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中國青少年(10歲到16歲)的抑郁風險檢出率約為 1 4 . 8 % ,其中 4 % 存在重度抑郁風險。學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養的重要場所,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預防措施的探索也越發受到重視。
一、理論基礎
生態系統理論指出,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家庭、同伴、學校和社會態度、文化信念等構成嵌套式系統,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深遠影響。生態系統理論要求我們從微觀到宏觀全方面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創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系統,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資源整合視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深植于生態系統理論之壤。學校通過促進內部的學科融合、師生和學生間的積極互動,優化學校生態系統。例如,通過營造良好校園氛圍,打造溫馨校園文化,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跟國家教育政策導向,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結合時間序列規劃特點,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設計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教育計劃,使學生在發展的關鍵期獲得適合的教育支持和引導。
作為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在實踐中具有教師信念協同、學生學段豐富的天然優勢,“兩貫通五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兩貫通:九年一貫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針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基礎貫通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心育”主陣地,是學生的必修課,采用小學部每周一節、初中部間周一節的授課方式,實現九年制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同時,學校通過“青藍工程”師帶徒活動,打破教師間的學段壁壘,更方便教師聽課評課,實現教研一體化。在備課過程中,小學與初中教師互相配合,共同分析小學課本與初中課本內容,參考心理健康課程體系板塊,從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關系、情緒調適、生涯規劃(初中部分)等出發,將心理健康課程梳理分類,參照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教材要求,針對每個主題實行階段性構課、遞進式構課,嘗試心理健康課程的中小貫通。
(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通道貫通
學校依托集體教研優勢,小學與初中心理教師共同參與架構了自助、互助型社團課程與團體輔導課程,依照《心理健康教學參考書》的要求,對照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目標,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設了相互銜接的小學部“心動力”心理社團和初中部“心語心晴”心理社團。兩個社團共同確立心理活動主題、參與心理健康實踐、設計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方案,思維碰撞融合,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學校心理講座每月一個主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索心理趣味知識,掌握心理調適辦法,在進行共同備課時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不同層次的針對性設計。例如,一年級學生入校后面臨規范行為的難題,我們開展“點亮心燈”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規范行為;五年級學生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大,逐步出現了交往與溝通的煩惱,我們專門設置了“溝通”的專題講座;入學后,我們為七年級新生舉辦人學適應指導,助力他們順利過渡到新環境;等等。
三、五整合:九年一貫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是整合校園文化與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營造良好“心育\"氛圍需要學校關注學生的身心體驗和情感認同,踐行以人為本理念,彰顯人文關懷,營造溫馨校園環境,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二是整合教育政策導向與學校具體需求。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國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總目標與明確方針。在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實踐中,學校遵循國家政策指導,結合學生生長發育特點與現實需要,確定符合學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群,包括提升心理素質、培養心理品質、開發心理潛能、培養意志品質等方面,以此作為核心規劃學?!靶挠齖"整體建設。
三是整合基礎課程建設與特色“心育”實踐。學校配齊心理健康教師,做到心理健康課程進課表。心理健康更需要學生關注自己的感受,探索內心,表達自我。具有開放包容特點的良好課程設計對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目標達成有著關鍵的作用。同時,教師發揮專業性,探索開展團體社團、心理輔導、危機干預等特色活動,打好“心育\"根基。
四是整合主題活動開展與反饋。在心理健康教育大循環中,“心育”主題活動不僅是成果的展現,更是“心育\"生命力傳遞與轉化的關鍵。學校結合中小學生發展需要,把握關鍵時間節點,以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相結合為原則,從增強學生體驗與表達學生心聲出發,利用“四步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八牟椒ā保创_定“心育\"主題、開展活動實踐、反饋指導收集與分析、回歸“心育”主題優化與新循環啟動。
通過這樣的“四步法\"循環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成了一種自我驅動、持續改進的機制,不僅促進了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發展,還不斷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整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五是整合心理常態篩查數據,規范“心育\"信息管理。心理篩查是目前學校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篩查可以了解學生情況,建立關注名單,預警早期危機,是學校心育工作識別與干預的保護網。心理篩查的目標實現離不開“心育”信息的規范管理。學校運用信息技術方法歸納整理信息,做好橫向縱向分析,建立完整的學生心理檔案,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同時不斷健全應對方案,為“心育”工作托底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