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濟南公交推出一款由陶土制成的“把子肉”交通卡,這款交通卡不僅外形逼真,色澤誘人,而且具備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和抗彎曲性,一上線便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饑腸地走在下班的路上,看到有人拿了一塊‘把子肉’刷地鐵卡”,這一有趣的現象讓很多人感到眼前一亮。此前,已經有不少地區都推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交通卡。例如,有網友感慨,帶著精致清雅的北京龍紋玉佩交通卡出行時,“以為是上班,原來是上朝”;拿著陜西杜虎符交通卡,仿佛在刷卡機上“嘀”一聲就能號令天下。還有以漢代皇后玉璽為原型縮小打造的西安玉璽交通卡、以銅錢為設計靈感的沈陽清古錢幣交通卡、具有歷史感的武漢越王勾踐劍交通卡等,都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成為都市通勤路上的一抹亮色。如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文創交通卡,已然成為一種新鮮的文化現象。
適用話題 城市文化與傳統文化、創意與設計、藝術與生活、傳統與現代
運用素材
1.城市文化與傳統文化
文創交通卡的持續走紅并非偶然。它們不是簡單的文化符號的復制,而是對地方傳統文化深度挖掘后的再創造,其設計往往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把子肉是濟南菜中極具特色的美食,作為傳統魯菜的經典菜式久負盛名,堪稱當地人眼中肉菜里的“扛把子”;西安的玉璽卡不僅還原了漢代皇后玉璽的樣式,更通過“蓋章”刷卡的趣味設計,讓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這些設計一方面增強了交通卡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賦予了它獨特的文化價值,使市民在每一次刷卡乘車中都仿佛與歷史進行了一次對話,為市民提供了極高的情緒價值和新奇的互動體驗,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