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樣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知識,既能豐富學生的認知體系,也能培養其跨學科思維,這要求教師拓展教學視野,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素養導向下,開展跨學科教學需要堅守學科本位,即以語文核心素養的涵養為落腳點,在“跨出去”的同時要“跨回來”,既要展現語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也要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打造全新的跨學科教學樣態。
一、“跨出去”與“跨回來”的平衡
跨學科教學理念在于打破學科壁壘,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融合與創新,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撐。2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在\"跨出去”與“跨回來”之間構建以語文學科為本位的平衡關系。
1.跨出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通
在跨學科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基于教學內容分析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點。以文史交叉為例,兩者在內容、方法、目標等方面均存在天然的學科關聯。歷史學科可為語文提供豐富歷史情景與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的文學理解更具深度與廣度。同時,語文學科也能為歷史學科提供獨特的史料信息和解讀工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當然,語文與哲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也存在諸多交叉點,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靈活選擇跨學科形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采用“主題式”跨學科教學策略。
首先,確定一個跨學科主題,如“文學與歷史的交融”;然后,圍繞這個主題,整合語文、歷史學科的交叉知識點與教學資源;最后,設計角色扮演、辯論賽、詩文朗誦等多樣化教學活動。這種策略既可以實現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也能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2.跨回來:堅守語文學科本位
在跨學科教學中,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通,既要善于“跨出去”,也要能夠“跨回來”,即以語文學科為本位,避免為了跨而跨的本末倒置。其中,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即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換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旨在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方法開展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高階思維,如創新思維、批判思維、辯證思維。只有堅守語文學科本位,實現“跨出去”與“跨回來”的平衡,才能有效地將多學科知識深度嵌人語文教學中。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采用“回歸文本,深化理解”策略。例如,教學杜甫的《登高》,首先要引導學生結合歷史、哲學、藝術等多學科知識,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生平、社會環境與詩人命運的關系、詩人的情感表達,等等。例如,通過調動學生的美術認知,組織學生為每一聯繪制一幅場景插圖,既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詩人對意象、意境的獨特設計;通過調動學生的哲學認知,組織學生分析詩人命運與社會環境的內在關聯,既能培養學生樹立唯物史觀,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然后,回歸文本,聚焦“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解讀詩人對個人身世與家國情懷的獨特思考。顯然,從“跨出去”到“跨回來”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從多學科、多角度解讀文本,更有助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傊?,“跨回來”不是拋棄其他學科,而是依托其他學科回到語文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二、高中語文跨學科教學的樣態塑造
高中語文跨學科教學,既要以語文學科為出發點,實現多學科知識的深度嵌人;也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為落腳點,回歸語文教學本體。對此,筆者以魯迅的《祝?!窞槔?,嘗試構建“跨出去”與“跨回來”的跨學科教學新樣態。
1.錨定教學主題:多學科知識的嵌入策略
為確保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無縫銜接,首先要錨定教學主題,即圍繞某一共同主題,將語文、歷史、音樂、美術、哲學、地理等學科知識進行有機融合。針對《祝?!芬晃模慑^定“魯迅小說的批判屬性”這一主題,再尋求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方法。魯迅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制度對婦女群體的摧殘與壓迫;通過描述魯鎮的“看客群體”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推動,深刻批判了舊社會國民性的涼薄。結合上述主題,再關聯歷史、美術、哲學、地理、心理學等學科知識。
關聯歷史學科,可引導學生穿越時空,身臨其境地體會19世紀20年代風云變幻的時代風貌,以了解魯迅創作《祝?!返臅r代背景與創作意圖;關聯美術學科,可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祥林嫂的“乞丐”形象,如通過鑒賞趙延年先生關于祥林嫂的木刻版畫,直觀感受祥林嫂在封建禮教下的悲慘遭遇;關聯哲學學科,可引導學生反思社會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內在關聯、“看客群體”與祥林嫂的相互關系;關聯地理學科,可引導學生了解魯鎮的地理位置、文化風俗;關聯心理學,則可以引導學生揣摩諸如魯四老爺、四嬸、柳媽、祥林嫂的心理鏡像。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哪一種學科,都要圍繞既定的教學主題展開,這是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的基礎,也是從“跨出去”到“跨回來”的關鍵。
2.聚焦教學過程:構建多樣化教學活動
在教學設施過程中,“主題式教學”顯然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即圍繞既定主題,分別從不同學科視角開展跨學科教學。
例如,關聯歷史學科,可實施“翻轉教學”或課前“閱讀清單”,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祝?!返膭撟鞅尘?、魯迅的個人生平、魯迅創作小說的初衷等,然后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分享與集中講解。關聯美術學科,可組織學生鑒賞趙延年的木刻版畫,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聚焦文中關于祥林嫂“乞丐”形象的勾勒段落,共同繪制自己心中的祥林嫂形象。關聯心理學科,可組織學生圍繞“祥林嫂講述阿毛的故事”“魯四老爺與四嬸的對話”“柳媽與祥林嫂的對話”“祥林嫂被迫嫁至賀家坳后的情景”等開展角色扮演。關聯哲學學科,可組織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開展小組討論或辯論賽,如祥林嫂到底該不該“捐門檻”,封建禮教與祥林嫂悲劇命運的關系。無論采取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都要凸顯既定的教學主題,都要回歸語文教學的落腳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要在“跨出去”的過程中堅守語文學科本位,即以語文學科為出發點,以語文核心素養為落腳點,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方法,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與創新能力。
[本文系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課題“中學語文跨學科主題設計研究”(立項編號:ZJKTZ23005)的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程丹丹.高中語文課堂跨學科教學的實施路徑[J]語文世界.2024(11)
[2]張啟亮.高中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點、線、面”[J]語文世界.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