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881(2025)06-0074-04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為一部自傳小說,以深刻的敘事方式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歡。該書表明,在個體成長中,原生家庭和自我意識對自我發展起決定作用。在當前社會,隨著教育的發展和個體意識的強化,很多個體開始關注自我成長和價值,追求真理和自由,這與小說中塔拉的蛻變相似。所以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塔拉自我覺醒的前提和表現進行研究,可以探討教育在個體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中的重要作用,為新時代個體提供參考和指導,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塔拉原生家庭的構成
1.遷腐的父親
作為塔拉早年悲慘的原生家庭的制造者,塔拉的父親從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但事實上父親對于上帝的“虔誠”近乎瘋魔,他是造成一切問題的根源。他阻止家人們與外界接觸,甚至不惜通過斷絕關系來阻止塔拉繼續求學。遷腐的父親一直在抗拒孩子們的發展,他是塔拉自我覺醒道路上一道反復出現的險關。塔拉的父親不僅自己堅守著這些固執的觀念,還把它強加在家人身上。在父親自己的觀念中,他的一言一行就是上帝的旨意,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威,也不能違抗他的指令。父親的偏執曾幾度將自己和家人置于危難之中。塔拉父親的種種行為,很像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父親一一他們是一家之主,在家中往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無論他所做的決策是對是錯,都不會有人去反駁他。他就像是中央集權下的統治者,其權威從不允許他人挑戰,一旦有人違背他的意愿,那必然是大逆不道,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2.懦弱的母親
塔拉的母親是深受父親荼毒的第一批受害者,也是導致塔拉悲慘前生的旁觀者及施加者。母親在城鎮里長大,曾經過著正常有序的體面生活,但自從遇到塔拉父親以后,她被父親與眾不同的氣質吸引,無視家中的反對,義無反顧地跟隨著他嫁到大山里,成為一名草藥師兼助產士。塔拉的母親就像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在遭受父親的家庭暴力時總是沉默的母親,她懦弱無能,不愿向外界尋求幫助,更像是一個被家中施暴者馴服的動物。塔拉小時候并不理解母親為何如此順從父親,她的母親之前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也應該是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為何結婚之后就跟隨父親無怨無悔地過上了這樣乏味的生活,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為了討好丈夫可以做出許多違背本心的事情。后來塔拉懂了,不論是誰在母親面前陳述什么樣的觀點,她都會無比認同,因為母親只是在附和說話人的意愿,因為她的內心完全臣服于父親,早已喪失了自我。而也是因為父親堅決抗拒家人去醫院,在一次突發的車禍后,母親有了嚴重的腦損傷后遺癥。雖然塔拉的母親身處美國,卻與中國古代封建倫理壓迫下的女性有許多相似之處[2。她在對父親的命令無思考的絕對服從和對兒子完全無下限的忍耐下,徹底淪為了男權社會的犧牲品。
3.困惑的塔拉
塔拉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認同父親就是“真理”,她穿著亂糟糟帶有污漬的衣服、小便后不洗手、認為去學校上學會被洗腦哪怕她知道自己與其他同齡孩子有著不同,但當時的她也并沒有質疑父親的權威,總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灌輸給她的思想。在塔拉從小接受的父親的教育里,外面的世界總是那么的恐怖可怕,是異教徒的世界。但是當她到外婆家,感受到別人看起來稀松平常的事情而自己卻是聞所未聞時,她漸漸開始對外界產生好奇。更加讓她困惑的是她的哥哥泰勒,他是塔拉覺得世界上最善良的人,連他都要離開大山去外面讀大學,這使塔拉開始動搖,懷疑外界是否不像她父親說的那樣。但是又因為父親嚴格遷腐的教育,塔拉一直處于糾結困惑之中,她在父親的權威與外界聽起來正確的事物間反復橫跳,也就造成自身處于迷惑之中[3]。最終她還是在自己的不解努力和哥哥泰勒等人的幫助下不再困惑,不僅實現了知識上的開化,收獲的親情和友情也填補了她殘缺的情感世界。
4.勇敢的泰勒
泰勒可以說是塔拉覺醒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塔拉自我覺醒道路上的典范。因為塔拉從小處于禁錮之中,她的世界只有父親那一種整齊又異常固執的聲音。第一個發出不同聲音的是她膈腆的哥哥泰勒,他提出他想要去讀大學,這讓塔拉第一次聽說“大學”這個詞。這個說話結巴的溫柔哥哥,是塔拉受教育之路的關鍵啟蒙人物,也給她殘酷的成長經歷帶來一抹溫情色彩。泰勒向家里提出要去上大學,他不僅自己去上學,還鼓勵塔拉學習,并告訴她“外面有一個世界,一旦父親不在你身邊灌輸思想,世界會大不相同”。
泰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啟示塔拉,催生了塔拉探索外界的想法,使塔拉自我覺醒的意識開始萌芽。
