴??鬃拥摹叭蕫邸焙汀罢\信”理念,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要求,更是人格完善的基石。孔子德育思想主張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不僅注重青少年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更注重道德修養的提升,致力于培養出既有能力又有擔當,既有智慧又有品德的君子,這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找到人生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這與孔子德育思想所追求的教育目標高度自治。此外,孔子德育思想中強調的“中庸之道”和“和而不同”的理念,也能夠引導青少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學會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形成和諧共處的社會氛圍。
(三)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首先,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強調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這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強調的個性化教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理念相契合。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育。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力。通過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道德素質。
其次,孔子還提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強調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更有效地傳遞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
最后,孔子還主張德育與實踐相結合??鬃诱J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即實踐是德育的重要途徑。這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強調的實踐性、體驗性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通過實踐教育,增強青少年的道德認知和情感認同,培養他們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三、孔子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一)有助于青少年道德基石的奠定
孔子倡導君子之道,在論語中“君子”一詞出現頻率高達107次,可見孔子對于“君子人格”的重視以及“君子人格”本身的重要性,而且孔子主張的仁愛、禮義、誠信等德育思想,也體現了他反復強調的君子以德為本,擔當重要責任的理念,為青少年提供了堅實的道德基石[4]。這些道德觀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蘊含著現代社會的價值追求。
將孔子的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學習和實踐孔子的德育思想,青少年能夠逐漸建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這種支撐不僅體現在個人品德的修煉上,更體現在他們面對社會、面對未來時的態度和選擇上,不僅能夠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更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是現代社會所急需的,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有助于優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孔子德育思想為優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堅實的道德基礎和寶貴的思想資源。首先,孔子強調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的并重,認為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一觀點在現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不僅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知識技能,更要關注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精神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既有能力又有擔當,既有知識又有品德的新時代青年;其次,孔子提倡的“仁愛”精神,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質。這對于培養青少年的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孔子的德育思想還注重“禮儀”教育,認為禮是規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它能夠幫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通過學習和實踐禮儀之道,青少年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成為一個有教養、有素質的公民。
(三)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增強
孔子德育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通過學習孔子的德育思想,青少年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從而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將孔子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關注和熟知。儒家文化強調仁愛、禮義、忠誠等價值理念,既符合當代人類道德標準,又貼近“人之常情”,容易被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和接受。通過設立“孔子學院”等教育機構,儒家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成為世界各地學習者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5]。
四、孔子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教育內容的選擇與整合
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首先要凝練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核心理念??鬃拥掠枷氲暮诵氖恰叭省迸c“禮”,這兩個概念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遠意義。因此可以將孔子的“仁愛”思想、“禮制”規范等作為教育內容的重要部分,促進青少年同理心的培養和道德責任感的強化;其次,在將孔子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和現代教育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借鑒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等,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當代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青少年的特點,對孔子德育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在現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與現代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確保其與時俱進并符合當代社會的需要。
(二)教育方法的創新與運用
首先,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經典性、啟發性的孔子德育思想作為道德課程的內容或案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青少年的興趣和參與度。同時,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辯論賽等形式,讓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德育思想的內涵和價值。
其次,校園文化也是德育思想傳播的重要載體和支撐??梢栽谖镔|文化建設方面宣傳孔子德育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孔子德育思想的熏陶,此外,還可以營造一系列有助于孔子德育思想傳播的精神環境,定期舉辦與孔子德育思想相關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道德修養的提高。同時,還可以通過樹立和表彰具有高尚品德的學生榜樣,通過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其他同學追求進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最后,可以巧妙借助新媒體平臺,拓寬孔子德育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路徑?!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呈現形式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因此可以借新媒體之勢,開辟新渠道,營造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德育環境。
結語
本文以孔子德育思想為切入點,通過對孔子德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發現,孔子德育思想對青少年有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將其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質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需持續優化、調整策略和方法,以確??鬃拥掠枷朐谇嗌倌晁枷胝谓逃械玫接行д虾统掷m發展,最終實現“內外兼修”的價值目標。以期通過理論和實踐共同發力,進一步推進孔子德育思想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應用,最終助力青少年實現全面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紅蕊.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對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啟示[J].現代職業教育,2019,(04):40-41.
[2]張峰偉.孔子禮學思想對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啟示[J].漢字文化,2018,(22):74-75.
[3]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大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4]蔡沁含.孔子德育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育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24.
[5]劉或彤.孔子學說對近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科教導刊,2024,(13):70-72.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