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高中語文教學從“知識導向”逐漸轉向“素養導向”,教學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寫作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內容,為思辨訓練和思辨讀寫提供了平臺,對培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思辨性寫作是一種注重思維深度和廣度的寫作方式,它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敏銳的思維品質。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的設置,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教材編寫者期望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發現邏輯謬誤、了解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從而能有效提高高中生語文思辨性寫作水平。[加之當前有許多學生表現出邏輯思維不清晰、論證能力不足、觀點不夠明確深刻等諸多問題。因此,注重邏輯思維,提升思維品質,成為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關鍵。本文探討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中注重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旨在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參考。
一、注重邏輯思維對提升思辨性寫作的價值分析
1.觀點明確有力,文章結構清晰思辨性寫作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對論題進行深入思考,形成明確有力的觀點。通過邏輯思維訓練,學生能夠在行文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立場與論點,以此為核心構建文章結構,運用合理的邏輯鏈條將各個部分有機連接起來,使文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的文章容易讓讀者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具有說服力。
2.主旨把握深刻,論述過程合理
思辨性寫作要求學生對論題進行深人剖析,把握其本質和核心。在論述過程中,要遵循因果關系、遞進關系等邏輯原則,確保寫作過程中的每一步論述合理。在議論文寫作中注重邏輯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合理安排論據,精心搭建推理鏈條,使整篇文章論述過程連貫、條理清晰。
3.提升思維品質,落實核心素養
邏輯思維是思辨性寫作的基礎和核心。思辨性寫作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規律,有條不紊地展開論述,確保文章結構清晰、論證有力。通過注重邏輯思維的思辨性寫作訓練,學生可以逐漸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并有效地表達出來,從而提高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作文寫作,更能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思辨性寫作融入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探究
1.思維先導:樹立邏輯意識,明確思維脈絡
在開展寫作教學前,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樹立邏輯意識,使他們明白思辨性寫作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律,繼而逐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和中心論點。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邏輯知識,如概念、判斷及基本規律等,讓學生理解邏輯思維。也可以結合具體文章或話題,分析文章結構、論證方式等,幫助學生明確思維脈絡,為后續的寫作訓練打下基礎。
例如,在講到邏輯時,可以給學生展示存在邏輯謬誤的作文題目,然后引導學生深人分析,嘗試梳理并明確合理的思維脈絡。
作文題目:只有尊重規則(A),才會讓社會穩定發展(B)。
這句話中,A是B的必要條件,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開展寫作時,要么就反駁其必要性,要么就需要補充充分條件。因此,我們需要梳理合理的思維脈絡,展開論述。
【概念界定】何為尊重規則?尊重規則意味著認真遵守和維護社會、組織或個人生活中的各種規則,這些規則旨在保護個人和集體的利益,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和諧與安全。
【承題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人人尊重規則,確實是讓社會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補充充分條件】在認識到尊重規則的重要性之外,遵循規則、善于靈活運用規則才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充分條件。如若人們只懂得尊重卻不懂運用,就只能墨守成規,無法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有的時候,善于解構規則,再使用規則,會比單純的尊重規則更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發展。
由此看出,學生如若對邏輯知識有著一定的了解,并在判斷邏輯謬誤的基礎上,利用邏輯規律不斷完善文章內容,那么論述脈絡就會顯得清晰明了,也能為有效開展寫作訓練、提升思維品質夯實基礎。
2.理論引進:了解邏輯方式,開展舉例示范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邏輯思維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邏輯理論知識,如歸納推理、演繹推理、類比推理等,并通過舉例示范的方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這些邏輯方式的運用。例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思辨性文章,引導學生分析其論證方法和邏輯結構,學習如何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寫作。
例如,在論述“一勤天下無難事”的論點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選自《人民日報》的文章片段。
