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期是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數學和科學作為智力發展的重要領域,其啟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早期的數學和科學教育,幼兒不僅能夠初步掌握這兩個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精神,為他們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一、幼兒早期數學和科學概念啟蒙教育的相關研究
(一)啟蒙教育的內涵
要明白什么是數學概念和科學概念,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概念。關于“概念”一詞的界定,一般表示為對某種對象的看法或觀點。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一書中做了這樣的界定:1.概念是確定的意義。2.概念使我們的知識標準化。3.概念使我們具有類化的能力。4.概念幫助我們認識未知事物,使尚不完整的知識得到補充。也就是說,概念不僅是標準的意義和鑒別的工具,更是我們認知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依據。
幼兒早期數學概念的啟蒙,可以理解為幼兒能否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這取決于幼兒能否脫離具體事物特征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是幼兒早期認識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其主要價值并不在于獲取知識,而在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幼兒早期的科學概念啟蒙,則是在大量觀察的基礎上獲得的感性認識,是科學事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有研究表明,幼兒科學概念的形成對于兒童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以及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啟蒙教育的價值研究
幼兒時期是個體發展的奠基階段,這一時期的數學與科學啟蒙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人們逐漸認識到,優質的幼兒早期教育既承載著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使命,又蘊含著推動社會進步的深層意義。具體而言,此階段的教育不僅能充分激發幼兒與生俱來的探究欲望,更在數學思維建構、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及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系統性培育功能。
(三)啟蒙教育的實施途徑
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將幼兒作為數學與科學活動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數學生活化”“科學趣味化\"的本質內涵。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對兒童內心世界的深度聆聽與理解,促使教師實現教育理念從知識本位向生活化、趣味化方向的根本性轉變。
在提升教師對幼兒早期數學和科學概念啟蒙指導能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家庭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要明確,幼兒的數學概念和科學概念啟蒙活動既包括系統的、有計劃的集體啟蒙教育活動,也包括在家庭中借助幼兒生活經驗開展的非正式教學活動。這兩種啟蒙活動都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掌握數學與科學的學習內容。教師要將兩門學科各自的優勢進行結合,消除彼此間的教育分歧,從而助力幼兒數學概念和科學概念啟蒙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幼兒早期數學和科學概念啟蒙教育的實踐方法
(一)創設趣味性的學習環境
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例如,我們可以設計各種數學和科學游戲,如數字拼圖、科學小實驗等,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學習知識。或者,利用動畫、故事等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幼兒展示生動的數學和科學現象,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遠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為了讓幼兒在未來可持續地學習數學,在生活中靈活地應用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即發展幼兒的過程性能力,其中包括問題解決、推理與驗證、交流、聯系和表征等五項內容。良好的數學過程性能力,對兒童的創造批判思維、學習動機、自我效能、自信和自尊都有著正向影響。
(二)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
幼兒的思維以直觀為主,主要通過感知、動手操作,以及直接經驗來理解和認識周圍事物。教師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是實物演示與探索,幫助幼兒直觀地感受世界。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如石頭、樹葉、花朵等,讓幼兒通過觸摸、比較、分類,學習形狀、顏色、大小等基本科學概念。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杯子、碗、勺子等,進行數量計算、大小排序等活動,使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二是動手操作與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利用積木、磁力片等材料,鼓勵幼兒自由搭建,培養他們的空間感。設計簡單的科學實驗,如水的沉浮、顏色混合等,讓幼兒親手操作,觀察現象,理解科學原理。
三是游戲化學習,激發幼兒的興趣與動機。設計或選擇包含數學和科學元素的益智游戲,如拼圖游戲、記憶游戲等,鍛煉幼兒的空間認知能力,提升他們的注意力。
(三)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專注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所以從幼兒階段就應該重視。幼兒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迅速,可塑性強,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品質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幼兒逐步建立起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進而培養起穩定的專注力,這對他們的成長有深遠影響。
一是采用互動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問答互動,保持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或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參與到數學和科學的學習中來。例如,讓幼兒扮演科學家進行實驗,或扮演商店老板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
二是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幼兒學習時,應盡量減少周圍的干擾因素,如關閉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以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注意力特點,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避免過長或過短的學習時間導致幼兒失去興趣或注意力分散。
三是及時給予鼓勵。當幼兒表現出專注和進步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如幼兒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獎勵他們小貼紙或小玩具,以激勵幼兒更加專注地進行學習。
(四)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學習
學習數學和科學,需要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提出問題、觀察記錄,以及交流與分享,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是激發幼兒提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并根據已有經驗或觀察結果提出問題。我們可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如“你覺得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會怎樣?\"等,幫助幼兒形成問題意識和假設能力。
二是引導幼兒觀察與記錄。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記錄則是將觀察結果轉化為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實驗或自然現象的同時,應鼓勵他們用圖畫或符號等方式進行記錄。通過觀察記錄,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學現象和數學規律。
三是鼓勵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交流與分享是探究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幼兒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聽取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通過交流與分享,幼兒可以拓寬視野、深化認識,同時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五)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
數學和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和科學知識。例如,利用購物、烹任等日常活動來教授數學計算,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加減等基本運算,或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現象,如天氣變化、植物生長等,從而讓他們了解科學原理。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六)提供個性化教育支持
每個幼兒的學習方式和進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支持。例如:對于數學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具挑戰性的數學題目,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對于對科學特別感興趣的幼兒,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科學實驗機會,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時,我們還應關注幼兒的學習困難和需求,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確保他們能夠跟上學習進度,并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幼兒早期數學和科學概念的啟蒙,不僅為幼兒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更是他們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通過創設趣味性的學習環境、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學習、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以及提供個性化教育支持等措施,我們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在數學和科學領域的成長與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為他們的成長和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興平市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