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作為基本單位,通過異質編組、互助合作實現教學目標的學習方式,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共同成長。近幾年,初中語文發展緩慢,教師應基于初中語文課堂,深入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應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扮演主導者角色。而在小組合作模式的支持下,教師成為指導者、參與者及師生合作交流的推動者。如此,不僅能彌補學生學習方面的缺失,還能使學生在信息共享下深化學習體驗。
一、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符合新課標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創新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對于初中生成長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生步人社會的必備能力。同時,新課標要求以提高學生學科素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初中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個人學科素養,而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有效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調整授課思想,選擇方便實現學科素養培養目標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長期實踐及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上述目標培養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應用優勢突出,可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大力推行。
2.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要求組內成員圍繞某一主題深入探討交流,且成員相互監督,在組內形成良好競爭氛圍,實現共同成長目標。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小組探討帶來的喜悅感,彼此之間關系更加融洽,這對學生后續學習具有推動性作用。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探討活動,這種參與體現在多個方面,有利于學生操作能力、傾聽能力等的提升。小組合作是學生思維鍛煉、實踐能力提升的過程,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環節,在解決教學問題的同時,能創新學生的思維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3.有利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和其他學科相比,作為母語的語文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正因如此,語文教學一直受到學校領導與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且隨著新課標推行,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學習還是正常交流,都需要依靠母語進行,這一點同樣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契機,有利于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方便語文教學活動推進。但基于不同地區語文教學的差異性,教學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例如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缺少演講興趣;寫作能力不夠理想,選材過于陳舊,內容缺少情感;學生對部分學習內容缺少濃厚興趣,沒有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學生對文章的闡述過于淺薄,理解模式單一,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特點,個性化體驗缺失,邏輯不夠完整等。這些問題不利于語文教學,影響授課質量。面對上述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為最佳解決方式,從某種程度講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譬如小組合作能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也可借此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競爭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階段,教師要視實際情況科學引導,拉近師生關系,贏得學生尊重與認可,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4.發揮個人優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開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因為自身的能力或者基礎相對較差,很難樹立學習自信心來更好地參與到相應的知識學習探索過程中,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小組中的一員,都需要發表自身的意見和看法。這一過程中,學生擁有了交流溝通的契機,互相分享個人見解,分析學習問題,在溝通中激發內在潛能。同時,這一方式有助于拉近師生距離,教師不再是教學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在這樣的互動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全面地審視自己,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他們開始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一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推動了整個班級學習水平的顯著提升。
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小組共學互助,打牢語文字詞、誦讀基礎
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方式不合適,學生主要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加深對生僻字詞的記憶,對字詞缺少正確理解。這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存在諸多問題,如知識掌握不夠牢固,運用缺少合理性,記憶隨時間流逝逐漸消散;自認為掌握字詞知識,書寫時經常出現錯誤,或者不會靈活運用字詞。
