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具有高成長性特征,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在引領科技創新,特別是開拓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202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座談會上追問\"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的主因是什么?\"折射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戰略考量,探究的是企業在創新政策、技術、資金層面存在的深層問題。目前,重慶市獨角獸企業7家(2023年新晉2家),首次超過成都,位列全國城市第十二位、西部城市第一位,在全國有獨角獸企業的56個城市中排第十二位、僅占總數的 1 . 8 % ,遠不及北京(75家)、上海(65家)、深圳(36)廣州(25家)杭州(16)等發達城市。近年來,重慶市加快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但也面臨新興產業規模小、關鍵技術少、創業融資難、高端人才缺、培育政策不完善等問題。
一、重慶市培育獨角獸企業基礎概況
(一)擁有豐富的科創資源
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第八位、西部第一,國家級基地平臺112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位列全國第四。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構建形成,科技型企業6.9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8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超7400家,專精特新企業5035家。
(二)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
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加快建設,“重慶造”汽車暢銷海內外,汽車產量居全國前三。國家級先進電子信息制造集群加速發展,“芯屏端核網\"補鏈成群,筆記本電腦產量連續11年全球第一。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較快增長,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產基地、單體最大的氨綸生產基地。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加速集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形成“滿天繁星\"發展態勢。
(三)擁有富集的金融資源
集成打造金融服務平臺,提供特色金融服務產品1300余個,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機構牌照實現全覆蓋,擁有“銀證保\"金融機構470余家,地方金融組織近600家,外資銀行分行數量并列中西部第一。股權投資基金不斷發展,組建2000億元規模的產業投資母基金,股權投資類企業達863家,建立了覆蓋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陣。
二、培育獨角獸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重慶市汽車、電子等傳統產業優勢相對明顯,但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偏小,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與強度也相應落后于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新興產業尤其是人工智能、腦機接口、智能機器人、高性能芯片、商業航天等前沿賽道缺乏有足夠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在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優勢賽道缺少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創新成果,未來產業的布局、引導與投入仍需加強。作為后備力量的147家瞪羚企業中,新星\"產業領域企業僅10家,且僅分布在醫療器械、現代中藥2個高成長性產業。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以及最新發布的面向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產品加征關稅的系列措施,疊加歐盟、印度的《凈零工業法案》《關鍵材料法案》、ALMM清單等相關限制,重慶市這些領域和賽道尤其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興產業企業出海面臨諸多阻力。
(二)關鍵技術領域存在短板
重慶市高校科研院源頭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相對薄弱,產業中高端創新供給能力不足。以發明專利為例,2023年重慶市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43萬件,而北京市、上海市分別為12萬件、5.1萬件,深圳市為7.47萬件。西部(重慶)科學城、國家高新區等產業創新平臺作用有限,創新型企業孵化、新興產業培育方面短板明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成立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組建創新聯合體,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但在科技成果育成孵化方面成效還未顯現。“實體清單”\"禁運令\"等導致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獨角獸企業面臨供應鏈斷裂、關鍵技術發展受阻等問題。
(三)創新創業融資難度增大
獨角獸、潛在獨角等新經濟企業的培育需要大量、活躍的社會資本支持。重慶市資本生態效應有待增強,創業投資發展并不充分,“缺少投資機構、缺少優勢標的\"兩缺瓶頸較為突出,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往往更看重風險低、投資大的產業項目,尤其缺少風險投資、耐心資本。全市僅有種子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明月湖種子基金3只專注早期的引導基金,存續規模只有15億元,相比成都、武漢和西安100億級存續規模差距甚遠。私募股權基金新增規模逐年降低,由2021年的146.6億元降低至2024年的17.83億元,降幅近9 0 % 。本地資本“補位\"不足,全市僅有9家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獲得本地機構投資,僅占總數的1/3,多數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未獲本地資本投資。在重慶市注冊的云從科技,早期從重慶市獲取5000萬元天使投資,但由于重慶市投資基金后續跟投不力,導致其2017年獲得的25億元融資, 8 0 % 來自廣州市政府,造成該公司的后續項目悉數落戶廣州,并在廣州實現科創板上市。
(四)高端人才支撐不夠
當前多學科交叉、產業跨界背景下,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部分前沿賽道,企業自主培養周期較長,高校學科設置未能緊跟技術應用迭代,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偏差。海外人才引進存在監管壓力,美國《出口管制條例》《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限制發展中國家部分高校人員進人美國開展研究的10043號總統令等系列舉措,限制美國人對涉及中國的半導體制造以及集成電路開發等相關行業提供支持服務。受此影響,集成電路、創新藥等部分領域獨角獸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受限問題凸顯。
(五)企業梯度培育措施不完善
