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梅爾斯曼是一位杰出的長笛演奏家和作曲家,以個人主義和即興發揮的風格而聞名。德梅爾斯曼的《主題幻想曲》是一首薩克斯與鋼琴合奏的作品,創作于1862年,體現了浪漫時期的音樂風格,強調情感表達和精神世界的展現。本文從演奏者的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該曲目的演奏技巧,包括吐音技巧(雙吐和連吐)、波音的演奏,以及曲目的難點和解決方法,如三連音、半音階演奏和結尾處的運指問題。文章強調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演奏技巧和準確表達情感的建議,認為《主題幻想曲》是薩克斯演奏技巧的集大成之作,能夠激發演奏者和聽眾積極向上的精神。
[關鍵詞]薩克斯;演奏技巧;《主題幻想曲》
[中圖分類號] J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6-0-03
德梅爾斯曼的《主題幻想曲》是一首薩克斯與鋼琴合奏曲。該曲目通過從主題到變奏,最終回歸主題的結構,以精妙絕倫的收尾為聽眾獻上聽覺盛宴。這首曲目對演奏者提出了高要求,包括呼吸技巧、吐音技巧和手指技巧等方面,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演奏者才能高水平地演繹此曲。
一、作者及創作背景
朱利斯·德梅爾斯曼(Jules Demersseman)是一位杰出的長笛演奏家和作曲家,他不僅在長笛演奏上技藝高超,而且也是當時為數不多專門為薩克斯創作樂曲的作曲家之一。 德梅爾斯曼于1833年出生于法國。他從1844年開始學習長笛,并很快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12歲時,他就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獎項。憑借勤奮和鉆研精神,他迅速積累了扎實的樂曲創作基礎,并逐漸成長為一名作曲家。在浪漫時期,他與傳統的古典模式和限制個性的權威進行了斗爭。在創作樂曲時,他更傾向于個人主義和即興發揮,德梅爾斯曼的作品通常自由奔放,充滿即興性,能夠激發聽眾的無限想象。
《主題幻想曲》是德梅爾斯曼于1862年創作的,是一首薩克斯與鋼琴合奏的作品。它非常符合浪漫時期的音樂風格,強調演奏者情感的表達和精神世界的展現,能夠傳遞出演奏者內心的情感。這首曲子的主體部分流暢自由,常常包含即興元素,能夠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主題幻想曲》的旋律優美流暢,充分利用了中音薩克斯的音色和表現力,使得這首曲子深受人們喜愛。這首曲目是古典薩克斯演繹中的經典之作,在古典音樂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二、《主題幻想曲》的演奏分析
《主題幻想曲》對演奏技巧的要求較高,演奏者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演奏這首曲目時更有表現力。該曲曲式布局自由灑脫,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首曲子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采用主題與變奏的創作方式。樂曲在發展過程中多次變換節奏,并融入即興元素,以表現樂曲結尾時的激昂情感。下文從演奏者的視角出發,剖析這首曲子的創作意圖和音樂特性,并進一步明確在演奏過程中各部分技巧的應用。
(一)吐音技巧的運用
1.雙吐
掌握舌吐音技巧對于薩克斯演奏至關重要。演奏時,關鍵在于放松舌頭,然后用舌尖輕輕觸碰哨片,使其發出“tu”的聲音。雙吐技巧是在單吐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來的,通常通過嘴唇控制哨片的氣流或切斷氣流來實現,練習時通常使用“tu—ku”的音節組合進行練習,在舌尖發出“tu”音并收回之際,喉部立即發出“ku”音,形成連續的“tu—ku、tu—ku……”發音。雙吐技巧特別適合演奏快速的曲目,例如,在譜例1中展示的雙吐部分,演奏者在吹奏時需要特別注意氣息的穩定性。不穩定的氣息會導致音調變得松散,甚至產生不悅耳的“炸音”。因此,在嘗試雙吐之前,必須確保已經熟練掌握了單吐技巧,然后,逐漸將雙吐技巧應用到曲目的演奏中去,這樣才能夠運用自如,確保演奏的聲音平穩、音效均勻。
