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2097-2881(2025)06-0126-03
在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的境況呈現出顯著的變化,同時面臨著新的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閱讀方式從傳統的紙質閱讀逐漸轉向數字化閱讀,這一轉變帶來了諸多影響。數字化閱讀已成為大部分大學生的主要閱讀方式。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基于移動設備的閱讀成為首選,而傳統的紙質閱讀則逐漸被邊緣化[l。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一些問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閱讀趨向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本文對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現狀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拋磚引玉。
一、數字化時代對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的影響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更新迅速的數字時代,如何有效地推廣閱讀文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成了高校關注的焦點。數字化時代對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括積極的一面,也包含著諸多挑戰。“數字化閱讀”課程并非一門語文閱讀課程。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閱讀被看作是一項跨學科的基本學習技能,英文、寫作、數學、科學、社會研究等各科目都非常重視閱讀的訓練。
1.數字化技術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方式
傳統的紙質閱讀逐漸被數字化閱讀所取代,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一部分。數字化閱讀具有高效、低成本和便捷的特點,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和分享文學文本。這種變化也導致了一些問題,如閱讀習慣的淺層次化,學生更傾向于快速瀏覽和跳躍式閱讀,而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2.數字化時代改變了文學文本的傳播方式
數字出版和在線平臺為文學作品提供了更廣泛的傳播渠道,使得文學創作和閱讀更加多元化。然而,這也帶來了文學經典作品被邊緣化的問題。許多大學生更青睞于通俗易懂的網絡文學,而忽視了經典文學的價值。這種現象促使高校重新思考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中推廣文學經典。
3.數字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體驗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一方面,數字技術增強了文本的可訪問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另一方面,頻繁使用屏幕閱讀可能會削弱學生在文學中尋找深層意義的能力。此外,數字閱讀的碎片化特征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分心,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
二、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特點
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滋養心靈,啟智增慧,讓人懂得什么是善良、愛、堅強和勇敢,而大學生正處在求學成才、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更應該多閱讀文學經典。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呈現出多樣化、互動性強、視覺化和碎片化等特點。這些變化既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2]。高校和教育者需要積極應對這些變化,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和提升學生的數字化閱讀素養,促進文學經典閱讀的持續發展。在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數字化閱讀的普及引發了碎片化閱讀和非 線性閱讀現象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的閱讀方式逐漸從傳統的紙質閱讀轉向數字化閱讀。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閱讀載體的變化上,如手機、電子書等終端設備的使用,還反映在閱讀行為的多樣化上,包括快速瀏覽、跳躍式閱讀以及通過社交媒體分享閱讀內容等。同時,數字時代的文學文本閱讀往往呈現出碎片化和非線性的特征。大學生更傾向于在短時間內獲取零散的信息,而不是深度閱讀。這種閱讀方式雖然提高了信息獲取的效率,但可能會導致閱讀質量下降,缺乏深度思考和理性分析。數字時代的碎片化信息和快餐文化沖擊了傳統的深度閱讀習慣。高校需要采取措施,推廣經典文學的數字化傳播機制,激發學生對文學經典的閱讀熱情。
2.高校師生閱讀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增強
數字文本通常包含豐富的視覺元素和多媒體內容,如圖片、視頻和音頻等。這些元素不僅豐富了閱讀體驗,也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模式。大學生在閱讀時需要適應新的信息組織方式,并學會如何處理和接收這些復雜的視覺和多媒體信息。數字化閱讀使得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性增強。例如,超文本閱讀允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點擊鏈接,探索不同的文本路徑,從而增強了閱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然而,這種互動性也可能導致讀者注意力分散,難以專注于單一文本的敘事主線。
3.數字化賦能帶來了大學生閱讀素養的變化
為了適應數字化閱讀環境,高校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數字化閱讀資源和活動。例如,對于理工科學生,可以推薦科技前沿和創新思維方面的書籍;對于文科學生,則可以推薦經典文學和哲學思考類的作品。高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如新生、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提供相應的數字化閱讀指導和資源。大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數字化閱讀素養,這包括提高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以及增強對數字媒介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工具輕松查找生詞,借助翻譯工具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現狀和挑戰
當前,數字化時代雖然為文學閱讀提供了更多互動性和多媒體化的可能性,但大學生對文學類書籍的閱讀興趣普遍偏低,缺乏閱讀動力。部分大學生沒有意識到文學素養的重要性,對文學類書籍的閱讀缺乏重視。課業負擔較重,部分學生難以抽出時間進行文學閱讀。大學生普遍喜歡通過手機進行閱讀,尤其是網絡小說和類型小說。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化閱讀雖然為高校文本閱讀提供了便捷性,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方面,數字閱讀工具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閱讀體驗,如分類、過濾、推送等功能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數字媒介可能導致淺閱讀現象的蔓延,影響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學術能力。在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面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文本閱讀出現淺閱讀現象