經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對字詞基礎較差的學生具有重要作用,使他們在背誦、字詞默寫等方面進步顯著。字詞學習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流程如下:第一步,確定具體學習任務。第二步,對任務進行劃分,明確整體任務及個人任務。整體任務是基于教材詮釋與輔助材料對生字進行標記,了解字詞含義與應用方法,組內成員在每次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以統編初中語文九年級語文上冊中《我的叔叔于勒》字詞學習為例,學生需要完成教材布置的字詞讀寫任務,整體任務是基于教材內容確定字詞出現的位置,對其進行標注,掌握字詞含義及應用方式。這也正是授課前必須經歷的基礎環節。課堂上,學生需花費一定時間在小組共學的模式支持下掌握字詞。個人角色分配如下:由學生甲扮演教師的角色朗讀字詞,學生乙、丙、丁聽寫。之后,由學生乙、丙校準聽寫字詞,學生丁誦讀聽寫結果,交由學生甲二次審核。接下來,學生審視聽寫結果,改正其中錯誤后進行朗讀,自行組句,將聽寫字詞融入句子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字詞,確定了字詞讀音,同時學會了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字詞,實現組內互幫互助的效果,夯實學習基礎。
2.小組學習合理管理、科學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思想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話題討論,彼此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為創新學生思想意識,養成合作依賴的關系,教師可基于實踐采取“思考一組對一共享\"和“寫作一組對一交換”的方式,避免學生滋生不勞而獲的思想
方式一:思考一組對一共享
個體差異化影響下,學生面對同一問題也會產生多種認知,教師可要求學生自由闡述所思所想,讓組內成員互為“教師”,以此闡述個人觀點,之后針對這些觀念進行辯駁,在辯駁與反辯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統一思維。
譬如統編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上課之前,面向所有學生提出綱領性問題:“你對菲利普夫婦故意躲避于勒的行為怎么看?”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在思考中形成個人觀點與理由,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來。
在這一問題下,學生與組內成員相互交換意見,闡述觀點理由。將認為菲利普夫婦躲避于勒的行為屬于欺詐的論點劃分為一類,反對這一觀點的論點劃分為另一類。若組內成員觀點保持高度一致,則基于論點進行論據補充,若組內成員意見發生分歧,通過“辯駁一反辯駁”實現意見統一。
第一步,將意見相同的合作小組整合成大組,即“接受菲利普夫婦躲避于勒行為”觀點的合作小組劃分至同一大組,“無法接受菲利普夫婦躲避于勒行為”觀點的小組劃分至同一大組。隨后,要求兩組成員圍繞觀點繼續補充理由,力求做到論據翔實、邏輯填密。
第二步,要求兩組各派同等數量的組員闡述本組觀點,結合論據輔助說明,之后兩組組員相互反駁對方觀點,堅持己方觀點。這一過程即“辯駁一反辯駁”。
第三步,基于觀點編寫討論報告,要求觀點鮮明,理論扎實,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報告觀點可以是對方觀點或中立觀點,組內討論結束后,在班級學生面前進行匯報,這一過程旨在擴大信息交流量,強化學生思維,提高目標實現速率,尤其是開放性突出、思維價值較高的問題,更需要基于班級學生進行全面探討,甚至進行辯駁與反辯駁。在小組辯論的支持下,小組得到的結論更加深刻,為后續教學活動奠定基礎。這一環節主要依靠小組交流探討完成,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與主導者,符合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
方式二:寫作一組對一交換
寫作訓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一些學生對寫作有厭惡心理。心理研究資料證明,渴望他人評價,尤其是積極、正面的評價,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屬性,青少年尤為如此。因此,教師可以此作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寫
作興趣,減輕教學壓力。
譬如,故事結尾發生轉折,于勒會以何種方式與家人重逢?這次重逢是否會使他們的日常生活發生變化?他們又會如何彌補過往裂縫?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核與個人理解感悟,在保證情節合理的情況下,自由發揮想象力,續寫后續故事。學生可構想于勒回歸家庭后的生活,以及如何面對生活挑戰等,編撰全新的篇章。
寫作結束后,由合作小組組長負責組織工作,組內成員相互交換作文,根據個人理解對他人作文進行點評。之后,由各小組組長推薦組內優秀文章,在班級學生面前展示,闡述推薦理由。在班級內傳閱推薦文章,在期末對這些優秀文章進行裝訂。
作文批改過程中,學生有機會看到他人寫的作文,更容易借鑒他人優勢,認識到自身不足。他人寫作中的不足同樣可以起到引以為鑒的作用,且方便學生在思想層面發生碰撞。此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契機,彌補自身表達、溝通方面的缺陷,得到優秀學生的幫助,提高作文批改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個人寫作水平。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現了下述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加快語文課程改革進程,創新教學模式;二是基于實踐運用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個人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三是通過實踐運用提高語文教師授課水平;四是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歸納整理這一方法在課堂中的運用。
結合上述分析內容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推行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思維邏輯鍛煉提供實踐契機,確保學生全面發展與成長。從心理學情感角度來看,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可以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活動的趣味性,產生積極情緒。這種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內在潛能,推動學生持續學習,夯實語文學習基礎,推動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