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認識到如何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弄清數學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基于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圍繞大單元教學促進小學數學知識整合;立足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實現教學過程從形式、內容到學生能力的整合。以此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知識體系,使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與能力素養的提升。
一、相關概述
(一)大單元視域
大單元整合教學是新時代數學素質教育的熱門話題。所謂大單元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注重對單元內容的統整、結合,減少單元章節的割裂,圍繞“大”“整體”來建立系統化、結構化的學習模式。大單元教學具有關聯性、生長性、結構性等特點,通過優化大單元探究活動、結構化模式不僅能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還能幫助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數學知識與知識、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促使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展開思考。
(二)小學數學知識整合
小學數學知識整合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將分散的數學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網絡化的組織和連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合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記憶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大單元教學、分類總結、建立聯系、強化記憶、歸納與演繹等實踐活動進行知識整合。圍繞模擬實踐、創設情境、問題驅動、任務驅動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場景中應用數學知識,以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學習思維。與此同時,在小學數學知識整合方面,教師還應分析如何把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等,以此通過深入概念理解,打造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
二、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單元教學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實際問題。既能使每位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又能引導學生將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等相結合,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讓學生能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與此同時,大單元教學更能體現“生本”理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動力,引導學生探索合適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進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發展,個人素養全面提升。
三、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知識整合的教學策略
大單元視域下加強小學數學知識整合,教師需通過建立大單元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與前后銜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清晰理解,促進學生知識遷移,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要求。教師應基于大單元視域下,通過深讀教材、優化結構、適度拓展、核心評價來促進知識整合。教師還需要立足教學整體,確定大單元主題、制定大單元目標、創新大單元教學、拓展大單元學習資源、開展大單元評價,實踐大單元教學流程。以此圍繞大單元教學模式開展,推動小學數學知識整合與優化,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知識體系,有效推動教育體制改革、教學觀念與思想創新。
(一)深讀教材,緊抓本質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與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面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大單元教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通過大單元教學能幫助學生厘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地優化大單元教學,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內容,緊抓數學學科本質內涵,并依據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合理制定大單元教學主題與目標。讓學生能切實參與數學課堂的學習,以結構化、系統化地整合數學知識,實現學生深度學習。
1.依據核心素養,確定大單元主題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大多是以“單元”為整體,每一個知識點都會形成知識網絡連接。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內容,緊抓教育本質與內涵,依據核心素養確定大單元主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這樣明確大單元主題,能提升學生數學感知能力,幫助學生把握正確學習方向,以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
在大單元主題設計中,教師需要圍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等展開大單元教學。引導學生在主題引領下,深入研究、探索大單元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視角去認識世界、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素養”導向下探索與掌握數學知識,有效發展數學思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促進數學交流,培養科學的數學價值觀。
2.依據課程標準,制定大單元目標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目標應圍繞“學會、理解、掌握”一系列詞,需要弄清概念并篩選出正確的教學路徑,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與此同時,大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應精準了解學生學情、把握教材內容、解讀大單元內容來優化目標內容,研究學生學習動向與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在目標引領下提煉精華,發展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在大單元目標制定中,教師需要依據課程標準內容,把握學生學習實際,加強教學元素的整合,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從教材實際出發,圍繞大單元教學內容重難點優化教學目標,將精力更多放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上,讓學生能在目標引領下深入掌握數學知識,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總之,大單元目標作為引領學生學習方向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單元知識的基本概念,以促進學生數學思考,從而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二)優化結構,創新整合
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學生數學素養,促進學生數學思考。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優化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秉承新教育理念,來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內容、形式上的結構化整合,助力學生深度思考。因此,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實施問題驅動與任務驅動,圍繞“兩項”驅動來啟發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思考與探究,有效加強知識整合,創造全新的小學數學課堂。
1.實施問題驅動,啟發學生思考
在完成大單元主題與目標制定后,教師需要依據大綱、教材來確定大單元教學結構。只有確定教學依據,教學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才能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問題驅動模式以問題鏈的形式開展,旨在啟發學生數學思考,培養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教師應合理采用問題驅動方式啟發學生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在問題引領下找到正確的學習路徑。
在大單元教學中實施問題驅動,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重難點提煉問題精華,將知識點羅列出來后,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踐行大單元教學目標,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結構體系的建立。在問題鏈的設計中,教師應及時分析課時內容,圍繞教學內容來優化問題驅動模式,通過問題引領來啟發學生數學思考,讓學生能在大單元學習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知識體系。
2.實施任務驅動,助力學生探究
基于大單元視域下促進小學數學知識整合,教師需要以任務驅動為核心,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深度學習。教師還應基于整體性思維,將數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確保每個教學單元都能體現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任務驅動模式的實施能幫助學生深層次探究,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知識遷移,確保任務的可操作性。
在大單元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分享各自的見解和方法,從而達到知識共享和共同進步的目的。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圍繞重難點優化任務內容,以任務為引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創造精神。
(三)適度拓展,多元深化
大單元視域下促進小學數學知識整合是全方位、多視角的,既包括大單元涉及的教學內容整合,也包括學生數學能力的整合。因此,教師需要在大單元教學中,適度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多元化拓展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借助媒體資源與現代化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鼓勵學生在大單元引領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
1.結合媒體資源,加深知識整合
新時代的發展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生活、工作、學習等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媒體資源的拓展有效加深知識整合,圍繞媒體資源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在資源拓展下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在資源拓展下實現知識整合,使學生能切實參與課堂活動,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選擇和整合多媒體資源,包括視頻、動畫、互動軟件等,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數學概念和原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中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圍繞媒體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搜索和利用網絡資源,并開展項目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能在活動探究中加深知識整合,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綜合能力發展。
2.結合現代平臺,促進知識遷移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現代技術平臺,促進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遷移。教師應基于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設計跨章節、跨年級的大單元教學目標,確保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師還應借助現代教育平臺,如在線平臺互動、思維導圖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復雜問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更應借助釘釘、微信等平臺,與學生在線上進行師生互動,并及時觀察、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建立大單元網絡結構思維導圖與流程圖,通過思維導圖的搭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分析數學知識點,并通過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提供支持,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四)核心評價,知識鞏固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時會出現很多困難。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圍繞核心評價促進學生知識鞏固,有效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幫助學生把握數學知識的奧秘。在此基礎上,教師更應從學生認知體系出發,將學生體驗與知識內容整合起來,從學生視角分析、探索合理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既能通過評價建立完整知識體系,又能從內容整合角度出發,回憶、思考數學知識點。
1.過程性評價,建立完整知識體系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旨在通過持續的反饋和調整,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采取階段性評價、學習日志、合作學習與互評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討論和交流,促進知識的內化和深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引入互評機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從而提升自我反思和評價能力。以此圍繞過程性評價,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通過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以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理解,有效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率,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高效教學。
2.結果性評價,把握數學知識奧秘
結果性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學習結束時的成果展示和知識掌握情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綜合測試、項目展示、反思總結等方式,來檢驗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測試內容應涵蓋各個知識點,注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在每個學習單元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回顧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通過寫反思報告或進行口頭匯報,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提升自我反思和總結能力。通過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奧秘,提升數學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小學數學知識整合,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深入把握小學數學知識的精髓。
四、結語
總的來說,形式主義的數學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大單元引領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符合真正的素質育人,更能細化教學內容與結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增強。教師需要發揮大單元教學優勢,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模式,利用大單元主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創建更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