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互聯網平臺權力的來源檢視及其法律規制

2025-06-11 00:00:00謝琴謝宇
重慶行政 2025年2期
關鍵詞:用戶

在互聯網平臺內部,用戶各種行為痕跡被以數據的形式記錄,比如用戶的瀏覽記錄、點贊痕跡等。“進入數字時代,社會各領域加速數字化進程,大量數據被生產、儲存并分析,不斷地被用于生產過程,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1]互聯網平臺依托各種技術,構建起連接多方主體的公共空間,其基于數據、算法技術與用戶規模效應,通過規則制定、算法操控和用戶依賴形成支配力,其本質是私主體對公共空間的非對稱控制。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崛起減輕了政府參與公共治理的一定壓力,但互聯網平臺不斷憑借自身的技術、數據優勢與用戶規模,不斷集聚權力,也給社會生活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算法壁壘”算法歧視、數據泄露、生產要素過載[2]。因此,本文在檢視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基礎之上,從事實與法律兩個維度重新探討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并提出規制路徑,以促使依法、高效、健康發展的互聯網平臺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審視與反思

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形成是指平臺基于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通過資本、數據、技術等核心權力資源,借助規則制定、技術運算、裁量判定等權力工具,逐步構建起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權力勢態。3對此,本文從學界視角簡要梳理探討以互聯網平臺權力生成邏輯為起點來構建互聯網平臺的規制路徑。

(一)關于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主要學說

1.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政府授權

政府授權說認為,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于政府基于自身能力以及資源的有限性,借助法律的手段將部分權力讓渡給互聯網平臺行使,從而使得互聯網平臺的治理行為具有某種權力屬性,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27條,賦予了電商平臺審查商家資質的權力,使其具有某種\"監管權\"的性質。同時,新業態、新經濟等經濟形態的涌現,不斷沖擊著原有的政府治理模式。政府為了填補治理空白,不得不通過法律的形式將自身的權力或者責任讓渡給互聯網平臺。然而,這種讓渡行為的目的是希望以法律的形式督促平臺積極履行自身的法律責任,以保障平臺內部的安全與秩序,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絕非意在賦予平臺某種不受制約的權力。但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捍衛者,與作為私主體的互聯網平臺,天然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這種利益沖突致使政府讓渡權力的初衷與實際結果發生偏離,使得原本旨在促使平臺盡責的賦權行為,反倒讓平臺滋生出不受制約的權力形態。同時,二者利益的沖突也引發了許多監管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政府機關受制于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無法有效獲取互聯網平臺各種信息資源以及互聯網平臺內部的算法運行邏輯,這會使政府對平臺的監管流于“形式化”;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作為私主體,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不斷侵蝕著互聯網平臺的公共職能,導致政府監管的目標無法實現。

2.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技術資本

技術資本說認為,“超級網絡平臺權力的興起,資本和技術扮演了重要的先鋒角色。”[4]從技術維度角度看,互聯網平臺借助各種技術規訓化權力[5實現對人和社會的支配。具體而言,互聯網平臺通過自身掌握的大數據技術、算法技術等持續地觀察、分析并記錄用戶行為,其后又通過對用戶行為的精準分析對用戶進行精準刻畫,實現個性化推薦,從而形成一種對平臺用戶的“監視”。從資本維度進行理解,互聯網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其蘊含著強大的經濟價值,資本的加入不斷地為技術提供創新和動力。互聯網平臺依靠資本的投資不斷更新自身技術,提高用戶體驗,擴大平臺規模。以短視頻平臺抖音為例,抖音的算法推薦機制是以用戶為核心,包括對用戶數據、內容數據、場景數據的收集,通過對用戶的觀看時長、點擊量、點贊量以及場景使用等數據的量化分析,實現對用戶的個性推薦。其后抖音短視頻所屬公司字節跳動又通過收購等資本形式實現資本擴張。最后,正是在這種資本與技術的雙重作用下,互聯網平臺的市場支配與控制地位不斷提升,互聯網平臺用戶的依賴性也不斷增強。

