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中生群體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呈現出復雜化的特點。良好的班級管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班主任應抓好高中生品格形成與發展關鍵的“拔節孕穗期”,將品格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在遵循教育管理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資源和任務進行協調分配,進而高效地完成預定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目標,對學生的內在品格、行為能力進行培養。但在實際班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對品格教育重視不足的問題,部分班主任過分強調自身的領導與核心功能,認為教師是班級管理的唯一主體,出現了品格教育目標模糊、管理策略固化、管理主體單一、管理環境不佳以及管理評價欠缺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多主體協作參與機制難以構建,學生、家長等主體在品格教育中的參與度也相對不足,班級管理內容也局限在了學習層面,難以支撐學生在多樣化的班級管理活動中發展品格,無法獲得理想的品格教育成效,影響良好品格的形成與發展。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品格之光照亮學生的成長之路,班主任應探究在高中班級管理中落實品格教育的策略方法,將品格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 靶向品格塑造:精準錨定班級管理新航標
班級管理目標是班級管理的工作綱領,管理制度建設、班級文化建設、考核體系制定等工作的開展均需圍繞班級管理目標展開。為了在班級管理中落實品格教育,班主任應聚焦品格培養,在尊重高中階段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班級管理目標,將品格教育融入高中生在校學習與生活中,促進學生思維、情感、行為的全面發展。
品格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構成,是整體的、綜合性的存在,包括專注、明辨、有序、友善、感恩、誠實、愛國、責任、堅持、真誠、寬容、勤奮、創意、守信、謹慎、尊重、勤勞等方面。在目標制定中,教師要圍繞道德認知、情感與行為,結合班級管理具體內容設置目標,以引導學生形成特定品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判斷,并控制自己面對環境刺激時的行為。
比如,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較為迅速,其認知能力、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發展顯著,開始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具備更加鮮明的個性,對未來也充滿了憧憬。針對高中生群體這一特點,班主任可以設計“堅持不懈,一切皆有可能”主題班會活動,并根據堅持品格的培養需要制定相應的班會目標,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教育,激勵學生向著目標勇敢前進,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向陽而生。在目標設定中,教師要明確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是品格的內化,道德行為是品格的外在表現,根據品格形成與發展規律設計班會目標。
二、剛柔并濟:構建剛柔并蓄的品格導向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要善用班級管理制度與規則滲透品格教育,既要發揮制度規則的硬性約束作用,也要滲透柔性管理理念,在剛柔并濟的管理策略下對學生品格進行培養塑造。在剛性約束方面,班主任要注重班級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優化,確保班級管理工作有規可循,推動班級管理向標準化、規范化發展。在班級管理制度優化中,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管理目標,圍繞學習常規、紀律常規、考勤常規、行為規范、衛生執勤、班干部選拔制度以及獎懲等方面,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方式,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發揮班級管理制度對培養學生信任、有序等品格的價值。具體來說,在“行為規范”的制定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全員參與、平等協商的形式廣泛收集學生意見,使學生在思考、競爭與合作中發揮集體智慧、建立信任關系,既加深學生對在校學習與生活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的認識,也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確保班級行為規范能夠獲得多數學生的認同,保持制度的權威性,促進人人參與、人人遵守,培養學生的有序、誠信品格。針對違反班級行為規范的學生,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違規行為進行矯正處理,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適度獎勵,獎罰分明,培養學生品格。
在柔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在尊重班級規章制度剛性約束的同時,滲透柔性管理理念,幫助學生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培養友善、感恩、尊重的品格。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及活動的領導核心,承擔著管理和指導學生的職責、教書育人的任務,是班級管理重要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為了更好地發揮班級管理的育人功能,班主任要運用柔性管理整合資源、匯聚力量,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靈活性、親和力,更好地激活學生潛在的精神品格,推動學生自主管理的提質增效。比如,在對學生的作業管理中,班主任應堅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做好與學生群體以及個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工作,通過聽取學生反饋的信息了解學生在作業實踐中的問題與瓶頸,通過與學生平等地交換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尊重和關愛,以多諒解、少懲戒的方法緩解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逆反和抵觸心理,激勵學生自覺克服作業實踐中的困難,促進學生友善、堅持等品格的培養。
三、多元協同:創新多主體聯動的班級管理組織架構
品格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品格教育需要回歸“以學生為主體”的育人模式,發揮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并通過多主體協作管理發揚民主作風,促進班級管理提質增效。
