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位于成渝發展主軸,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發揮著承東接西、左傳右遞的重要作用。永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部署,強化一體化發展理念,深化全域融入、全面協作,加快培育建設重慶城市副中心,打造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服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一、共育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打造重要增長極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永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聚焦重點產業補鏈強鏈,強化重點企業成龍配套,深化重點園區協作互動,積極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成渝主軸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一)加快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
聚焦成渝地區現代產業集群體系,加快發展壯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摩托車、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鞏固提升消費品工業、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低空經濟、生物科技、智能機器人、新能源裝備等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長城汽車、東方希望、雅迪、信義玻璃等一批世界(中國)500強企業,建成全國最大中高端皮卡生產基地、西部最大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基地,永川高新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功舉辦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共建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川渝自貿協同開放示范區產業對接會等活動,加速構建資源整合、產業集聚、生態聯動的良性發展格局。
(二)培育建設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搶抓成渝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人駐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等數字企業500余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獲批中國最具活力軟件園、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提質發展科技影視產業,建成投用西部最大、全國領先的科技片場,集聚100余家數字文創企業,基本構成了“科技 + 人才、平臺 + 服務\"的一體化產業生態,推動從“拍重慶\"向“重慶拍\"轉變,科技影視發展成效獲央視直播點贊、中宣部宣傳推介。創新發展自動駕駛產業,參與制定《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規范》地方標準,建成西部自動駕駛示范應用中心,百度第六代無人車在永川全球首發,永川成為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全車無人商業化運營城市,并人選交通運輸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
(三)提質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積極促進消費市場優化升級,永川里·奧特萊斯和全國面積最大的京東居家線下綜合館在永川運營,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成效明顯獲市政府辦公廳激勵通報,永川獲評中國夜經濟20強。積極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成功舉辦首屆低空經濟消費周活動,實現大型多發無人機川渝跨省物流全國首航。積極融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茶山竹海成功創建市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松溉古鎮、石筍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大街街道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黃瓜山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松溉中秋燈會暨古鎮消費季、板橋端午文化節等活動受到央視點贊,永川獲評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
(四)持續建設現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區
全面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持續夯實糧油基礎,獲評全市首批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提升先行區;培育發展茶葉、桑蠶、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及生態循環養殖業,建成全國首個工廠化種植\"白靈菇\"基地、西南地區首家智能化工廠化育秧育苗基地、全市首個現代化蠶桑產業園,“永川秀芽”“永川豆鼓”入選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永川獲評“中國生態豆豉之都”“全國特色魅力茶鄉”。與四川瀘州、重慶江津共建糧油、茶葉等6條農業產業帶,成功舉辦川渝合作·瀘永江產業帶采茶大賽、川渝“巴蜀工匠\"杯鄉村振興技術技能大賽等活動,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共促改革開放創新,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源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永川堅持以改革破難題、以開放添動能、以創新增活力,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積極服務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
(一)著力以改革攻堅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持續加強與川渝毗鄰地區對接合作,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路徑,深人推進瀘永江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項目,在全區23個鎮街成立85個鎮街集體公司,川渝首個跨省市集體公司——永瀘集體公司簽訂首筆千萬級大米訂單。持續深化制度機制改革,以高新區“三個一\"實體化運行為抓手推進園區管理創新,9家區屬國企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重塑國資布局,同步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在集體公司運營模式、跨區域要素流動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為區域融合發展注入制度性活力。持續打造川渝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一窗綜辦\"改革,構建“一站式\"政務服務體系,區行政服務中心實現 9 9 . 2 % 的事項集中進駐,努力為川渝合作平臺建設提供\"小切口、大縱深\"的實踐樣板。