獨角獸企業是在新業態領域出現的新物種,與傳統企業的成長機制、制度規則差異巨大。獨角獸企業的孕育成長需要有力的引導,需要通過發現挖掘、場景創造以及制度規則改革來培育獨角獸企業,營造獨角獸企業成長的環境氛圍。重慶市在全市層面仍缺乏全領域的獨角獸培育引導政策,高成長企業培育梯度還未形成。2023年,重慶市印發了《重慶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7年)》(渝經信規范[2023]13號)正式發布,標志著重慶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全面推開,但各區縣以及國家高新區在獨角獸企業的培育政策上較為滯后,除市里政策外,全市各區縣總體處于無政策狀態。同時,缺乏專業性的企業培育服務機制,目前湖北省武漢“光谷瞪羚塬”安徽省合肥“爆品、深科技”企業等地在獨角獸企業培育服務方面已成為全國性品牌。
三、加快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有關建議
(一)盡快出臺《潛在瞪羚—瞪羚—潛在獨角獸—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方案》
圍繞獨角獸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鏈條,建立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體系,對不同階段的高成長企業,重點在新產品應用示范、金融資本對接、高端人才引進、關鍵技術突破、全球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支持。盡快明確由市級產業主管部門牽頭、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全市新經濟企業的“挖掘—遴選—跟蹤—服務\"工作。以兩江新區為引領,啟動高成長企業培育工程,印發實施《重慶市兩江新區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出臺獨角獸企業支持政策,加快提升區內獨角獸企業培育服務水平,建設“明月湖獨角獸島”品牌。同時,鼓勵西部(重慶)科學城等區域加快啟動獨角獸專項培育工作,積極出臺大力度、個性化專項培育政策。建立完善“高成長企業培育庫”,構建資本對接、場景打磨、定制化管理咨詢等\"一站式\"企業服務矩陣。
(二)加快謀劃發布“數字重慶場景機會清單”
場景是新產業新技術的最佳應用實戰場,是批量培育獨角獸企業的發生器和試驗器。聯合專業機構,根據獨角獸企業成長發展需求,圍繞數字重慶“1361\"整體架構,聚焦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和數字生態6條主賽道,征集、梳理、發布重慶市在新基建和重大城市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全新場景技術需求,打造若干標志性城市級應用場景。開展場景供需對接,通過開放場景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應用,推動企業以場景落地的方式實現產品迭代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加大對獨角獸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的首發首試首用,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及研發技術服務的推廣和試用,優先列入政府招標采購和重點項目招標采購目錄。聚焦高成長性企業市場拓展需求,借助“渝企零距離”“四鏈融合\"等平臺及機制,征集全市高成長性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通過路演直播、視頻宣傳等形式,助力企業市場推廣,推動有潛力的企業加快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三)支持以高成長性企業為主體組建創新聯合體
聯合高校院所及行業專家,每年定期開展高成長性企業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征求工作,建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庫”,共同開展前沿技術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暢通技術供需對接渠道,精準對接技術需求,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等更多科技成果在獨角獸企業轉化和產業化。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新能源等領域,支持有條件的獨角獸企業參與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持獨角獸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國家科技人才計劃中加強對獨角獸企業的支持,推動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向獨角獸企業集聚。發揮源頭創新對獨角獸企業的孵化作用,探索“政府
高校 + 獨角獸\"培育模式。支持獨角獸企業圍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其他友好國家開展海外市場拓展和先進技術資源對接。引導和支持獨角獸企業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提升增強供應商類型、地區分布多樣性,形成芯片、軟件等核心領域國產替代方案。
(四)發揮高成長性企業“基金叢林”以投帶引作用
充分發揮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早期介人。引導“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國家高新區支持專區\"加強對獨角獸融資促進的支持,舉辦獨角獸企業投融資路演專場活動。優化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的考核周期、評價體系,探索解決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與科技型企業高風險高收益的錯配。采取一系列措施壯大“耐心資本”,打造支持創業的\"基金叢林”,引導社會資本更多關注科技企業,投早、投小、投長期,加大對硬科技創業的支持力度。依托智博會等大型展會,以及“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等活動,開展“渝見獨角獸\"系列專場活動。定期“一企一策一專班”精準服務高成長性企業上市融資,“一站式\"解決企業上市困難。定期組建高成長性企業上市專家公益團,深人產業園區、重點企業提供免費咨詢及上市輔導培訓服務。暢通獨角獸企業上市渠道,借鑒港交所、納斯達克等對于科創企業前期科技投入高、盈利少的評價機制,支持一批發展潛力大的獨角獸企業上市融資。
(五)推動本土大企業帶動催生孵化獨角獸企業
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重點領域,鼓勵在渝中央單位、市屬國企、行業領軍企業加強與高成長性企業的供需對接,協助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助力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加快嵌人,實現補鏈強鏈優鏈。發揮龍頭企業以商招商作用,爭取獨角獸等高成長性企業總部落戶重慶。支持長安、賽力斯等行業龍頭、平臺型企業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戰略合作、業務分拆、跨界創新、要素重組等投資、孵化一批像阿維塔科技、深藍汽車一樣的獨角獸企業。持重慶國有大企業引人數字化工具,結合自身優勢產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不斷衍生新產品新業務,催生孵化獨角獸企業。搭建重慶市與全國獨角獸企業常態交流互動平臺,積極赴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地區開展異地招商活動,定期組織全國獨角獸企業重慶行活動,將重慶打造成為創業者和獨角獸企業布局西部的首選之地。以服務企業、發展產業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發展,加快打造適合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吸引更多獨角獸企業在渝設立區域總部或投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