2.連吐
連吐演奏是一種薩克斯演奏技巧,它指的是在同一小節或連續幾個小節中交替使用連音和吐音。這種技巧在演奏中非常常見,為了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通過反復練習來掌握雙吐技巧。連音演奏要求演奏者在一口氣內完成連線標記的樂句或段落。這種演奏方式要求演奏者在連線的起始音使用吐音,而后續音符則依賴嘴唇的張合、呼吸的力度和指法的變換來保持音符間的流暢性。針對樂譜中的連奏部分進行演奏分析(譜例2)。
在譜例2中,“Agitato”表示一種激動和興奮的情緒,因此演奏這一部分時速度應該較快。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應該以慢速練習為主。在慢速練習時,第一個音要輕吐,而其他音符則要通過保持氣息的流暢來演奏,確保每個音符都清晰可辨,具有顆粒感。當慢速練習達到一定水平后,再逐漸加快速度。
(二)波音的演奏
波音,是一種裝飾音,它從主音符出發,迅速地向上升或下降至鄰近的音符,然后迅速返回原主音符,形成一種波動效果,演奏中其時值要計算在主要音符的時值內,其實波音與顫音很相似,不同的是,大多數波音只交替一次,而顫音需要交替很多次。波音可分為上波音和下波音,上波音是從主音開始,快速地與上方的二度音交替一次,然后返回到主音。相對應的,下波音的操作與上波音相反,它從主音開始,快速地與下方的二度音交替一次,然后回到主音。在樂譜中,這種裝飾音通常用一個小波浪線中間加一個短豎線來表示(譜例3)。
在演奏這一小節時,務必保障波音的均勻性,以十六分音符為一個單元,流暢地從主音過渡到上方二度音,然后再回到主音,形成一個完整的演奏過程。在練習波音技巧時,手指應保持靈活,避免僵硬,并且應該從慢速開始練習。只有在確認節奏和時值都準確無誤之后,才可以逐漸提高演奏速度。
三、《主題幻想曲》的難點以及解決方法
這首曲子的難點在于曲目當中的三連音演奏、半音階演奏以及結尾處的運指,同時,在演奏該首曲目時把控速度也是很重要的。
(一)三連音的演奏
三連音是一種音樂記譜法,它將原本應分為兩個相等部分的基本音符,改為均勻地分成三部分。這樣做可以避免產生類似前十六分音符或后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效果。三連音在這首曲目當中比較多,應特別注意吹三連音中最后一個音時,不能將之變短(譜例4)。
在樂譜中的3/4拍段落里,將半拍劃分為三個相等的部分,這種輕微的三連音處理手法將樂曲推向了高潮。在練習這首曲子的三連音部分時,起初應該慢慢地進行,掌握每個音區的旋律走向及節拍節奏。為了確保每個音符都能均勻地演奏,演奏者應該從慢速開始,然后逐漸提高速度。在演奏三連音部分時,充足的氣息是關鍵,它有助于避免節奏上的“錯位”感,保障音的流暢性。
(二)半音階的演奏
半音階也稱半音音階,是指在十二平均律中,12個音高,每兩個相鄰音之間相差半個音的音階形式。它在古典音樂作品中應用廣泛,在爵士樂的薩克斯演奏中,半音階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精通半音階,演奏者首先需要熟悉每個音階的指法,接著使用節拍器來進行節奏訓練,并在熟練掌握之后逐漸提升練習速度(譜例5)。
在譜例5中半音階的演奏范圍從低音的D#到E4,要能夠輕松地吹奏這一部分,就必須先掌握薩克斯半音階的基本練習。在演奏時,要特別注意半音階中,前后音符的平滑過渡。樂譜中的半音階,展現了一種即興演奏的風格,它的節奏和力度都是從慢到快、從弱到強逐漸變化的。
(三)結尾處的運指問題
隨著樂曲復雜性的增加,敏捷地移動手指變得非常關鍵。熟悉薩克斯演奏的人士都清楚,薩克斯的指法有多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在演奏時,選擇合適的、最簡單的指法對于順暢地過渡到下一個音符非常關鍵。如果總是使用同一種指法,隨著作品難度的提升可能會對節奏和速度造成不利影響。在這首作品中,除十六分音符外,還有不少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三連音和快速的半音階。為了完美地演繹這首曲子,必須精確地控制手指的運動,并保持正確的手型。正確的指法是演奏成功的基礎,它能夠減少練習時間并提高演奏的連貫性(譜例6)。
