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你來我這兒一趟。”分管教學的李校長在電話那頭簡短地下達命令。信步走在路上,我心想,應該又有什么任務吧。來到校長室,我看到李校長臉色凝重,眉頭緊鎖。
“最近班里發生什么事了嗎?\"李校長著急地詢問。
“沒有啊,開學一個月,我們開展了節氣活動,還競選了班干部,家長的反響都很不錯…\"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你來看,我收到了12345熱線的轉辦單…”我的腦子瞬間炸開了,轉辦單?我深吸一口氣,看向電腦,上面赫然寫著“班主任老師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演講比賽,老師上課不講課,玩手機”上面列舉了很多條,我越看越疑惑,因為這些情況都不屬實。
李校長同情地看著我,說:“你是我看著成長起來的,我清楚你的為人,這種情況是不屬實的,但我們還是要回復…你要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投訴?”
自責和內疚的情緒涌上心頭,我給領導添麻煩了,但又一時想不到根源何在。
我暗自揣測,我是新調來的老師,難不成家長不信任我?接班一個月以來,我用心地管理班級,班風學風都很正,這無中生有的舉報背后的訴求是什么呢?
接下來的時間,我更加嚴于律己,盡職盡責地教學和管理班級,也在尋找異常的蛛絲馬跡。但是很遺憾,沒找到原因。周一,我又被李校長叫到辦公室,她告知我,又有一條轉辦單。領導也很無奈,但這關系到教育部門對學校的考核,尋找不實舉報者成了關鍵。
盡管是不實舉報,但給學校造成困擾,我可謂如坐針氈。
學校一方面回復轉辦單上的問題,另一方面對班級家長進行了一對一的電話隨訪。全班42名學生,41名學生的家長都對學校和班主任的工作表示非常滿意,唯獨小藝的媽媽在電話中說學校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也在課余時間和學生聊天,讓他們說出自己最近有什么困擾。小藝說,她一年級時是班長,現在還想當班長。我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聯系電話摸排的情況,似乎找到了蛛絲馬跡。前段時間,班級進行了班干部競選活動,由一年級時的固定三個班長變為每周一個班長上崗。而第一次班長競選,小藝落選,趴在桌子上哭了。我還專門對她進行了情緒疏導,并對全班同學說:成功和失敗都是我們的成長。沒想到這成了一根導火索。
緊接著,學校開展了全校范圍的家長座談會,每個班都邀請一部分家長參加,老師說說開學以來孩子的表現,家長們互相取取經。我邀請了小藝媽媽,并請她跟大家談談如何陪孩子閱讀、寫作。
家長會伊始,我帶領家長們進行了體驗活動,探索自己的孩子屬于哪種學習類型。見面親三分,開學以來,這是我和家長們的第一次見面。當我用心理學的知識帶領家長們進行體驗之后,家長們從開始的拘謹和陌生變得熟絡起來。
我特別觀察了小藝媽媽的身體語言,最初她是雙手抱肩,表情很不自然,透露著生疏和距離;隨著活動的開展,她面部表情豐富起來,并放下了手臂。從她的分享交流中,能看出她是一個控制型的高知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家長會最后,我向家長介紹了自己的班級管理理念,特別強調了班干部輪崗制度,每周換一次班干部,培養每個孩子的領導力。
家長會后,學校再也沒有收到12345的投訴轉辦單。
雖然我心有不平,但就像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對待班上每個孩子。又一次競選,小藝當之無愧地成了班長。那年元旦,我收到了小藝媽媽發來的短信:“張老師,小藝給您做了賀卡,她說,您是最好的班主任,也是最好的語文老師!之前很多事情,我們做得不對,也請您諒解”看到這兒,我淚流滿面,因為我真正做到問心無愧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盡管她的家長曾深深地傷害了我。
在后來的班主任培訓中,我也在反思,如果當小藝競選班長失敗后,我及時跟家長溝通,可能就不存在后續的困擾。如果我認真琢磨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就會發現小藝的父母都是單位的管理人員,他們可能更看重孩子是否擔任班干部。作為新調任的教師,如果我在開學初跟每個家長打個電話,傾聽家長的心聲,可能就避免了此次風波......
向內求,反思自己,固然重要,但一次次不實舉報所帶來的陰影,造成心靈的創傷,真是讓人不寒而栗。因為不實舉報會讓我們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而學校考核的壓力又讓我們非常自責。幸運的是,我遇到了知我護我的校長,有她們的支持,我不至于更難過。
從教近20年,那一次不實舉報的波瀾,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心里,同時也警醒了我。后來每一次接班,我會細致地研究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職業。學生在校出現情緒波動后,我會耐心地第一時間跟家長溝通。
現如今,全國各地對教師不實舉報的情況愈演愈烈。老師被打成‘篩子’,漏風的是教育。\"我是幸運的,但有很多老師被不實舉報的陰影籠罩,困于自證而選擇了“躺平”。
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肯定并維護了教師的懲戒權。文件明確界定了教師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關于舉報的事宜,教育部門也應明確舉報的主體權責和接訴范圍,優化處理流程,健全不實舉報的澄清正名機制,從源頭上遏制不良風氣,正本清源。而學校領導面對舉報時,要認識到社會環境和教育生態的變化,不帶偏見地處理家長、學生的訴求,將解決問題的端口前移,為教師撐起一把“傘”。
我們都講全環境育人,希望從制度到教育管理者,從社會環境到校園氛圍,也全環境保護老師,讓教師在三尺講臺上挺直腰桿。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鯨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