“一勤天下無難事。”所有的一鳴驚人,其實都是厚積薄發。天資平平之人因為勤奮而下苦功夫、笨功夫,實現勤能補拙、笨鳥善飛。天賦異稟之人因為勤奮而腳踏實地,敢于自我加壓,做到錦上添花。賽場之上,確實有場地適應、狀態調整、臨場發揮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缺少相應的積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寶貴的機會?何談戰勝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國姑娘在女子 4 × 2 0 0 米自由泳接力決賽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的資本正是刻苦訓練而來的強大實力和穩定心態。中國組合徐詩曉/孫夢雅“憋著一股勁兒”地勤勉備戰,讓中國皮劃艇選手第三次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訓練中流下多少汗水,賽場上就有多堅實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強大的底氣。[2]
通過對片段的分析,學生可以發現,“天資平平之人因為勤奮而下苦功夫、笨功夫,實現勤能補拙、笨鳥善飛。天賦異稟之人因為勤奮而腳踏實地,敢于自我加壓,做到錦上添花”實則運用了科學歸納推理,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因果聯系,繼而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也具有該種屬性。作者為論述勤奮的重要性,對天資平平和天賦異稟之人都進行了歸納論述,發現了“勤奮”能夠給予他們助力。在“因果探究尋本質”的基礎上,再通過“辯證分析反假設”的方式,客觀分析其他因素同樣重要,但最后的落腳點依然是強調勤奮的不可或缺,沒有勤奮,就沒有資本和底氣,就無法在體育賽場上耀眼于世人面前。
通過對片段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邏輯推理方式的強大之處,不斷完善自己的論述不足乃至漏洞之處,使得自己的論述能讓讀者充分認可和信服。
3.實戰演練:舉一反三實踐,強化論證能力
寫作實踐是提高思辨性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思辨寫作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分析和論證。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注重文章的邏輯性和論證力度,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和提高。以論述“立下明確而堅定的志向,能夠有效幫助人們成長”這個觀點為例,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以下論證事例。
事例一:周恩來年少時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事例二:錢鐘書曾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
事例三:牛頓7歲時就立定志向要成為打開自然之謎的人。
針對上述事例,筆者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習的推理方式進行片段寫作。學生在前面的示例片段中學習到了科學歸納推理,并且了解到“因果探究尋本質”“辯證分析反假設”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牛刀小試,在寫作中慢慢感受到了邏輯思維為寫作帶來的極大啟發。學生的片段寫作示例:
周恩來年少時便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錢鐘書曾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牛頓7歲時立定志向要成為打開自然之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樹立了明確而堅定的志向,這些志向成為引領他們形成非凡智慧與卓遠器識的指路燈,鼓舞他們不忘初心,堅持前行,一步步實現理想,成為時代的天才和偉人。
誠然,促進人成長乃至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還需要勤奮、天賦、運氣等諸多要素。試想,假如他們沒有遠大志向的支撐、篤行明志的信念,就算他們聰穎過人、天道酬勤,又何以有充足的動力讓他們堅持到底、不言放棄?何談能夠成長,收獲成功?否則也是得過且過,甚至碌碌無為。由此可見,立下明確而堅定的志向,能夠幫助人們成長,引導人們的發展始終處于正軌,最終離目的地越來越近。
從論點的確立,到運用邏輯思維逐步完善論點,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優化邏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4.評價完善:確定評價方向,激勵學生反思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思辨性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維度,既要關注文章的內容質量,也要注重文章的邏輯性和論證力度。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邏輯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辨性寫作能力。例如,學生在論述“尊重規則能讓事業成功”的論點時,行文如下:
從古至今,“尊重規則”這四個大字已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唯有尊重規則才能取得成功,獲得他人青睞。劉邦以布衣之身奪得天下后,沒有忘記尊重平等原則,論功分賞群臣。如今“雙減”政策下,新東方縱使自身發展遭遇瓶頸,仍不忘尊重市場規則,保障了學費的退還,支付了員工工資。由此可見得,事業想要成功,必須要尊重規則。
評析該片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層面展開評價: ① 實際論點和事實論據是否相符?② 是否違反了邏輯規律? ③ 是否可以從虛擬論敵的角度反駁片段中的觀點通過適時引導,告知學生評價的維度和方向,他們就可以在評價過程中發現并反思自身論述的不足,從而不斷優化自己的寫作邏輯,讓論述更為嚴密,做到精益求精。
三、結語
注重邏輯思維,提升思維品質,是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核心目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觀點,做到論證有力、結構清晰,從而在思辨性寫作中脫穎而出。事實證明,將邏輯思維融入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譚慶華.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邏輯思維培育策略研究[D].黃岡師范學院,2023.
[2]王帥.“一勤天下無難事”[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