(二)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學說的反思

關于上文第一種觀點,即將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歸結于政府授權與用戶權利讓渡[6],存在理論上的一定缺陷。從合作治理理論來看,不同治理主體是基于各自的資源與能力優勢,通過合作互動實現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現下,政府部門與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合作更多是基于治理效能提升的需要,而非單純的權力轉移。但互聯網平臺企業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技術資本等優勢,卻又改變了政府機構與平臺企業之間的平衡關系。互聯網平臺借助算法技術的數據分析能力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了全新的經濟模式,其數據已成為平臺企業的核心資產,不僅為其商業活動提供了堅實基礎,也使其在信息獲取與處理等方面具備了政府難以企及的優勢,從而使得政府讓渡部分公權力給平臺行使。若將公權力讓渡作為平臺權力來源作為起點,易陷入對互聯網平臺權力的表面認識,忽視互聯網平臺權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還會對其中所蘊含的強迫性特質視而不見。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強迫性并非來自強制手段,而是互聯網平臺是基于特定的技術結構、經濟模式以及社會需求等共同作用。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政府為解決社會治理需求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面對互聯網平臺強大的影響力與支配力,不得不作出妥協,讓渡部分權力。

同樣的,將技術與資本的共同作用作為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起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而言,它忽視了技術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會以一種更為隱蔽的方式實現對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而技術并非完全價值中立,它蘊含著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經濟價值。在數字時代下,技術不僅是在資本的裹挾下參與資源分配與權力構造,其本身就蘊含著一種資本邏輯,可以主動參與權力結構的分配和運行。以社交媒體平臺為例子,其背后的算法推薦技術不單純是以用戶推薦機制為基礎,其背后體現了消費主義、符號化等意識。同時,技術資本的觀點忽視技術與社會間的雙向影響,只注重技術單方面影響社會,但忽視了社會觀念、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因素對技術的塑造。此外,如若資本無序發展將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發展。以外賣平臺美團為例,美團作為頭部平臺,憑借上市實現資本化,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壟斷了絕大部分外賣市場。這種壟斷趨勢不僅影響社會市場的公平發展,還對社會經濟結構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美團通過壓縮配送時間,讓騎手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不得不冒險配送,引發許多交通安全問題。同時,平臺內部騎手安全保障措施的缺乏,嚴重侵害了騎手作為勞動者的權益,凸顯了資本無序擴張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此,在探討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的同時,需進一步明確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內涵。權力一直以來都是社會政治學的核心概念,但學界對于權力的概念并未達成某種共識。在數字社會的大背景下,權力格局已悄然變化。與傳統社會相比,數字社會的權力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政府、各行業組織、企業、社會成員等主體憑借自身獨特的優勢、技術能力,廣泛參與到權力的分配與運作中。在此情況下,互聯網平臺權力不應該被簡單與孤立地看待,而應該理解為一種復雜動態的社會關系,它高度依賴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社會網絡的深度構建和運用。互聯網平臺權力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基于特定需求而涌現出的一種權力形態,它憑借數據、資源、算法等資源優勢形成一種事實上的支配力,并借助互聯網所處的社會網絡關系來影響和支配他人。8]

二、互聯網平臺權力的生成邏輯與獨特屬性

結合上述探討,互聯網平臺權力的生成邏輯可理解為互聯網平臺基于技術優勢、用戶規模與市場優勢,形成了一種\"事實權力”9],隨后憑借政府的法律授權形成一種\"法律權力”10]。

(一)互聯網平臺權力的生成邏輯

互聯網平臺的事實支配力主要來自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基于技術優勢。在數字技術時代,技術與數據資源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互聯網平臺,成為平臺權力生成的重要基石。互聯網平臺的崛起改變了權力運行的場域,[1]其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已經成為數據經濟的核心。數據技術資源貫穿于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各個環節。互聯網平臺創建之初依賴技術機構提供穩定支撐;其后,借助算法推薦技術與網絡安全技術等實現用戶數據的收集與記錄,實現個性化推薦增強用戶黏性。互聯網平臺憑借前期積累的技術優勢,搭建起廣泛的數據網絡。以支付平臺為例,如微信、支付寶通過金融合作匯聚海量數據,構建精細用戶畫像與市場模型,在廣告投放、流量分配等環節形成精準話語權。這種技術驅動的數據優勢,既提升服務水平又強化市場主導地位,成為平臺權力生成的關鍵要素。

