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高考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高校選拔人才的要求,沿用紙筆的標準化考試來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分析、探究等語文高級能力。語文能力的考查必須通過試題命制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體現,因此,對試題的命制內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中明確提出“考試、測評應以具體情境為載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也繼承了這一思想。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在“深化考試命題改革”這一部分進一步強調,要“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命題要符合相應學業質量標準,體現不同考試功能”。顯然,新時代教學改革對語文試題的思想定位和內容命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3月,粵北地區組織S市高三學生參加大灣區第二次模擬考試,此次考試性質為全省摸底統考,具有范圍廣、全面性、預測性強等特點。其命題是否符合《指導意見》的精神?需要在哪方面改進?本研究抽取本次模擬考的語文考試結果數據,分別在創新性、情境設計、試題難度等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回答以上問題,并給出建議。
一、試卷測評情況分析
教育測量是教育評價的依據。為更好地對教育現象進行評價,首先需要進行教育測量。根據測量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教育現象及其屬性進行數量化的研究,新華社發布的2024高考命題趨勢前瞻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加大試題區分度,增強高考選拔功能。S市參加考試的高三學生共101917名,選取101917份考生樣本(有效個案數:101917,缺失個案數:0)對本此考試的難度和區分度進行統計分析。經過測算、統計和分析,得出本次考試的難度和區分度情況說明。
(1)主觀題難度容易、適中還是困難,區分度值普遍高。比如18、20、21題均為主觀題,區分度為0.55,表示區分度好。
(2)客觀題難度容易、適中或是困難,區分度均偏低。比如19、22題為客觀題,區分度值分別是 ,區分度較低甚至接近無區分。
本次考試參與學校達26所,學校按照生源層次水平分為A類(最好生源)、B類(較好生源)和C類(一般生源)。該市全體高三教師組成評卷師資隊伍,采用信息化閱卷,根據評分標準統一評分,保證試題的效度和信度。
二、情境化命題的教學思考
1.政治導向的需要
高考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不僅可行,而且必行。立德樹人的命題要求對試題素材選取的政治意義、問題設計的有機契合、試題命制的深層立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教育與宣傳。情境化命題應注重與社會生活緊密關聯,體現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養。還應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引導青少年增強愛國意識和情感。
2.引導教學的需要
新高考之新,新在實現路徑為情境化命題,突出考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得一些套路無用、模板失效、僵化的教學方式被摒棄。只有活學遷移,避免機械刷題,才能適應新高考。創新試題的形式,在于加強情境設計,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試題。新高考命題規定指出要“以情境任務作為試題的主要載體,學生要在特定情景中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以呈現學生語文素養多樣性”,還要選用“貼近學生生活、注重聯系社會生活、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言材料”,“試題形式不應固化、要體現創新”。比如將語用題關聯作文材料,突出創新。在語文平時測試中,側重考查學生在日常交際情情境中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對重要的語言知識和語用能力予以加強,最終實現“教一學一考”銜接。
3.走向開放的需要
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命題指導精神,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以及必備知識,以此評價考生素質內涵;同時考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四翼”能力,以此測評學生素質。通過比對基礎性試題、綜合性(含應用性、創新性)試題,以及考查的能力層級要求達成度,判定學生綜合素質層次。開放答題提供的答案名為“參考”而非“標準”,意味著學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參考答案的命制走向開放,更注重考查學生邏輯思維,推動考試公平邁上新臺階。走向開放不僅體現在學生答題層面,還應體現在命題評分方面,引入科學的等級評分細則表。評分標準影響試題的信度、難度和區分度,制定等級評分細則表可推動評分標準規范化、細致化,達成語文試卷評閱的公正性,展現出考試對學生實際能力評述、區分功能和選拔意義。
4.引領探究的需要
語文考試是以“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考查目標”,高考命題不僅要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和現有水平,還要體現考試的選拔功能,因此必須科學設置試題難度。過難或者過易,都不利于考核和選拔作用。
閱讀材料應體現跨學科的綜合性,試題答案體現多角度的開放性。命題選取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材料,通過設置真實易懂的試題情境,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行日常交際,以及使用語言技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模擬考試,逐漸引導學生從學習狀態調整到考試狀態,系統盤點基礎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論
本文以2024年粵北地區S市高三模擬考試成績數據為例,對試題的創新性、情境設計、試題難度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指出其不足之處,并給出相應的建議。限于研究數據的有限性,本研究沒能全面反映S市所有學生的考試情況,筆者希望能與廣大同行進一步探討語文試題情境化命制形式的創新性和科學性,以更好地踐行《指導意見》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8):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