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城鄉供水;一體化;經濟;建設歷程
中圖分類號:G353.11;TU9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5)07-0052-06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5.07.011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 and Hot Spot Analysis of Urban-rural Water Supply Integration
WANGFuwen (DayuWater-SavingGroup Co.,Ltd.,Jiuquan 735ooo, China)
Abstract: [Purposes] This study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water supply integration and analyze its current status,thereby advancing research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Methods]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hinese literature concerning urban-rural water supply integration from 2O01 to 2O23,examining it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and key research areas.[Finding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has progressed through three distinct phases: initial awareness,exploratory development,and vigorous advancement.Presently,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safe and intelligent water supply services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technology.[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smart water and \"Internet+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economy.
Keywords: urban-rural water supply; integra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城鄉供水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領域[1。為滿足農村飲水安全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需求,我國采取了多項措施,積極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2]。21世紀初,農村供水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供水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如多方管理、體制不健全、職責劃分不明確和權屬不清晰,已成為阻礙供水服務發展的瓶頸。因此,建立科學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體系,不僅包括農村地區3,也涵蓋城鎮供水服務,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各級政府均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并明確推動規模化城鄉供水工程的發展策略[5]。相繼推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供水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的政策,促進了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的發展[。然而,在實踐中,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仍面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以及項目多樣性引發的風險管理挑戰,需要在城鎮供水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挑戰8。因此,對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研究進展進行系統的探索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可視化方法,深入探討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研究動態,旨在為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研究熱點和現狀,為相關研究和決策提供參考,提升城鄉供水管理水平,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1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本研究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主題:城鄉供水(精確),全文:一體化(模糊),時間:2001—2023年\"檢索總庫,共獲取文獻887篇,發文量及趨勢分析如圖1所示。為提高計量分析信度,經人工篩選去重和剔除不相關文獻,剩余634篇,作為文獻計量的數據庫(見表1)。將所得文獻數據導人CiteSpace軟件進行文獻計量學角度分析[],并綜合其他文獻進行佐證。檢索時間為2024年01月20日。
2研究結果及分析
2.1 發展趨勢
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經歷了初步認識、探索發展和蓬勃發展等3個階段。在初步認識階段(2001一2007年),中國的供水體系主要依賴傳統方式,面臨水源不穩定和水質安全的挑戰。此時,西方國家通過鋪設管道和建設水處理設施為居民提供清潔飲水,為中國的供水改革提供了借鑒。進入探索發展階段(2008—2017年),人們開始更加重視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環境保護。通過政策調控和技術改造,城鄉供水系統得到了有效優化,用戶與供水之間的互動也日益增強。自2018年以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城鄉供水系統邁入了智能化和一體化的新紀元。大數據、智慧平臺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供水管理的效率與精確度,特別是到2021年,相關研究論文數量占總數的1 6 . 6 5 % ,充分顯示出這一領域的蓬勃發展。這樣的演變不僅提升了城鄉供水的質量與效率,也為我國未來的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表明我國在這一領域正逐步邁入全球領先行列。