二是基于網絡效應。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 7 8 . 6 % 。2龐大的用戶規模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如微信平臺通過拓展支付、繳費、醫療等提升服務便捷性,實現從用戶規模擴大一優化服務一用戶黏性增強一吸納新用戶的正向循環。互聯網平臺作為公共參與平臺,其背后擁有大量用戶數據。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平臺匯集數據資源的能力增強,平臺權力的\"再中心化\"現象愈發明顯。而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私主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持續挖掘用戶數據資源的經濟價值。同時,互聯網平臺的市場地位提高,其后憑借自身的市場地位影響行業的上中下游,權力進一步集聚到互聯網平臺。

三是基于市場地位。隨著數字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互聯網平臺具有明顯的雙邊甚至多邊平臺市場的競爭特征。”[14]在這樣的特征下,互聯網平臺的資源整合優勢在提升平臺市場影響力與支配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互聯網企業能夠參與行業的上中下游的交流與整合,實現跨境、跨行業交流與協作,增強對整個行業的控制力與支配力,企業憑借經濟的橫向整合,通過企業并購、收購等形式,與其他企業實現資源互補,進而形成強大的規模經濟,互聯網平臺自身的影響力和市場支配力不斷提升。這種市場地位成為互聯網平臺權力生成的重要來源。

此外,互聯網平臺權力來源還有外部賦權,即上文提出的政府讓渡的一定權力而形成的“法律權力”。也就是說,互聯網平臺的權力來源既有平臺的內生動力,又有政府的外部授權,從而使平臺的治理行為的權力屬性愈發凸顯,形成互聯網平臺權力。

(二)互聯網平臺權力的獨特屬性

基于事實權力產生的特性:其一,權力的技術依賴性。互聯網平臺是以各種技術為基礎,其平臺權力的形成與行使離不開技術保障,導致對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首先,技術是互聯網平臺權力形成的基礎。與傳統權力依靠暴力構建權力的不同,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形式通過對算法技術、數據等資源的掌控,實現對用戶和社會的支配與控制。互聯網平臺的構建是以配置技術、代碼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為底層基礎。在此基礎上,其又借助算法推薦、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收集、挖掘并分析平臺的數據資源,實現對用戶的精準定位與推薦,影響用戶的選擇路徑,重塑用戶的認知與決策。憑借這些技術手段,互聯網平臺成功吸引海量用戶,形成強大的網絡效應,為平臺權力的構建奠定基礎。同時,互聯網平臺權力的行使階段集中體現了技術依賴性。互聯網平臺借助算法推薦技術,記錄用戶的瀏覽時長、點贊記錄、觀看時間等行為,收集用戶的消費偏好與習慣,精準推送任何商品或信息,實現對用戶認知的塑造。此外,互聯網平臺需要不斷地創新技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要地位。而技術創新能夠為平臺帶來更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更精準的算法推薦模型以及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其二,權力支配的隱蔽性。區別于政府機構所獲得的支配力,互聯網平臺權力是基于技術優勢等因素而獲得的支配與影響力。在這樣背景的影響下,平臺企業對社會和用戶的控制與支配被溶解于技術的浪潮之中,對權力的支配更為隱蔽。首先,在互聯網空間內,隨著科學技術、媒體技術、經濟模式的發展,使得人類社會逐漸從“實體向符號,從沉重向輕靈,從有形向無形的變化。”15]這種轉變使得作為權力支配的客體\"物\"被隱身,影響社會權力結構。傳統的權力體現的是一種實體的支配與強制。在互聯網空間領域下,“數字社會是一個高度解析的社會”13]人被解析為一串一串的數據字符,人被符號化,使得權力的支配被隱身于符號之后。其次,“區別于以國家暴力機器為后盾的層級性和強制性的傳統權力,數字平臺權力的運作具有高度隱蔽性。”[16]互聯網平臺主要是利用算法技術的復雜性實現對社會和人更為隱蔽的支配與控制,其控制著算法的使用,而作為權力支配客體的用戶無法察覺和意識到平臺的支配力。互聯網平臺憑借這種算法技術優勢使得權力的控制更加隱蔽。最后,互聯網平臺作為一種信息傳播與溝通的媒介,參與到信息的傳播、互動等環節,通過各種圖片、符號等因素,借助掌握的規模優勢,重新塑造社會的認知和觀念,造成“平臺用戶身處平臺權力網絡之中,卻往往難以察覺其背后存在的權力控制關系\"[17]的情況出現。