(二)著力以樞紐建設提升對外開放能級
加快渝西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強化交通互聯互通,渝昆高鐵(渝宜段)建成投用,永瀘高速、永津高速、江瀘北線(重慶段)建成通車,G246動物園至瀘州界段公路改擴建工程、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等跨區域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小時經濟生活圈”。聚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加快建設永川綜合保稅區二期項目,簽約長城靈魂科技摩托車全球銷售結算中心、德國利勃海爾機床中國總部及生產基地、埃斯維機床西南基地等項目,欄桿灘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及集裝箱裝卸鐵路專用線有序建設,永川獲批建設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重慶自貿試驗區永川聯動創新區與四川自貿試驗區自貢、宜賓、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及川南臨港片區共同組建協同改革聯動創新聯盟,8個合作項目有序推進,形成跨省市協調聯動制度機制創新成果。深人推進制度型開放,開創全國首例汽車KD件在綜保區集貨包裝出口“分送集報、一票多車\"模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約 3 0 % ,經驗做法在全國宣傳推廣。推行\"船邊直提\"業務模式,提升港口場所周轉效率 45 % 以上。
(三)著力以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積極融入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建設,高水平建設西部職教基地,全區現有本科大學和職業院校18所、在校師生20余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5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常態化開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共建二級學院、實訓基地,聯合西部地區700余家產業園區、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組建全國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成功舉辦中國(重慶)—東盟職業教育合作與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牽頭成立“職教出\"項目——“長江工坊”,與東盟等國家地區共建\"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與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高校共建工程師學院,西部職教基地區域影響力、競爭力不斷提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永川科技創新中心、國家鐵路創新研究院掛牌運行,環重慶文理學院創新創業生態圈一期通過市級驗收,新泰機械\"超高壓復雜油氣井關鍵裝備”成為世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新產品,重慶文理學院\"新型高效農作物病害生防菌劑的研制與應用\"成果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永川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區。統籌高層次人才團隊“引育留用”,重慶數智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掛牌運行,全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至13.26件,永川蟬聯“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三、共抓戰略協同協作,持續提升區域貢獻度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重慶、四川兩地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發展能級,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永川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構建多層次協同發展體系,服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協同健全完善工作保障
共商共建多維聯動機制,對標川渝兩省市“黨政聯席會議 + 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 + 專項工作組\"四級合作協同架構,探索構建瀘永江領導小組會議、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聯席會議、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常務副市(區)長協調會議和聯合辦公會議等工作制度體系,促進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有機銜接。創新“四大體系\"支撐,構建遠期與年度、定性與定量\"雙結合\"目標體系銜接戰略規劃與年度任務,形成“ 工作體系繪制發展藍圖,完善“
政策體系強化制度供給,建立量化閉環評價體系確保工作實效,形成從目標設定到成果評估的全周期管理閉環,構建完善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四梁八柱”。
(二)協同打造區域合作樣板
扎實推進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與瀘州瀘縣成立新材料產業聯盟,推動重慶理文造紙與瀘州市圣鴻包裝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包裝新材料領域廣泛合作;與成都探索組建區域汽車產業聯盟,與蒲江等共建中德產業合作示范園,推動長城汽車與成都九鼎科技集團、一汽東機工減振器有限公司達成長期合作,共享機遇、共贏發展。積極探索跨區域“一件事一次辦”,355項\"川渝通辦\"事項全面落地,創新拓展瀘永江“ ”事項,得到國務院總理點贊。
(三)協同增強區域輻射能力
加強毗鄰地區互動聯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檔升級高鐵站—興龍湖等城市CBD,投用渝西首個專業化會展中心,建成全市首個城市田園,老舊小區改造6項工作經驗納入住建部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住房安居保障工作榮獲國務院大督查激勵,臨江河成為全國幸福河湖并人選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建成投用,牽頭組建瀘永江眩暈專科聯盟等7個聯盟,1611家醫療機構實現異地住院、門診直接結算“動態全覆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農村自來水入戶率、供電合格率、行政村5G通達率分別達 9 8 . 2 % . 9 9 . 8 % 和 100 % ,實現鎮村電商快遞物流服務全覆蓋,獲評全市農村物流三級服務體系融合發展示范創建區。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深化城市治理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推動區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實體化運行,“一表通\"智能報表助推基層減負獲評中國改革年度案例、全市首屆改革創新獎金獎,“森林防滅火一體化\"“電影拍攝一站式服務”“法治·人力社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在全市推廣,為川渝兩地城市治理提供更多實踐經驗。
作者:中共委書記責
任編輯:鐘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