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林業工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新農村經濟發展多元化的重要力量。通過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產業,種植管理者能夠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對改善生態環境也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隨著國家對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林果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因此建議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業和農民共同努力,推廣應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林果品質與提升林果效益,進而加快推進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1林果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果業發展缺乏有效規劃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林果產品的需求呈現急劇增加之趨勢。有的地方對林果業發展缺乏長遠的有效規劃,表現在:一是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卻忽略了本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及市場容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供大于求、產品質量下降、增產不增收,人力、財力、物力的巨大浪費,嚴重打擊了種植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二是有的農戶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在種植林果品種時盲目跟風,存在種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致使有的林果產品在市場上飽和,有的林果產品在市場上缺貨。還有的農戶為獲取較高的收益,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地開發新品種,卻不懂得如何經營管理,導致收益不好,最后無奈退出林果種植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林果業的發展。三是政策支持不足。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林果業發展的政策,但與實際需求相比,政策支持力度仍顯不足,導致林果業的發展潛力未能充分釋放,進而影響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傊r從生產選址、良種培育到經營流通若沒有做到有效規劃,林果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
1.2 經濟林果產業經營規模分散
山東地區經營管理林果產業以個體戶為主,以企業形式規?;芾淼暮苌?。個體戶業主在經濟林果的栽培、管理、加工及銷售等方面,經營模式過于分散或隨意,整體上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這種分散的經營模式不僅增加了良種培育的難度,而且也增加了現代化農林機械的推廣難度,這不僅限制了規?;a基地的建設,還影響了產品的品牌化進程、質量控制以及附加值的增長。部分林果產區的種植技術仍然比較落后,缺乏科學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導致果實品質和產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經營分散還會出現林果滯銷的后果,大量林果產品無銷售渠道,將會嚴重損害林果種植戶的經濟利益,同時對山東地區的林業生產資源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1.3林果業現代科技水平不足
目前山東林果業科技水平不足,主要表現在良種培育創新力不足、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相對滯后等,果農對優良品種持懷疑和觀望態度,對栽培管理新技術重視程度不夠,推廣應用力度不夠,導致山東經濟林果單產下降,果實品質不高等。目前為數較多的經濟園區依舊采用傳統的耕作方法、種植模式和管理手段,沒有形成集約化的經營模式,企業家族式粗放管理比較普遍,產業效益很難體現。在生產實踐中,還存在農林業機械更新換代慢的問題,無法滿足林果生產的需要。在科研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技術、資金及人才投入不足,懂栽培技術、善經營管理的人才欠缺,導致科技創新實力不足,經濟林生產效率不高,很難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2 林果產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2.1 合理規劃林果業發展格局
林果品質的好壞決定市場競爭力的高低,因此在林果生產、運輸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要合理規劃,將果實品質作為首要指標。種植戶應實地考察種植區域,選擇優良的經濟林果品種,采取先進的種植技術,進行精細化的田間管理。農林部門應派駐專業人員,跟蹤指導果農生產,推廣現代化農林機械的應用技術(圖1),幫助果農掌握種植技術,不斷增加單果質量,提升果實品質。運輸環節的規劃要充分發揮便捷交通工具的優勢,做到貨物運輸暢通。銷售環節選擇靈活多樣的銷售渠道,確保經濟林果銷售好、賣得出,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2 健全完善林果產品產業鏈條
產品只有不斷更新換代,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目前山東林果產業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深加工的企業匱乏,導致包裝精美、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檔果品較少。因此,未來林果業的發展需要相關部門全面考慮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階段,依據市場的需求分析,采取自主研發、引進外部技術或兩者結合的策略,積極探索和創新“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壯大經濟林果產業。重點支持有營銷市場和精深加工能力的個體大戶或私營企業,幫助和指導他們建立果品基地(圖2)、苗木基地、藥材基地等,不斷加大優質栽培技術的推廣及應用力度,延長鮮果生產期。銷售時對經濟林果產品實施精美包裝(圖3),充分體現地方特色,以此提高商品價值。同時開發果酒、果汁等產品的深加工技術,使經濟林產業擁有廣闊的供求市場,進一步延伸和豐富林果產業鏈條,提高抵御產業風險的能力。


2.3 提高林果業機械化水平
在經濟林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集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鼓勵果農聯合進行規?;a。近年來政府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供銷商對果品進行再加工,進一步完善了林果種植及銷售的產業鏈,培養出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林果企業。政府還應大力推進農林機械裝備的研發,增加對農林機械購置的財政補貼,幫助果農購置引進農業機械,并指導無人機、果園專用新機械的使用等(圖4),進一步提高林果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2.4 加大農林業機械的研發投入
各地政府重視農林業機械向高質量的轉型升級,在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及研發農林業機械方面不斷增大投資力度,以此加快推進農林機械設備的轉型升級,使農林業機械在耕地、種植、采收等環節應用的基礎上,延伸到產品處理等環節,實現農林業機械的全面發展。具體表現在機械研發正逐漸從初加工環節向深加工領域擴展,并且地理覆蓋范圍也從平原向丘陵、山區逐步擴大??傮w而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條件和經濟林果的品種特性,為種植、加工等各個環節配備相應的農林機械,以實現林果業全鏈條的現代化和機械化。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通過實施多樣化的培訓計劃,培養精通機械制造、操作和維護的專業技能人才,以此構建一支服務于當地林果業生產的農林機械化專業隊伍。

2.5打造地方特色林果品牌
地方政府對經濟林果業的發展十分重視,通過整合土地資源,拓寬經濟林產業的發展。采取自建企業品牌、定位地域品牌、提升產品品牌的方法,傾力打造當地經濟林果品牌,充分調動企業或個人經營的積極性,為林果業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利用互聯網平臺促進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從而有效解決經濟林果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銷售渠道狹窄等問題。大力發展網絡營銷,建立訂單果業,不斷滿足市場需求,達到經濟林果產業向外輻射擴展的目的。通過以上多種方式,可有效提升當地林果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切實提高果農的經濟收入,助力山東經濟林產業進入穩定發展、持久發展的軌道。
3結語
種植經濟林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戶經濟收益的重要方法。政府高度重視經濟林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積極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山東地區當前林果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產業規模分散、管理體系不健全、農林機械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持續加大投資,完善林果業的生產管理架構。同時靈活調整經濟林果的生產方式,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需求,增強林果業的整體競爭力,以此提升林果產業的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