其三,權力的強制性減弱。與傳統權力的強制命令模式不同,互聯網平臺是通過平臺規則對用戶實現管理,其權力的強制性進一步減弱。在互聯網空間領域內,傳統社會中的“金字塔”的權力層級結構逐漸減弱,人們不需要通過上層權力結構產生相關性,僅僅依靠某種數據裝置即可發生聯系。這就導致互聯網平臺不需要通過強制性的手段實現管理。從權力運行的邏輯來看,平臺不再依賴于傳統的命令和控制手段來維持其影響力。相反,它更多地通過引導和激勵機制來影響用戶行為,讓平臺用戶自愿遵守平臺規則,按照平臺所設計的路徑進行操作。同時,基于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用戶逐漸反對傳統權力的命令強制模式。

此外,基于法律權力產生的特性:平臺權力演變為具有\"公私融合\"特征。政府基于治理需求對互聯網平臺進行授權,這一授權行為促使平臺權力結構呈現出鮮明的公私融合特征。一是互聯網平臺的公法屬性,數字技術革命催生了如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經濟新業態。這些業態的發展復雜性促使政府治理向多元協同治理的服務型政府轉變。面對各種新業態所帶來的問題,如電商直播平臺中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美團外賣平臺騎手的勞動權益保障等問題,我國已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范,明確互聯網平臺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互聯網平臺憑借自身的數據處理與算法等技術優勢,積極投身平臺治理中,使其治理行為具備了準公共職能的特征。“超級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其中不少平臺也具有很強的信息傳播和媒體屬性。”[18]二是其互聯網平臺具有鮮明的私法屬性,這主要體現于其通過與用戶簽訂用戶協議來構建法律關系。在參與平臺治理的進程中,互聯網平臺始終保持私主體的屬性,以市場參與者的身份,依據私法規則對平臺內的相關事務進行管理與規范。

三、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多元化規制路徑

(一)針對互聯網平臺事實權力的規制

1.規范平臺算法技術,促進算法透明

互聯網平臺憑借各種算法技術實現對用戶的隱蔽支配,通過先進的算法技術和龐大的數據資源,能夠對用戶行為進行精準預測和操控,使用戶按照平臺設定的路徑進行操作。以頭部短視頻平臺抖音為例,平臺用戶的每一個行為都被其記錄,如用戶的點贊評論、觀看時長等軌跡。而抖音推薦算法會根據平臺用戶的觀看時長、喜歡記錄等優化推薦內容。抖音的算法推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引導用戶的目的,但算法在判定用戶興趣時、各行為數據的權重是如何分配的、是否存在其他隱藏因素影響判定等過程時,用戶是全然不知。這種不透明性使得用戶無法確切了解推薦內容的來源和依據,只能被動接受平臺推送的信息。

對此,互聯網平臺應該主動公開算法的基本原理和運行的邏輯,讓平臺用戶了解平臺是如何根據用戶行為進行推送的;還應構建平臺內部算法審核機制監管與政府機關外部監管相結合的機制。也就是說,互聯網平臺需建立內部審核機制,深人研究算法的運行邏輯,日常監管平臺算法和數據的異常情況,規避各種數據資源的泄漏風險。同時,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完善算法合規、算法監管的相關規范,明確指出互聯網平臺在算法設計、數據收集與使用、用戶隱私保護等方面需遵循的基本原則,減少算法、數據歧視等現象的發生。

2.完善支配地位認定標準,抑制平臺壟斷

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以市場份額判定市場支配地位的標準無法有效識別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壟斷地位。平臺經濟是以互聯網平臺作為其核心支撐與運作基礎,19]主要是指以數據、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的新的經濟模式。傳統的反壟斷治理是依據市場配額來認定壟斷地位。然而,各大互聯網平臺企業憑借自身的數據資源、算法技術、用戶規模等獲得較大的市場地位,市場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同時,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平臺內部流量大都會影響平臺在市場中的支配地位,僅依靠市場配額是無法有效識別認定平臺企業的市場地位。互聯網平臺企業是多產業發展,市場份額小并不足以說明市場支配地位小。