二、塔拉的自我意識覺醒
1.萌芽階段
1.1第一次意識萌芽
隨著塔拉進入青春期,父親絕對真理般的權威開始在她的心中動搖。當塔拉到外婆家時,她發現外婆并不像母親所說的那樣,塔拉開始慢慢動了側隱之心。在塔拉為數不多的印象中,外婆留給她的印象總是帶著一副恰到好處的微笑,眼里也充滿了善意。塔拉的心中開始產生不解,父親的意志是否出現了偏差[4。好奇的種子被播下之后,只等待著時間的發酵。隨著家中兄姐的陸續離開,塔拉也萌生了想要離開的想法,她想要逃離這個悲慘的家庭,雖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但是她猜測不會有比她家更差的情況了吧。哥哥肖恩屢屢虐待著塔拉,不論是在家中當著母親的面將她的頭摁進馬桶里,還是在商場的停車場里不顧他人的眼光拖拽塔拉的衣服,但是母親都選擇了沉默并且無視她的委屈。塔拉終于鼓起勇氣向父母揭露肖恩的行為,而父母卻告訴她哥哥肖恩只是與她玩鬧并沒有想要虐待她,一切都是塔拉想多了。父母還呵斥塔拉難道是要把肖恩送去監獄,才肯善罷甘休。在塔拉的眼中這已經不是家了,這只是困著她的牢籠。面對父母,塔拉再一次陷入了自我懷疑,她開始強迫自己接受父母的觀點,塔拉第一次意識覺醒的萌芽被父母給強硬地扼殺掉了[5]。
1.2第二次意識萌芽
種種來自父親的影響使塔拉在心中造成了不可言喻的陰影,埋下了試圖反抗的種子。泰勒的離開一直縈繞在塔拉的心頭,塔拉開始偷偷地復習準備自考大學,縱使失望、恐懼和無力將塔拉包圍。被懦弱打敗的她忍不住和母親說她決定不去大學了,但一直順從父親意愿的母親卻出乎意料地鼓勵她去上大學,并給予了塔拉前所未有的肯定。她并不清楚她的母親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會如此鼓勵她去上大學,因為塔拉的母親不像是會做出這個舉動的一個形象。如果要拿一個貼切的形象舉例子的話,她的母親可以用封建社會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封建婦人形象來看待,一切大事都聽從丈夫的安排,從不會對丈夫說“不”,當然她也會一直教導孩子不要越矩,遵從家中的安排,免得引起家中“大家長”的不滿。對于塔拉的母親為何會突然鼓勵她去上學,這是此時懵懂的塔拉所不明白的,此刻的她或許是迷茫的,但人一旦有了推力就好像被指明了方向,想要堅持去做一件事情也就容易了許多。也許是母親的鼓勵,也許是潛意識的渴望,她廢寢忘食,每一個不用幫父親干活的時刻都在刻苦學習。最后在哥哥泰勒和朋友查爾斯的幫助下,她考上了楊百翰大學。塔拉的意識的第二次萌芽得以成功。
2.發展階段
2.1初入大學的迷惘
考入大學、走出大山的塔拉在重塑自我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在父親的遷腐教育與大學新式教育的拉扯下反復橫跳,離開大山來到大學的塔拉沒有了歸屬感。似乎她與大學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留下的只有自我意識覺醒的負罪感和羞恥感。大學生活給她帶來了全新的沖擊,讓她從堅守父親教導的每條“真理”到開始自我懷疑。她接受到越多新式教育成果的滋養,她的內心就越是困苦。上學期間的新式教育與她放假回到大山的原始和粗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處在一個極端的矛盾當中。初來乍到的塔拉不知道如何與舍友相處,雖然有人對她施以援手,但是塔拉還是無法忘卻在父親的培養下形成的習慣。即使在校孤立無援,她卻還在回家之后要面對家人的嘲諷。
塔拉深深地感到迷茫,不論她在哪里都沒有歸屬感,她的遭遇沒有人能理解。她現在雖身處于現代教育的大學之中,但她的腦中仍然保留著父親的教導,身體和意識極度不協調。隨著在學校學習到更多科學知識,塔拉自身青春期意識開始覺醒,她認識到在父親眼中所謂的虔誠信仰,不過是躁郁癥引發的被迫害妄想,這讓塔拉感到無比羞恥。塔拉進入大學之后開始模仿別人化妝、交朋友,雖然一邊迫切地學習著,內心卻處于糾結之中,因為她深深地記得父親和哥哥多次跟她強調只有“妓女、浪蕩的女人”才會這樣做。塔拉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些行為在她一直以來深信的教條中還不能被完全接受,所以她感到羞恥。
2.2塔拉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
在她大學期間,猶太歷史課的教授克里博士給予了她許多幫助,并幫助她成功申請了去劍橋留學的機會,為她之后的成功覺醒和輝煌學業埋下了伏筆。教授對她的教育是自由的,讓她自由呼吸,讓她自己去對比大學教育和父親對她教育的不同。她用自己的智慧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認可。最后教授告訴她,她是一塊純金。金子就是金子,無論在哪里,都會閃閃發光。塔拉開始意識到她的內心有東西限制著她,有些迂腐的東西在她的心中開始腐爛,但也有一些情愫在她的心中生根發芽[8。當她在遠離家庭的大洋彼岸時,仍然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影響,哥哥肖恩的挑撥離間和威脅更是讓這一切雪上加霜。沖出大山、適應惶然無措的大學新生活,是她邁出的勇敢的一步。盡管她已經盡全力逃離原先的世界,但內心的懦弱仍然如影隨形。
3.成熟階段
