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原無標點,現所見標點均為近人所加。標點對文意的表達和理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八單元的季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即存在標點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對此嘗試辨析,以與教材編者商榷探討,同時給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和研究參考。
一、統編教材選文出處考證
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板塊選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課下注釋:選自《南唐二主詞校訂》(中華書局2007年版)。經查,中華書局2007年版《南唐二主詞校訂》為王仲聞先生校訂,1957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中華書局將之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并在人民文學版的基礎上對原書標點符號進行了簡單訂改,對一些排版訛誤進行了訂正,其余一仍初版。中華書局版2007年版文本為:
虞美人[1]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比較上述兩詞,發現不同之處有三:教材將下闋“依然在”改為了“應猶在”;“都有”改為了“能有”;第三句之冒號(“:”)改為了逗號(“,”)。教材未對改動做出說明。
經與其他各版高中語文教材所選《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對比,統編版的文字和標點與語文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三所選的該詞文本完全一致。但據語文版注釋,該詞選自中華書局1999年版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經查,《南唐二主詞校訂》中華書局沒有1999年版,只有2007年版。不知語文版何以有此舛誤。不過語文版的標點方式與張璋和黃畬編的《全唐五代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吳熊和與蕭瑞峰編選的《唐宋詞精選》(鳳凰出版社.2002年)完全一致。
二、不同版本中的標點方式辨析
恰當的標點有助于詩詞涵義與情感的準確傳達,可以給讀者有益的引導和啟發。關于李煜其人及其寫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時的生活與心理狀態,前人考論甚詳,可以確定是李煜亡國被囚后所作,此不贅述。現列舉本詞常見的幾種標點方式,以供方家比較、品味不同標點方式所表達的情感脈絡。
虞美人[2]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3]
春花秋葉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4]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5]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以上五種標點方式可以看出,對本詞的標點差異集中在上闋第一、二、四句,下闋第三、四句上;標點改變主要在改逗號為問號,改句號為感嘆號。從語法結構角度來看,漢語中的逗號、句號一般用來表示句子停頓的長短;從情感暗示的角度來看,漢語中的逗號、句號所傳達的情感較為中性。而從語法結構來看,問號所代表的句子停頓時長一般與句號仿佛,而從情感暗示看,則更加豐富一一除表示單純的信息詢問外,還可承載強調、諷刺、試探等情感。結合李煜的生活經歷及創作本詞時的心態來看,改逗號和句號為問號與感嘆號,似乎更能傳達出詞中的情感。
五個版本的點校均在“春花秋月何時了”后用了問號。問號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問語氣(包括反問、設問等)和語調。春有鮮花秋有明月的美好時光,什么時候才能夠結束?從詩詞翻譯的角度來看,“春花秋月何時了”后用問號無疑是恰當的一春花綻放、秋月皎潔,這美景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呢?這一句明顯不是提出問題的疑問句,因為從自然規律來看,花月美景是不可能不再出現的,無需回答,作者應該也沒有期待有人能夠回答;下句“往事知多少”,也不是對“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回答。也不是反問句,因為沒有用疑問語氣表示與字面相反的意思。而應該是設問句,問而不答,引導讀者的認知,答案自在其中一一時序的輪回不會因為個人的情感而出現改變。