因此,進人數字社會后,判斷互聯網平臺的市場地位應當多因素進行考慮。在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中,應將平臺用戶的活躍時長、點擊量等因素納入考量范圍,20]綜合判斷平臺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互聯網平臺具有很強的網絡效應,平臺用戶、流量等因素是判斷網絡效應的關鍵要素。在網絡效應作用下,優勢產品或用戶規模會迅速擴大,吸引更多資源向其聚集,從而推動市場高度集中。以淘寶電商平臺為例,憑借強大的用戶規模和流量優勢,大量的資源向淘寶聚集,擠壓其他中小電商平臺的生存空間。因此,對互聯網平臺的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中,網絡效應也是其考慮因素。

(二)針對互聯網平臺法律權力的公法規制

互聯網平臺憑借政府的法律授權形成一種“法律權力”,互聯網平臺的這種“法律權力\"在為社會注入創新動力的同時,也衍生出一系列挑戰,僅依靠私法自治、政府的監管,無法有效應對上述問題。因此,基于互聯網平臺權力來自政府外部授權的角度,適時地引入公法原則對平臺權力進行規制。

1.公法規制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公私融合屬性,需要公法視角的介入。一方面,在數字社會,互聯網借助各種技術優勢,承擔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其提供的產品也具有公共屬性;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通過政府的授權與平臺規則的搭建,實質行使著類似于政府的某些權力,如\"準執法權”“準司法權\"等。并且,互聯網平臺擁有強大的用戶規模效應。其次,傳統依靠“契約自治\"的司法路徑對平臺權力規制的失效。傳統的私法規則的思路在于,平臺對用戶的管理是基于平臺規則簽訂的“意思自治”。但平臺與用戶的地位并不平等,用戶并未實質參與到平臺規則的制定。平臺規則并非“雙方合意\"的體現,其是平臺提供給用戶的格式合同。在平臺規則的實際運行中,用戶發覺其權利被過度侵犯,也不能主張格式條款無效。這種意思自治的失衡性導致平臺可以隨意更改平臺規則,無須參考和采納用戶的意見。最后,防止平臺權力過度擴張和保護用戶權利的需要。互聯網平臺作為私主體,掌握平臺運行邏輯,傳統的政府監管方式無法有效監管其算法運行,會導致平臺權力過度擴張,挑戰政府公權力。在此背景下,通過公法構建權力行使的正當程序、明晰平臺權力的邊界、實施動態的監管機制,抑制平臺權力的擴張。

2.治理理念的轉變

互聯網平臺權力的公私融合屬性越發凸顯,其屬于介于“公法領域\"與“私人領域”的中間領域。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屬于私主體;而互聯網平臺也具有的公共屬性。互聯網平臺不僅在網絡空間領域提供著諸多公共產品,也在數字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互聯網平臺擁有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它能夠連接和接納不同的主體,包括用戶消費群體、政府機關、各行業組織等,允許不同的主體發表意見、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21]互聯網平臺這一公共空間不再是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界限完全分明的領域。因此,“從公私分劃走向公私協同是治理目標革新和現實社會關系變化的必然要求。\"[22]

對此,在對平臺權力的規制中,應當關注到平臺與用戶地位實質的不平等。在互聯網平臺內部,涉及多方的主體,特別是平臺與用戶、平臺與政府的關系最為突出。在涉及多元主體時應當構建一套主體分級制度,將平臺內部的不平等法律關系凸顯出來,從實體與程序兩個角度保護用戶的利益。同時,要從關注平臺的主體責任到平臺可問責性的轉變。互聯網平臺在履行法律責任時,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應當關注平臺的問責,構建一套需要更具體、更具操作性的問責機制與事后救濟機制來確保平臺切實履行責任。在互聯網平臺公共屬性愈發凸顯時,不能將平臺作為私主體對待,平臺過度追求經濟價值會影響社會公共價值的實現。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應通過指導、約談等形式引導互聯網平臺的公私行為,重視社會公共價值的實現。

3.公法規則的引入

一是建立互聯網平臺的責任問責機制。在對互聯網平臺治理的過程中,“政府放棄了自行直接完成公共事務的責任,而將之轉交給私人部門,但政府仍應留在該領域內維護基本公共利益責任。”[23]政府所保留的公共利益責任是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督與問責。技術不是完全中立,它在運行的過程中包含了平臺的意圖。因此,應當將構建算法審查機制作為互聯網平臺問責的起點,“平臺算法問責,從客觀方面符合平臺底層的技術邏輯,使平臺監管的觸角穿透平臺的技術面紗而直觸其底層技術—算法”24]。建立起一套從算法運行評估、算法運行監管、算法運作問責的機制,全方位多角度監管互聯網平臺算法運行。為了更好地保護互聯網平臺的商業技術,互聯網平臺進行備案審查時可以選擇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防止商業秘密的暴露。同時,政府通過構建互聯網平臺權力責任清單制度與責任追溯機制,堅持“權責匹配\"原則,將監管行為納入法治化軌道,有效抑制互聯網平臺權力行為超出清單范圍。