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大學生逐漸從傳統的紙質閱讀轉向數字化閱讀。然而,這種轉變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數字化閱讀容易導致淺閱讀現象,即學生傾向于瀏覽而非深人理解文本內容。這種淺層次的閱讀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文學經典的理解和吸收,使他們難以領悟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和人文價值。
2.高校閱讀內容的質量逐漸下降
數字化閱讀的內容往往雜亂無章、缺乏針對性,且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干擾。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削弱了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使他們更傾向于閱讀輕松、娛樂性強的材料,如網絡小說和雜志,而忽視了文學經典。由于缺乏高質量的閱讀內容和工具,學生的閱讀體驗進一步受到限制。
3.高校大學生數字閱讀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
許多大學生在數字化閱讀中缺乏必要的閱讀素養和工具支持。實用主義的閱讀心態在數字化時代愈發盛行,許多學生認為閱讀文學經典是浪費時間,不如用來學習實用技能。這種心態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考深度,使他們在面對復雜的文學文本時感到無所適從。
4.數字化閱讀技術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數字設備上的超鏈接和多媒體功能雖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但也極大地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這種分散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專注力,還削弱了他們的記憶和內化能力。數字化閱讀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文學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仍需將其與學生審美品鑒能力和哲理思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例如,學生缺乏對數字閱讀工具的有效使用能力,影響了閱讀效果。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往往無法有效篩選和判斷哪些內容是有益的。
四、數字化時代改善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現狀的對策
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淺閱讀、內容碎片化、閱讀素養不足、實用主義心態以及注意力分散等。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開發適合學術需求的閱讀工具、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優化閱讀環境等,以改善數字化時代的文學文本閱讀狀況,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深度閱讀能力,從而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學習需求。
1.優化閱讀設備和軟件設計,加強文學教育和閱讀指導
如今,閱讀迎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閱讀與傳統閱讀的一大區別是,學生面對的不是紙質讀物,而是各種數字媒介;閱讀也不再是單向的知識輸入,而是交互式在線信息分享與交流。高校可以通過提升閱讀設備的功能性和易用性,改善用戶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度閱讀能力。例如,開發具有類紙質閱讀功能的學術資料閱讀APP,助力學生更加專注于閱讀內容。例如,AI技術的應用可以輔助文學分析和教學,但同時也需要教育者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技術,以適應新的學習需求。高校應加強文學經典閱讀教育,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意識和能力。這包括在課程中融人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深層意義。在數字化時代,文學閱讀資源更為普惠、豐富,閱讀方法也更為高效、便捷[3]。
2.推廣數字資源與傳統閱讀相結合,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文學經典的數字化傳播機制研究,促進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結合。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數字資源導航系統,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薦服務,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和興趣。通過線上及線下渠道宣傳推廣數字閱讀資源,例如《詩經》《李白詩選》《梁啟超文選》《畢淑敏散文集》《莎士比亞悲劇喜劇集》等優質的文學書目,要鼓勵學生走近文學經典,閱讀文學經典,感受文學經典的魅力,并組織讀書會、講座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4。同時,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包括批判性思維和深度思考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訓練學生控制注意力的方法,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標注、批注和交流。在文學經典閱讀方面,高校可以采取創新路徑,如結合傳統與現代技術,推動文學經典的數字化傳播,激發學生對經典文學的閱讀興趣。此外,通過開展數字閱讀講座和培訓活動,提高學生對數字閱讀工具的使用技能。例如,通過海報宣傳以及桌游人數限制,開展霧都之心、沃特頓莊園事件的劇本殺活動,將劇本殺等游戲與文學作品相聯系,將作品中的人物融入劇本中,讓學生扮演原著角色,從而激發其閱讀原著的興趣。
3.樹立良好的閱讀動機與價值導向,營造良 好的閱讀氛圍
針對當前大學生閱讀動機過于功利化的問題,高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鼓勵他們從文學經典中汲取人文素養。同時,通過課程設計和活動安排,讓學生認識到文學經典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學校、學院以及圖書館應共同努力,創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文學經典閱讀活動。教育者還應探索將傳統紙質閱讀與數字化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保持文學教育的核心價值。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高校圖書館將進一步發展數字閱讀服務,使閱讀行為更加多元化和立體化。
五、結語
數字化閱讀已成為當代大多數大學生的主要閱讀方式,這一閱讀方式不僅提高了閱讀的便捷性,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數字化時代,高校文學文本閱讀的未來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高校需要在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優化數字閱讀工具、促進經典與現代文學融合以及利用新技術改進教學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應對數字化閱讀帶來的挑戰并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中級讀者”
參考文獻
[1] 黃沈俊.“新批評”細讀法在高校文學批評教材中的變異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2] 梁玲.師范類院校“中國哲學史”課程文本閱讀法應用研究[].教師,2021(26).
[3] 宋悉妮,陳文碩,徐曉晨.文本閱讀中預期性效應和文本限制性效應Ⅲ].知識文庫,2024(3).
[4] 李炯.高校網絡文學教學的實踐方式研究[].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
(特約編輯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