2.2主要研究者及研究機構分布
2.2.1主要研究者及其關系網絡。對文獻作者進行聚類分析,其中節點代表不同的論文作者,節點的大小則反映了該作者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節點間連線的多寡反映了作者間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在對846位作者及其論文數量進行聚類后,選出7個主要的作者合作關系網絡。其中,以唐文哲和饒奇磊為代表的兩個作者關系網絡最為復雜,其的文章數量也位居前列,具體如圖2所示。發文量前十的作者發表頻次的時間序列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作者洪覺民發表3篇,其中2002年以“新世紀的我國供水現代化目標探討”為先例,最先設想出供水現代化與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思路。隨后眾多作者不斷豐富該思路,任憲韶、王振、金麗、饒奇磊這4位作者發表4篇文章,并列成為發文量最高的作者。發文數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數占作者總數的 8 . 7 4 % 。
2.2.2研究機構分布。發文量排名前10的機構如圖4所示。文獻署名的發表機構大多為省市級水利部門和水利科學研究所,主要包括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德州市水利局、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寧夏彭陽縣水務局、陜西省水利廳、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甘肅省莊浪縣水務局、寧夏水利廳,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水利部亦對本領域進行了研究。從地理位置來看,研究機構主要集中于山東、寧夏、陜西、甘肅和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2.3 發展歷程
通過分析主題詞的出現頻次與頻率,可以推測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歷程。出現頻次大于10次的主題詞情況見表2。從出現頻次為10次的“城鄉一體化\"到107次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經歷了“鄉村振興\"\"飲水安全\"\"供水\"和\"水資源\"等多重主題的調控,以及“智慧水務”等智能化進程。這些主題反映了不同時期政策與經濟對供水系統的影響。
前10個主題詞的年際出現頻率如圖5所示。“城鄉供水”主題詞自2007年首次出現,并貫穿后續研究,旨在確保城鄉居民獲得安全、可靠的供水,解決供水不平衡問題。通過提升供水設施和項目的運營能力,與“農村飲水安全\"等主題聯動,逐步奠定了城鄉供水的理論與實踐基礎。2014年,正式提出城鄉供水一體化,強調統一規劃與管理,延伸城市供水管網至鄉村,改變分散供水模式,建立現代化系統,推動水資源的均等化,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自2019年起,在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智慧化平臺普及的背景下,逐步構建智能化供水管理系統,致力于供水運營的數字化轉型,強化水網的物聯網感知能力,推動多元化水務平臺發展。
2.4學科和研究層次
學科建設為研究層次提供了豐富的主題和基礎知識,而研究層次的深化又促進了學科的進步與創新。盡管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研究可追溯至2002年,但具體概念直至2007年才逐漸明確,這導致了學科建設與研究層次之間的脫節。
不同學科的文獻數量及起始年份見表3。通過對文獻數量前10的學科進行分析可知,水利水電工程學科以最多的文獻產出和最早的起始年份引領該領域。同時,建筑科學與工程、工業經濟、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等交叉學科幾乎同步開展了城鄉供水研究。自2008年起,農業工程、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基礎農業科學等學科逐漸加入這一研究主題,展現出后來居上的發展勢頭。
從研究層次的角度來看,2013年開始建設并不斷發展,以工程研究、工程與項目管理、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和不同類型的開發研究(開發研究最晚研究,2020年)應用研究等組成。不斷增添新的視角來研究城鄉供水(一體化)系統無疑是將其刻畫得更貼近于現實。
總發文量最多的學科與研究層次的年際變化趨勢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研究層次的建設整體上是晚于學科的,且發文量低于學科。但在2016年及之后二者的發展是協同上升的,間接說明其學科建設與研究層次是相輔的。總之,學科之間的融合對于研究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元化、多層次的認識剖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研究主題的聚類如圖7所示。近年來,各地區越來越重視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采用數字化改革和智慧水務等手段,推動供水工程實現全面覆蓋、網絡共享、隨時可用和全過程可控。同時,我國對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的推進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為相關項目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這些政策不僅促進了農村供水設施的建設,提升了水源、水廠和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的總體水平,同時還推動了城鄉供水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了統一的管理機構和運營模式,實現了城鄉供水的整合。
此外,政府加大了資金投入,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從而顯著提升了供水系統的管理效能和運行效果。
2.6 研究領域的主題劃分
對主題詞相異矩陣進行多維分析,結果如圖8所示。Stress值為 值為0.1206,表明“城鄉供水一體化”研究主題之間的關聯性較強。基于篩選的文獻和多維分析結果,并結合我國相關政策及國際經濟形勢,可以將研究結果劃分為4個主題區域:第一象限為研究熱點,強調通過信息化手段構建多元指標體系數據,以支持管理決策并結合政策調控,實現最優管理策略;第二象限關注傳統分析方法在數據整合及決策方面的應用,力圖在保障城鄉居民安全用水的同時,挖掘供水一體化的潛力;第三象限則反映了傳統供水與管理的基本實踐;第四象限則是智能化迅速發展的領域,盡管經歷快速變革,但管理效果尚待提高。
3討論