第二句“往事知多少”,有疑問詞“多少”,似乎加問號更合適。但根據上下句,這里不是提問,也沒有表達“想不起來多少往事”的反問之意;若說是只問不答的設問句,則表意不明,究竟是想起來很多往事還是沒想起來往事呢?似乎也不妥。“多少”意為“或多或少”或“很多、許多”,“多少”作“往事”的定語,則該句的意思是“或多或少想起一些往事”或“想起很多往事”。李煜眼見春花秋月之美景,想到自己南唐國之過往種種,面對自己階下囚之身份,當然悔恨交加,慨嘆無窮。又想到“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無奈現實,可知“多少”作“很多”解釋更恰當一一想起自己崇佛縱僧、耽于宴樂、枉殺忠良種種往事。“多少”作“往事”的定語,表達慨嘆之意,則不必用問號,句號的情感太過平淡,用感嘆號似更符合詞意詞情。
“小樓”二句,是緊承自問、慨嘆之復雜情感而言的。“又”深刻傳達出李煜受夠了階下囚的生活,對于往事不吐不快,越不堪回首越難以忘懷。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江山、垂淚對宮娥的倉皇無助、無力保護枕邊人的羞恥、無人敢探望的孤獨、生活拮據的苦楚此時作者的情感應該是強烈的、壓抑的,甚至是憤憤不平的,“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后用感嘆號有其合理之處。
下闋前二句的標點方式各版本保持了一致,均為逗號、句號。內容上是對上闋“不堪回首”的補充解釋,情感上是對之前強烈悔恨的壓抑。“應猶”是料想,“只是”是確鑿,兩句與魯迅先生“他大約的確是死了”的表達效果可以互參。
“問君”二句,是自問自答,既是問,用問號是無疑的。王仲聞先生則加一冒號,用以提示下句之說明,能夠引導讀者理解句子結構,但對句子情感的強化表達似乎顯得不足,顯得作者太過冷靜了些。
末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后用句號還是感嘆號仍可以商榷。從全詞首句無端發問起,情感即激烈,繼以復雜的慨嘆,哀婉感傷后情感再一次因悲憤而激烈。下闋將激烈之情壓抑,喃喃自嘆,不愿回憶又忍不住去想象,情感低沉哀婉。但感舊傷今之思一旦浮現,終是壓不住的,于是不得不答,直抒胸臆,噴薄而出。故末句以感嘆號作結從情感表達與語法結構兩方面來看都是合適的。
綜合以上分析,將全詞重新標點如下: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引導學生通過標點細讀詩詞,體會情感表達
在執教本課時,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課前搜集李煜的生平資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標點方式、賞析文章等,在課堂上請各小組匯報。借助大屏幕展示沒有標點符號的文本,請匯報人為本詞添加合適的標點并朗誦。
有學生基于創作情境加以標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無盡的美景與階下囚的絕望生活形成巨大落差,于是出語連續強烈,以抒發胸中憤懣悔恨。
有的同學認為詞人的情感應該是不斷起伏波動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上闋詞人惆帳自問,痛苦悔恨自己曾經的昏庸無能。下闋心懷期待一一舊宮應未遭受毀壞吧?已是物是人非了吧。想到自己失去的種種,悔恨悲愁再次壓抑不住,一瀉千里!
還有同學認為詞人長期遭受壓抑,精神已經到了癲狂的邊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人內心既有強烈的痛苦之情,也含有乞求與疑問之情,故同時用問號與感嘆號來表達情感。既然癲狂,連用感嘆號來傳達那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也自有其道理。
本詞被安排在“古詩詞誦讀”模塊。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來體會詩詞的韻味與情感。在誦讀過程中,標點的作用不容忽視。引導學生自己為詩詞添加標點,并闡述理由,以個性化的誦讀方式讀出不同的語氣、情感,深層次地把握詞人的形象、體會詞人的內心、理解詞作的情感,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不失為撬動學生主動細讀文本的一大助力。呂叔湘先生曾言:“每一個標點符號有一個獨特的作用,說它們是另一形式的虛字,也不為過分,用與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這個論斷不僅白話文適用,古詩文標點的斟酌也適用。
參考文獻
[1]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M],北京:中華書局,2007.5:11.
[2]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高中語文蘇教版、高中語文廣東教育出版社版.
[3]詹安泰.李璟李煜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73.
[4]朱東潤.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蔡厚示主編.李璟李煜詞賞析集[M],成都:巴蜀書社,1988.9:86
[6]詹幼馨.南唐二主詞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