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教育和課程創新的必然要求。發展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終身發展所需的必備品德與關鍵能力,它是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在宏觀教育理念與學科教育培養目標之間起著關鍵的銜接作用。以英語教學為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務,有助于英語教學與國際教育接軌,進而提升國家教育綜合實力。
一、培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立德樹人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意義深遠。
從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核心素養涵蓋語言技能、文化意識、學習策略、創新思維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取跨學科知識。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大有裨益,能有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在跨文化認知層面,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能讓學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具備跨文化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能促使他們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世界,顯著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融入多元社會做好準備。
在學習能力提升方面,培育核心素養能助力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創新思維,提升合作學習能力。這些能力不僅能讓學生更高效地開展自主學習,還能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習慣,為后續學習生涯筑牢根基。
在社交能力發展上,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活動為學生鍛煉口語表達、傾聽和團隊協作能力提供了平臺。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溝通技巧不斷提升,合作精神得以增強,在人際交往中更加自信從容,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小學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能使學生全方位發展,在學習、社交等領域取得進步,塑造健全人格,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二、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一)培養語言技能
在小學階段,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是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為了全面提升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教師需要采取系統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首先,聽力技能的培養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如聽錄音、觀看動畫片以及參與聽力游戲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口語技能的培養應注重實際交際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和小組互動等方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勇于表達,從而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再次,閱讀技能的培養應基于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并通過自主閱讀、閱讀理解訓練和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最后,寫作技能的培養應從基礎入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寫作開始,逐步過渡到日記、短文和作文的寫作,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另外,教師應教授學生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如記憶技巧、理解技巧和總結歸納技巧等,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語言知識。總體而言,教師應注重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平衡發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評估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培養跨文化意識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系統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習俗節日、傳統服飾、美食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形式,生動地展示文化的多樣性,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中感受文化的差異。其次,教師可以選擇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向學生介紹這些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和特色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手工制作、演講比賽、游戲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培養他們尊重文化的意識。再次,語言與文化的結合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教授英語歌曲、兒童文學故事等方式,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內涵。最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文化意識培養的最終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海外學生進行線上交流,通過郵件等方式展開跨文化對話。這種跨文化接觸和交流機會,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其與語言技能的結合,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包容意識和全球視野。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跨文化交流,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溝通技巧,為他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掌握學習策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策略是增強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系統化、多元化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他們根據自身的時間和能力安排學習任務,合理分配時間用于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練習。通過科學規劃學習時間和內容,學生能夠更有條理地完成學習目標,避免盲目學習。其次,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討論、合作解決問題來取得學習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互助精神和交際能力,還能通過相互監督和協作鞏固學習內容。再次,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利用也是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錄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增強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資源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能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和復習,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最后,反思和總結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及時反思和總結的習慣,回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反思和總結,學生能夠不斷優化學習策略,增強學習效果。教師應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鼓勵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同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通過系統化的策略培養,學生能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
(四)培養創新思維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提升其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開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開放性問題和探究性學習模式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內容。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例如,通過設定有趣的主題或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表達能力。其次,創造性任務和項目能夠為學生提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機會。教師可以開展英語演講比賽、制作英語繪本、設計英語游戲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揮創造力,同時鞏固所學知識。再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關鍵。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鼓勵提問和挑戰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策略。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挑戰已有的知識和觀念,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可以幫助他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另外,反饋和評價是創新思維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應對學生的創意和思維過程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提供積極的鼓勵和建議。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和機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勇于探索、表達和創造。通過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發展創新思維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培養社交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全球通用語言,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跨文化溝通的橋梁。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提升社交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系統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的用語情境。首先,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是培養學生社交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設計社交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對話和互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溝通技巧和應變能力。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組中,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不僅能夠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還能培養互相幫助的意識,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再次,教師應創造多種語言參與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討論。通過提問、辯論、小組交流等方式,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分享經驗,從而在語言使用中逐步提升社交能力。最后,跨文化交流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文化價值觀和習俗,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還能增強他們的文化包容性和開闊他們的全球視野。另外,反饋與指導是社交能力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鼓勵他們勇于表達,同時糾正語法、用詞和發音等方面的錯誤,幫助他們不斷改進和提高交際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需要教師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和機會,注重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和互動交流。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他們未來進行跨文化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3):50-57.
[2]陳則航,王薔,錢小芳.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及其發展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1):91-98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