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藝融合是新課改背景下體育跨學科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和藝術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半p減”背景下,如何響應新課改、新課標的號召,立足課后服務主陣地,探索與美術相融合的體育課后服務實踐路徑,打造具有特色的體育課后服務活動體系,成為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美術賦能環境創設,打造體育情境化活動場景
體藝融合的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目標,在于讓學生“身體動起來、思維活起來、審美提起來”。以往,在體育與美術跨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存在美術與體育分離、學科融合不夠緊密的問題,難以真正實現賦能體育教學的目標。鑒于此,體育教師需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深入剖析如何通過美術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興趣、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等。在這個過程中,以美術賦能環境創設、為學生營造沉浸式的活動空間,是提升體育課后服務質量的重要一環。
聚焦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營造故事場景。
在創新實踐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著眼于課后服務活動的運動項目,從美術賦能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環境創設出發,打造情境化課后服務活動場景,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興趣。
以跳繩活動為例。傳統的跳繩教學活動比較枯燥,以教師指導學生跳繩動作和姿勢等為主,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跳繩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創設情境化活動空間。例如,教師可以遵循由易到難、由個人到小組、由小組到團隊的原則,設計主題為“叢林探險”的“闖關式”跳繩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將繪畫、手工、立體造型等藝術形式轉化為空間設計語言,根據不同關卡的特點打造相應的空間環境,如小組合作創設關卡主題墻、布置不同關卡間的行進路線、制作圖文并茂的關卡跳繩游戲規則等。在此過程中,將跳繩技能訓練自然地融入“叢林闖關”情境,達成身體運動與審美體驗雙重目標。
圍繞體育課后服務活動,布置障礙賽道。
在體育課后服務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聚焦體育運動項目熱身與體能訓練,引導學生應用美術知識與技能,參與障礙賽道設計與布置活動。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應用跑、跳、鉆等技能,完成障礙賽道的任務,由此實現體能的發展和運動能力的提升。
以體能訓練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結合自身所學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及參加的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用畫筆分別繪制障礙賽道的起點區、障礙區、終點區等體能訓練區的環境空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布置體能訓練障礙賽道,滿足學生體能訓練的需求,同時,強化學生運用美術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技能。
美術融入活動實踐,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美術強化視覺藝術,涵養學生體育運動精神。
美術具有情感性、渲染力、感染力等特征。在實施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美術的這些特點融入其中,以此涵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凝聚力與想象力,提升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質量。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以立足體育社團,將美術實踐活動融入團隊精神闡釋、社團文化建設等行動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凝聚力。
以羽毛球社團的課后服務活動為例。體育教師引入闡釋中國羽毛球隊精神的紀錄片,以其情感渲染力促使學生深度理解中國羽毛球隊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的競技精神。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聯合美術教師策劃了“團徽設計挑戰賽”活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團隊核心價值觀,并將抽象理念轉化為視覺符號,如用火炬象征熱情、用盾牌代表凝聚力,通過手繪、剪貼或數字繪圖完成設計。同時,開展“團服DIY”創意活動,指導學生用環保顏料在空白運動衫上繪制個性化圖案或縫制象征榮譽的徽章,并在過程中強調分工協作,讓成員在調色、拓印、縫紉等環節中體驗互助的重要性。完成后的團徽可印制于社團旗幟、獎狀等載體,團服則用于日常訓練或校際比賽,使美術成果成為社團文化符號?;谏鲜鰧嵺`,教師引導學生分享成果設計的理念、思路與創意,闡述其背后的體育精神、價值理念與團隊故事,讓美術創意活動成為培養學生團隊凝聚力的重要資源。
美術驅動教學評價,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水平。
在體育課后服務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美術知識與技能融入同伴評價與自我反思的過程中,以此助力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提升。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完成體能訓練和障礙賽后,用繪畫、手工藝或設計的方式,創作出反映自己運動體驗和感受的作品。比如,繪制一幅表現自己跳繩時身體動態的畫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動作,分析運動技巧和身體協調性,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動作來提高運動表現,有效促使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反思體育課后服務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將反思內化為重要資源,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運動技能的理解,助力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畫筆對自己在體育課后服務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在體育訓練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助力學生內化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
以“籃球障礙賽”的課后服務活動為例。教師通過視頻錄制學生手持籃球運球突破障礙的過程,進而引導學生結合視頻進行繪畫,呈現學生手持籃球運球突破障礙的姿勢、動作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展開同伴評價與自我評價,系統剖析學生手持籃球的手掌姿勢、運球過程中的擺臂幅度與肢體協調性、突破障礙的步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對照正確的動作規范圖,驅動學生在同伴評價與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糾正姿勢與動作、調整步伐,循序漸進地鞏固手持籃球運球突破障礙的運動技能,實現體育運動能力的發展。
美術助力活動獎評,打造體育校園文化
在美術賦能體育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美術活動資源,將其與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獎評有機結合起來,以此助推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助力學生愛上體育。
賽事周邊創作,激勵學生體育競技。
在實施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經常性地組織班級聯賽、校園賽事等多樣化的體育賽事活動。為培養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賽事活動,體育教師需要積極組織賽事周邊的美術創作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助威手牌、創意獎牌、獎杯以及其他獎品,以此推動體育賽事文化的建設。例如:在校園運動會前,引導學生用超輕黏土、廢舊材料制作創意獎牌,并在獎牌上繪制象征拼搏精神的圖案,如奔跑的小人、燃燒的火炬等;引導學生為不同比賽項目定制主題徽章,如籃球賽的投籃剪影、接力賽的團隊手印等;同時,鼓勵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冠軍獎杯”以及其他的獎品,以此點燃學生參與競技、追求卓越的熱情。
以“籃球班級聯賽”活動為例。比賽之前,體育教師聯合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們制作籃球聯賽活動的周邊產品,如凸顯籃球精神的環保布袋、水杯、鋼筆等,借助周邊產品的情感激勵作用,提高學生參與籃球班級聯賽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助力學生在活動中實現美術素養和體育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
社團獎品創作,強化學生主動競爭。
在組織與實施體育課后服務社團活動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聯合美術教師開展社團活動獎品創作,強化學生作為社團主人翁的意識,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社團課后服務活動,促進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足球社團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為例。體育教師可以設計MVP(最有價值球員)、最大貢獻獎、最快進步獎、新人獎等一系列獎項,并引導學生聯合創作不同獎項的獎品。在此基礎上,聚焦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樣化的體育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靈活應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成長檔案袋,由體育教師和社團成員等多主體聯合評選相應的獲獎成員,以此推動學生足球運動能力、體育競技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常規課題“家校社協同育人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開展體藝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xx24-23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豐澤區華大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