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鄉村振興第一推動力。作為全社會人力資源的高地,高職在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中具有其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2022年陜西國防職院貫徹中省文件精神,與商洛市山陽縣職業教育中心結對幫扶。本文針對汽車產業技術迭代升級,中職專業出現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導致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要求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雙方從打造汽車專業師資隊伍,“3+3”實施分段育人,對接“1+X”職業等級認證標準,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實踐檢驗,應用成效顯著。
關鍵詞: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 汽車專業 教學改革
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和生動實踐,是黨中央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措施。幫扶學校要立足工作崗位,扎實完成好幫扶工作任務。選派教師都是專業領域里的行家里手,思想政治過硬,教學經驗豐富,充分發揮好自身專業優勢,在專業建設、教師隊伍打造、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生技能大賽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1 中職學校專業基本情況
1.1 無縫對接產業需求
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新形勢新要求,著力打造汽車產業、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文旅教育等4個專業群,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等4個專業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示范專業。
1.2 探索雙證融通機制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將“1+X”證書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1+X”證書等級標準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標準中,做到相互溝通銜接,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教師參加“1+X”證書培訓,取得考評員等各類證書11人,獲批考核站點。2022年,首次開展了“1+X”證書制度試點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考核,21人取得技能等級證書。
2 打造雙師型汽車專業教師隊伍
汽車教學團隊的建設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其中重點培養優秀中、青年教師,積極開展青年教師崗位培訓、各類技術培訓和進修,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通過學歷教育、國內外學術交流等培養,提高教師教育理念,使其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構建發展校本培訓體系,加強各級各類人員培訓,建立新入職教師、骨干教師、專家(名師)培訓體系,建立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學名師培養體系,落實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20余人,培養青年教師11名。
2.1 專業帶頭人聘任與培養
實施“1+1”工程,即聘請與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從汽車專業中選擇1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強、職教理念先進的教師作為專業帶頭人,通過進修,企業學習、與企業合作開發橫向課題,優先安排科研課題、提供相應的科研經費、配備科研團隊等為專業帶頭人的培養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依托學校外聘汽車專業帶頭人“引進”工程,每年安排至少4萬元專項資金,從行業聘任1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作為專業帶頭人,負責專業調研組織協調、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工作的規劃與實施,為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協助專業課程標準研發團隊的組織協調工作,協助外聘企業兼職教師,尤其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從而使校內外專家合理分工、密切協作,共同承擔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2 分方向骨干教師培養
全面提高汽車專業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水平,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采取全方位、多途徑的培養措施,建立一支職教理念先進、專項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強的骨干教師隊伍。
根據專業開設情況,將汽車專業骨干教師,分為汽車鈑金修復方向、汽車維修技術方向、新能源汽車技術方向、汽車漆面修復方向。然后,選拔優秀教師作為汽車專業骨干教師的培養對象,全面培養骨干教師的理實一體化課程設計、組織、實施能力。積極培訓,提高骨干教師素質;積極總結交流教師教育教學經驗、指導骨干教師培訓、指導青年教師學習和實踐;制定標準,落實考核,實行動態管理。
3 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1 創新校、校、企“三元”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專業依托陜西汽車產業,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專業,推行校企協同“三主體、五融合”多元培育機制,“三主體”即山陽職中、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陜國職院)和中德諾浩項目團隊,“五融合”即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相融合、崗位技能標準與課程體系相融合、技能競賽與課程教學相融合、證書標準與教學標準相融合、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融合,通過以上機制建設,校企雙方深化產教融合、協同發展,落實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方式方法,按照校企雙元分工協作,實現了理論實踐、教學做評、課堂工廠相互聯通。
三元聯動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合理配置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基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兼顧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形成以程序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的課程教學內容。推行工學結合,實施雙導師制,實行分段教學模式,高效協同育人。
3.2 優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聯合中德諾浩項目團隊對汽車4S店新能源汽車維修人員職業素質要求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汽車維修人員職業素養、流程技能、專業能力值得重點關注,其中職業素養為領導、經理、售后人員重點關注對象。在調研的全國76家4S店中,86%的經銷商對經過中德諾浩項目學習的學生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共收到58條關于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反復強調的內容為:提升實操能力、職業規劃、吃苦耐勞等。核心能力按重要性排列為: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責任感、工作方法、溝通能力、承諾與耐心,如圖1所示。
學校與中德諾浩項目團隊組織企業、企業技術專家、校內專家共同研究專業定位、人才培養規格、技術發展趨勢,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工作系統化原則,針對企業高度重視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標準,共同修訂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行工學交替的學習模式,學生在高二兩學期保證每學期一個月在汽車維修企業跟崗學習,并利用寒暑假進行企業在崗學習,高三第二學期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主要進行企業在崗學習。
學生在進行企業跟崗學習時,為獲得跨崗位職業能力,學徒需要在企業不同崗位輪崗,為保證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需要根據師傅配備情況劃分學徒小組。以學徒在比亞迪奧通汽車有限公司輪崗學習為例,共分為4個小組,對應快速保養、機電維修、車身鈑金、事故大修4個崗位,如表1所示。
4 汽修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4.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課程體系
依據中德諾浩校企合作項目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汽車專業建設團隊的指導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汽車維修企業對汽車專業人才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按照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學院與企業專家共同設計、制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
首先,與企業共同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等企業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汽車檢測與維修工作主要崗位群,了解各個汽車檢測與維修崗位的素質、能力、知識需求。
其次,與企業共同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崗位職責、職業能力進行詳細分析,歸納出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
最后,校企共同召開教學研討會,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專業教師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類、整合,按照學習規律將其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
4.2 推行“雙證書”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專業核心課程
4.2.1 推行汽修專業“雙證書”制度
“雙證書”制度就是將國家職業資格證的培訓、考核大綱及要求,納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取得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者企業認證證書,真正實現學生就業和社會職業崗位要求“無縫對接”。
4.2.2 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專業核心課程
在課程建設中,積極聯系相關企業,邀請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在課程中加入企業元素,比如德系汽車的企業文化、職業等級晉升渠道、操作工時計算、個人KPI考核、團隊建設活動。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所學,發展對應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針對不同企業課程,采用不同的課程教材,比如:企業真實任務工單、學生學習任務工單、基礎理論數字化教材等。學習過程不局限于學校教學,課程開設地點可以是學校,也可以在對應企業。
5 結論
幫扶團隊通過調研、觀察、座談等形式,摸清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找準癥結,從制度入手,抓住重點問題,借鑒原學校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辦法,結合地方實情。雙方將汽車專業師資隊伍分方向進行培養,外引內培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并形成教師激勵政策。創新中高職“3+3”實施分段育人,規范中職教育的教學標準,防止中高職課程體系重復,導致學生厭學。對接“1+X”職業等級認證標準,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實踐檢驗,應用成效顯著。
基金項目:2023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攻關),課題名稱: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助力鄉村職業教育振興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23GG009。
參考文獻:
[1]王鵬利,權春鋒.以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為契機探索汽車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J].汽車維修技師,2024(24):62-63.
[2]王鵬利,權春鋒.“崗課賽證+思政融通”探索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汽車維修技師,2024(10):100-101.
[3]徐姍姍,羌洲.新時期教育扶貧模式的重大創新:“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J].中國藏學,2018(03):134-144.
[4]楊榮利.淺談中職學校汽車維修專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5(02):4-6.
[5]廖尤嚴.現代學徒制下協同育人課程模式改革研究——以中職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為例[J].汽車知識,2025,25(01):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