進人劍橋繼續學業后,似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塔拉在精神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慰藉,一時間失落感被掩埋起來。直到在哈佛訪學期間,父母前來看她。與其說是來看望她,不如說是父親想再次強調自身的威嚴,試圖讓塔拉放棄接受“惡魔的教育”并和他們一起回到大山,重新成為父親所定義的“他所養大的孩子”,而不是塔拉自己定義的自己。塔拉也想妥協,但是現在的自己再也不能允許她這樣做了,她意識到再也不能有人從自己身上驅逐走她的自我了。這時的塔拉已經徹底地實現了思想上的覺醒,她已經是受到過教育洗禮的人,思想得到更新,格局也大幅提升,不再是當初那個懦弱只會屈服于家庭的女孩。就像是丑小鴨,它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蛻變成了白天鵝,如若此時再去讓它為了合群而偽裝成“丑小鴨”,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于是她“堅守”著自己的記憶,這是真相的證據,就像她的父親堅持肖恩從未對自已施暴一樣。在這些問題上,塔拉不允許自己聽信“別人的意見”,為此她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她失去了所謂的家人,但是好在還有哥哥泰勒和他的妻子選擇站在她這邊。泰勒從始至終給予塔拉支持,其帶來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塔拉在劍橋的現實學習世界和父親的虛幻“救贖”世界里被反復拉扯,在過去和現在里被反復撕裂剝離,瀕臨崩潰的邊緣。但對她而言,還有一種無法割舍的親情,來自一直關照她的哥哥泰勒。泰勒就像黑暗中一道微弱的光,雖然微弱但持續地照亮著她。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時刻會不可避免地對過去的事物進行“背叛”,從舊的人格中撕裂出新的個人。塔拉受到哈佛和劍橋的高等教育澆灌之后,再想回到過去是絕不可能了的。觀看了許多訪談后,她提出了一個觀點一一愛是純粹的,塔拉始終堅信父親是愛她的,但是他們之間的表達方式錯了,愛不應該是控制、權力和改變他人,這不是愛。塔拉接受了父親愛她的方式,也接受了部分家人對她的疏遠的現實,她也在找尋著兩者之間的平衡。
整本書對于塔拉如何成為博士描寫得較為簡短,主要是講家庭和塔拉之間的極致拉扯。在塔拉與家庭“決裂”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成就之后,一切都變了,但似乎又沒有發生改變[]。她仍然是父親的小女兒,父親卻不能像以前那樣控制住這個女兒,她現在是個有獨立想法的個體。
三、結語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不僅是講述作者塔拉自己的故事,更通過這些故事給他人一種啟發。塔拉曾經受到原生家庭的壓迫并且身處壓迫而不自知,那時的塔拉還不懂得反抗。隨著哥哥肖恩變本加厲地對她施暴,父母卻仍視若無睹的并異常袒護肖恩,塔拉的內心發生了變化。直至在黑暗世界給了她一束光的哥哥泰勒離開家上大學,這時的塔拉才開始懂得反抗,并找尋真我。大學里的現代教育讓塔拉迅速成長,擺脫愚味和無知,并且認識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刻板之處。而擺脫原生家庭的代價則是沉重的,這使得塔拉多次陷入絕望和自我懷疑中。但接受過教育洗禮的塔拉已不再是巴克峰山下那個無知的女孩,在朋友、老師的幫助下,她終于完全認清了自己,明確了自己的信念。至此,塔拉的自我意識得以成形。在這場蛻變中,塔拉是自己的救贖者、擺渡人。我們每個人都應如同塔拉那般,像小鳥一樣勇敢地飛向屬于自己的那片山巔。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曾經遭受著怎樣的待遇,我們唯一可以擺脫先前悲慘遭遇的途徑就是從自身改變,去成長、去學習、去促進自我覺醒。
參考文獻
[1] 韋斯特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M].任愛紅,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9.
[2] 董航.淺析《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的塔拉的自我意識覺醒[Ⅲ].散文百家理論,2020(9).
[3] 伍榮華.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主人公成長的解讀[].文學研究,2020(5).
[4] 耿明瑤.探析《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塔拉的自我意識覺醒Ⅲ].青年文學家,2021(24).
[5] 林艷玲.教育的力量-再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閱讀,2021(31).
[6] 俞敏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Ⅲ].中關村,2020(2).
[7] 袁紫薇.淺論教育與自由一—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感Ⅲ].湖南教育,2021(8).
[8] 塔娜.華麗的蛻變一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的服飾話語對身份認同的建構[].戲劇之家,2022(4).
[9] 郭露露,蔡殿梅.走出陰霾,尋找自我—一創傷理論視角下解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芒種,2022(3).
[10]黃樹海.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名翻譯].英語廣場,2022(3).
(特約編輯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