以樂曲結尾部分的指法為例,整個旋律主要由三十二分音符串聯而成。面對這樣的快節奏,應該先慢速熟悉樂譜,檢查樂譜中是否有特殊的音符或指法。在譜例6的第一個圖示中,對于譜中的?B,建議不要使用常規的指法,因為那樣會導致在演奏后續音符時手指變得僵硬,減緩演奏速度,從而無法將整個樂曲中推向結尾部分的急促感表現出來。在演奏時,手指應保持靈活,輕觸按鍵,巧妙地運用手指的控制力來完美地演繹這首曲子。
在音樂演奏中,情感的處理與個人的演奏經歷和經驗密切相關。樂曲的精彩之處在于展示技巧,主要表現在樂曲速度的控制上,從慢到快,再從快到慢,恰當地運用這些變化才能較好地演繹這首曲子,贏得觀眾的喝彩。然而,在需要延音的部分,演奏者必須保持音樂的延續性,切記不能急于推進演奏。樂曲的第一段是八個音一組,而第二段是四個音一組,特別要注意音組的劃分。在劃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重音的位置,因為沒有重音,就很難演奏出強弱對比的效果,因此需要反復體會和練習才能演奏得準確。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拓展自身的音樂素養,對這些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對樂曲風格的判斷力。另外,我們也需要通過由快到慢的練習來夯實基本功,提高手指的跑動能力。在課外,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練習二重奏、三重奏及四重奏,相互培養默契,在不同風格的樂曲中變換音色和找準音樂感覺。
結 語
通過對德梅爾斯曼的薩克斯曲《主題幻想曲》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我們不僅領略了這首作品的藝術魅力,也對薩克斯演奏技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德梅爾斯曼以其獨特的個人主義和即興發揮的風格,將浪漫時期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融入這首作品,使之成為經典的薩克斯曲目。通過對吐音技巧、波音演奏及曲目難點的分析,我們更加明確了演奏這首作品時需要掌握的關鍵技巧和解決方法。
演奏《主題幻想曲》不僅考驗著演奏者的基本功和技巧,更對演奏者情感表達和音樂理解提出了挑戰。它要求演奏者不僅要有扎實的技術,還要有深刻的音樂感悟力和表現力。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學習和演奏,演奏者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同時也能夠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在音樂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最后,我們應當認識到,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語言,它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觸動人心。《主題幻想曲》正是這樣一種能夠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作品。作為演奏者,我們應當不斷探索和實踐,將音樂的魅力傳遞給每一位聽眾。同時,我們也應當不斷學習和提高,以期在未來的音樂道路上,能夠更好地詮釋和演繹更多優秀的作品,為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建華.西方管樂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2] 里布曼.探究富有個性的薩克斯管聲音[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 楊巍.薩克斯管在演奏中的音色控制[J].文教資料,2011(13):79-81.
[4] 王鈞.淺談薩克斯演奏技巧與音樂內容[J].北方音樂,2010(8):32.
[5] 李江南.淺談薩克斯單吐雙吐與手指配合[J].大舞臺,2010(5):18-19.
(責任編輯:趙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