二是引入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原則是公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目的是防止公權力機關濫用權力,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其要求公權力機關在行使行為時不僅要依法做出,而且必須遵循合法程序。這種程序正當原應當引人到互聯網平臺權力的規制中。互聯網平臺治理和權力的形成與行使過程中應當遵循公開原則,特別是在其平臺規則的制定中。因此,互聯網企業在制定平臺規則、隱私政策協議之前,必須遵循程序公開原則,通過公開征求用戶的意見、組織會議等形式使用戶能夠實質性參與到平臺規則的討論與制定。同時,互聯網平臺根據平臺規則協議等文件作出處罰決定時,必須告訴處罰的理由與依據,25]做到處罰與用戶的違規行為相當,保障用戶的申辯權利,不可過度處罰。

參考文獻

[1][2]楊春林.新技術革命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4(03):115.

[3][8]宋亞輝.網絡平臺權力:內涵、制度化路徑與規制[J].社會治理,2022(12):57.

[4]方興東,嚴峰.網絡平臺“超級權力\"的形成與治理[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4):91.

[5]陳炳輝.福柯的權力觀[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4):88-89.

[6][17]李貴成,高晉.數字經濟時代平臺權力的表征、生成邏輯與規制路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3):16-22.

[7][英]安東尼·吉登,菲利普·薩頓.社會學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291.

[9][10]劉紹宇.公法如何介人平臺治理?——以私行政法學之建構為切入點[J].交大法學,2025(02):64-77.

[11]張志安,冉楨.扎進數字中國:中國互聯網平臺研究圖景及學術反思[J].新聞與寫作,2024(01):56-68.

[12]中國人民政府網.網民規模超11億!數字中國活力奔涌[EB/OL].(2025-01-17)[2025-03-16].htps://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1/content_6999530.htm.

[13]周尚君.數字社會對權力機制的重新構造[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1(05):22.

[14][20]李揚,袁振宗.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平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認定[J].知識產權,2023,(04):80

[15]陳氙.權力的隱身術——互聯網時代的權力技術隱喻[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67-72.

[16]郭小東.數字平臺權力的法理分析與規制路徑[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5):83-92.

[18][21]張志安,譚曉倩.互聯網平臺公共性的構成維度及現實挑戰[J].新聞與寫作,2020,(05):74-81.

[19]張勇,李澤遠.數字經濟時代平臺經濟反壟斷規制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4(06):32-44.

[22]蔣來熹.自治與自決:平臺權力的合作治理與用戶權益保障[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25:13.

[23]薛茜.網絡平臺責任“權力化\"的治理路徑[A].《上海法學研究》集刊2022年第16卷[C].上海市法學會,2022:9.

[24]張凌寒.網絡平臺監管的算法問責制構建[J].東方法學,2021(03):31.

[25]劉權.互聯網平臺自治和政府規制[EB/OL].(2024-08-23)[2025-03-16].htp://ww.legaldaily.com.cn/goverment/content/2024-08/23/content_9043948.html.

作者:謝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謝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劉小僑

猜你喜歡
用戶
雅閣國內用戶交付突破300萬輛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8:26
您撥打的用戶已戀愛,請稍后再哭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5期)2016-11-28 09:55:15
兩新黨建新媒體用戶與全網新媒體用戶之間有何差別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挖掘用戶需求尖端科技應用
Camera360:拍出5億用戶
創業家(2015年10期)2015-02-27 07:55:08
100萬用戶
創業家(2015年10期)2015-02-27 07:54: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欧美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拍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资源|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三级色| 91国内在线观看| 精品1区2区3区| 午夜免费小视频|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色婷婷电影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黄在线观看|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正在播放久久|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日本视频91|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男人天堂|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日本| 亚洲综合色在线|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午夜不卡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婷婷色婷婷|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av色爱 天堂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成人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爽妇精品|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青青操视频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