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召開媒體吹風會,4個AI特色產業園集中亮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實現“雙千突破”,即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相關企業突破1000家,同時算力規模達到了8700P。2025年,成都力爭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增速超30%。
從智慧醫療到智能制造,從多款行業領先的大語言模型,到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哪吒2》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一場由AI驅動的變革正在成都各領域深度滲透,為現代化治理和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在天府絳溪實驗室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們正在對自主研發的一款多模態大模型進行內部測試。
“不同于現有的通用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多模態理解等方面有更明顯的優勢,將成為拓展人工智能應用的關鍵基石。”天府絳溪實驗室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產研部部長張楠欣介紹。
2024 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同比增長39%,在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運行評估中獲評優秀,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第二方陣、西部第一。
“在研發過程中,我們同步推進邊緣算力、算力互聯等硬件研發,通過芯片設計與模型結構的深度匹配,實現更高效、更低耗、更安全的計算系統。”她說。
據介紹,成都培育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模型,其中8個已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比如,成都海藝互娛科技有限公司的“海藝繪畫大模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模態產業通用大模型等。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并未止步于大模型研發,還在不斷升級算力基礎設施,夯實人工智能生態底座。
成都智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將算力優勢與DeepSeek應用需求深度融合,在DeepSeek蒸餾系列模型高效微調、推理部署等方面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技術支撐。目前,全市已建成9個大型算力中心,算力規模突破10000P,服務范圍覆蓋千行百業,有力地推動了工業智能化升級和城市精細化管理。
2025年3月18日,成都交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攜手圖靈新訊美(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推出“算力超市”amp;AI+生態產品。
據介紹,該平臺通過激光雷達、雷視一體機等設備實時采集交通數據,再利用高速網絡設備確保數據快速傳輸。借助邊緣計算盒子、GPU渲染服務器等設備,數據可以在本地快速分析和處理。通過對象存儲服務器等設備,海量數據得以安全存儲,并應用于交通信號優化、擁堵預測等場景。
從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據成都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79億元,同比增長39%,在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運行評估中獲評優秀,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第二方陣、西部第一。
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成都構建了一套全面且細致的政策體系。
2024年5月,《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 年)》出臺,從產業布局、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等多個維度進行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任務。按照計劃,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總體目標為:到2026年,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算力規模達到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2025年6月,《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發布,從支持算法工具源頭創新、支持算法創新轉化、支持算法首試首用等九個方面給出具體政策措施,激勵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成都的人工智能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形成集群效應,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在四川天府新區,通過算力產業專項支持政策,人工智能企業在大模型孵化、算力補貼等方面均得到實質性支持,成都科創生態島成為主陣地。
“長期以來,成都科創生態島聚焦人工智能等全市重點發展產業,積極培育‘鎮園之寶’。”成都天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科創生態島已吸引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浪潮云科創中心等多家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入駐。其中,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于2024年10月發布“貢嘎一號”,這款超輕量級人形機器人自重僅25公斤,創造了行業內的多個紀錄,最新迭代產品將于6月面世,可應用在家庭康養領域。
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校企協同創新的人才培育體系。政府搭建橋梁,高校深化產學研合作,企業提供實戰場景,已形成“教學-研發-應用”閉環生態。其中,2024年4月,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獲批成立,該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電子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與騰訊、華為等企業及科研院所為合作單位。
“騰訊期待與四川一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人工智能特色方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騰訊公司副總裁兼西南區總經理蔡光忠表示。
在成都明途科技的實驗室里,麻辣燙數字人正用四川方言介紹地方美食;成都數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缺陷檢測領域大模型,讓精密器件瑕疵無所遁形。成都的人工智能應用呈現出廣泛而深入的融合態勢,在多個領域綻放光彩。
近期,成都人工智能企業曉多科技宣布接入DeepSeek-R1和DeepSeek-V3大模型,與自研XPT模型強強聯合,將為電商商家帶來更高效、更智能的銷售服務解決方案。
“升級后的AI智能回評功能實現了質的飛躍。”曉多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更加精準地識別買家情緒和評價要點,系統可生成更具人性化和溫度的回評話術,可像真人客服一樣,根據不同情況給出恰當回應,有效提升買家服務滿意度。
聚焦“場景應用”,成都“人工智能+”正在走向更深更廣的領域。
在成都市高新區的30多個居民小區里,高、低壓配電室內安裝的智能終端,讓原本需要人工管理的配電房升級為無人值守。這樣的改變,可以實時掌握用電需求,讓電力調度更加科學合理。
在醫療領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黌醫”醫學大模型接入DeepSeek后研發出“睿兵Agent”,深度融合臨床醫學專家實踐經驗、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聚焦消化領域,可實現健康知識普及、疾病全程管理、科研輔助支持三大功能。
在教育領域,成都已遴選首批35所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學”試點,從資源開發、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等多維度進行實踐探索,推動學校精準教學、減負提質。
在交通領域,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便可乘坐“成都造”自動駕駛車輛出行。
在公安領域,成都公安部門將與企業共同推動機器人在智慧警務場景及智慧城市中的應用,提升警務工作效率……
“2024年,成都的AI產業吸引了超過千家企業,核心產業突破千億級規模,并實現了近40%的同比增長。在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工程與AI技術革命的雙重利好下,作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正以超算、智算、云計算等多元異構算力為支撐,打造西部算力高地的同時,加速推動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聚鏈成群。”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常務副主任,成都超算運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建波表示,中心已構建起每秒數十億億次的算力底座,并深度融入城市科技創新生態。未來,將持續發揮計算引擎的作用,為成都的AI產業發展貢獻超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