當前,針對城鄉供水一體化領域的研究、策略制定和實踐應用正在持續推進9。然而,城鄉供水發展的不均衡及供水管理機制的不足,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某些地區的統籌供水進展。對于一體化進程相對滯后的地區一方面可以借鑒福建[\"、新疆[]、寧夏[]等地區的成功實踐經驗,包括項目實施、工程技術選擇和管理體制創新等方面,從而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策略調整。一方面,可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本地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3],不僅能夠減輕財政壓力,還能提升項目的效益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整合數字化改革和智慧水務的發展,明顯提高了城鄉供水的數字化管理能力和水平[14]。同時,有學者提倡采用公私合作模式[15],通過合理分擔風險、降低成本,以促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的順利進行。這些措施共同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德州市 管理 水2 -1 0 1 21維供水一體化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可行的解決方案。
智慧水務和互聯網 + 技術在城鄉供水一體化中的應用,是實現地方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重要手段之二[16]。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供水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具體包括: ① 智能監測與預警,通過傳感器和數據分析技術實時監測水質與供水壓力[],提高供水系統的安全性; ② 智能運維管理,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監控和故障處理[18],提升設備運行效率; ③ 智能用水管理,通過智能水表實時獲取用戶用水數據,引導合理用水; ④ 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各個環節,實現信息共享和便捷服務,提高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在推進智慧水務、互聯網 + 及城鄉供水項目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評估和考慮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和社會接受度[20]。同時,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和技術支持也至關重要,以確保技術的高效應用和供水系統的平穩運行。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對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起到關鍵作用,也將顯著提升供水的安全性和服務質量。
4結語
我國城鄉供水一體化于2001年提出,經過2017一2018年的實踐轉化,顯著改善了農村供水服務。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智慧供水平臺建設,提高了水資源管理效率和響應能力。新技術的融合保障了水資源的安全、高效與可持續性,為促進社會經濟全面進步提供了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靚,魏光輝,洪良鵬,等.南疆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實施效果及思考[J].水利規劃與設計,2024(3):11-13,23.
[2]沈國琪,陳萬明.要素組態形式如何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基于44個鄉村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林業經濟2023,45(12):54-74.
[3]李嘉寧,王志勇,白勛.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新城鄉
關系的國際研究動態[J/OL].國際城市規劃,1-16[2024-03-20].https://doi.org/10.19830/j.upi.2023.129.
[4]畢建科.石嘴山市潤澤供排水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5]鄭建武.永嘉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21.
[6]《寧夏“互聯網+城鄉水務一體化”模式及關鍵技術研究》編委會.寧夏“互聯網+城鄉水務一體化”模式及關鍵技術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
[7]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務部.PPP全流程運作實務[M].北京:中國法治出版社,2020.
[8]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J].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21(8):3-98.
[9]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001).
[10]王芳芳.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國城市水務產業化模式的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
[11]多蕾,王鵬宇.甘肅:引得清泉潤旱塬[N].新華每日電訊,2023-03-22(004).
[12]鄧彩麗.寧夏彭陽縣智慧城鄉供水模式探討[J].江西農業,2020(6):113-114.
[13]李江,杰恩斯·馬坦,馬軍,等.新疆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若干問題的思考[J].水利規劃與設計,2022(7):1-6,18.
[14]胡際權.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農業大學,2005.
[15]李芍毅,胡森昶,唐文哲,等.寧東工業基地智慧供水項目標準化管理案例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23,21(12):1-5.
[16]張戀,李超,李哲.武岡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水務系統研究及應用[J].湖南水利水電,2023(1):75-78.
[17]張南,申晨亮,周娃妮,等.智慧水務在清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中的設計與應用[J].供水技術,2021,15(2):61-64.
[18]茍鵬波.S灌區數字化能力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3.
[19]鄭觀文,林淑濱,陳華.節水智能監控分析系統在火電廠用水管理的應用[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1(1):27-31.
[20]謝淑華,段昌莉,劉志浩.城市生態與環境規劃[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
(欄目編輯:孫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