第一,要構建民主管理機制,通過民主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塑造學生的責任品格。班級管理活動是一項師生共同參與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與學生均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主體,其中,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基本力量。為了實現民主管理,教師根據管理任務,將班級管理人員、權責進行科學組合,形成結構合理、層級分明、權責清晰的協作系統,讓班級管理各個主體平等協商、相互配合、共同處理班級事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建立競爭機制,通過實行班干部民主評議、定期民主選舉班委,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選擇組織能力、目標意識、責任心強且學生信賴的學生擔任班干部,使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與決策中,為學生提供發揮自主性和影響力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責任品格。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發揮班干部在品格教育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其他學生品格的塑造。
第二,要構建家校合作機制,強化班級外部聯系,獲取外在的監督與幫助。為了落實班級管理培育學生品格的作用,一是要構建家校合作機制,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暢通學校與家庭溝通聯系的渠道。班主任和家長可以依托家長會、家長開放日、電話訪問、微信家長群、家校聯系APP等開展互動交流,共同對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進行交流與分析。二是要注重開展家長培訓教育工作,借助家長課堂幫助家長了解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掌握正確的育人方法,明確自身在學生品格發展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三是要聚焦學生品格成長,實施協同育人。
班主任與家長要直面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道德觀念淡化、親子交流減少、學業任務繁重等問題,發揮家校協同合力實施班級管理,使家長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個性化的家庭教育策略,推動美好品格的形成,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切實激發品格教育工作的活力。
四、知行合一:以品格實踐驅動文化濡染的班級生態建設
文化具有潛移默化影響人、塑造人的作用。在品格教育中,班主任要以品格培養為核心,組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品格培養實踐活動,通過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厚植品格文化,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接觸社會、貼近成長環境,在文化的熏陶與影響下形成良好品格。
班主任不僅要在班會活動、日常管理中運用道德敘事法進行理論灌輸,也應運用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組織品格教育實踐,包括主題文化活動、勞動體驗實踐、榜樣學習活動等,使學生在親身感知、實踐體驗中規范言行,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的形成與發展。比如,班主任可以運用“社會大課堂”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到愛心義工志愿服務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制訂實踐計劃、自主參與體驗實踐、自主撰寫實踐心得,讓學生在關愛孤寡老人、維護良好城市環境、給環衛工人送愛心等社會活動中深入了解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況,推動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與責任行為的相互融合。再如,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模范人物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在走進模范人物展館、聽取模范人物主題講座的過程中體驗模范人物身上蘊含的良好品格,切實運用正面價值和榜樣示范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責任等品格,引導學生構建起個人成長、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的聯系。
五、動態評估:搭建品格教育持續發展的管理評價體系
品格的發展是個體的主動適應,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提升的過程。同時,班級管理也是一種動態發展過程,其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隨實踐而不斷改變、動態發展。為此,在實施品格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處理好穩定性和靈活性的管理,定期開展班級管理評價,檢驗品格教育的狀態與績效,并通過評價結果應用推動品格教育動態發展。
在管理評價中,首先要完善評價內容。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管理目標完善評價內容,針對學生在學習常規、紀律常規、考勤常規、行為規范、衛生執勤、班干部選拔等活動中的品格表現進行評估,實現品格教育結果的價值判斷。其次,要豐富評價主體。班主任要促進教師、學生、家長等主體的共同參與,制定評價標準、完善評價方案、開展品格教育評價,對學生的品格發展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加深各主體對品格教育的認識與理解。最后,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班主任要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在定性評價上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圍繞知、情、信、意、行等方面分析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品格表現,在定量評價中分析學生的學期末綜合發展成果。具體來說,班主任的評價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學習、生活、衛生、紀律、道德等領域,對學生的進步與成就進行評估。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評價結果應用,結合學生的發展成就、瓶頸問題等提供個性化指導與評價,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自我反思、自我規范中培育品格,逐漸突破自身的“最近發展區”。
總而言之,品格教育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幫助學生獲取終身成長與全面發展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班主任應將品格教育目標融入班級管理目標,根據管理教育規律制定管理制度規范、優化班級管理組織,與學生、家長等主體共同運用計劃、組織、協調、監督等管理措施實施班級管理,幫助學生獲取終身成長與全面發展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切實讓品格之光點亮學生的前進之路。
[參考文獻]
[1]余文正.新時代普通高中德育實踐:目標、內容與路徑建構—以甘肅省臨洮縣第二中學為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5):187-189.
[2]顧潤生,楊曉麗.在場境中浸潤品格在行動中提升能力[J].江蘇教育,2021(6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