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貫徹落實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全民閱讀活動”自2006年開展以來,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等部門的共同倡導下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活動規模逐漸擴大,內容以及方式不斷充實,影響也日益擴大。在科技飛快發展的今天,數字化閱讀也越來越普遍。數字化閱讀具有閱讀更加便捷、閱讀內容更加豐富等優點,但也造成了碎片化和淺層化的閱讀現象日益顯著,閱讀時非常容易分心。隨數字化閱讀和傳統閱讀相結合成長的大學生群體的閱讀特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這種變化,作為大學生閱讀推廣工作主要陣地的圖書館,如何做好大學生的閱讀推廣工作成為圖情領域的一個關注點。
1國內大學生閱讀推廣研究現狀
為了對目前國內大學生閱讀推廣有關的研究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筆者將CNKI(中國知網)作為數據來源,通過檢索式“
閱讀推廣’AND SU σ= σ ‘大學生'”進行檢索,最終獲得了2060篇與大學生閱讀推廣有關的研究文獻,發文年度分布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國內對于大學生閱讀推廣有關的研究起步于2008年,2019年達到高峰,之后發文量雖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年度發文量均在百篇以上,說明大學生閱讀推廣的研究還是很受業界關注。國內學者在閱讀推廣領域已經有了很多成果。這些成果主要聚焦于不同部門(包括地方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所實行的閱讀推廣活動及其模式的應用,他們不僅深人探討了各類圖書館的推廣實踐,還為優化閱讀推廣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證分析,比如胡洪武等1的論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與優化策略研究》,經莉等[2的《基于文化傳承視角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探析》。
2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閱讀推廣
許多學者都曾定義閱讀推廣,雖然不同學者對閱讀推廣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和最終要得到的結果都是促進全民主動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全民閱讀素質。本文采用李曼3的定義,其將閱讀推廣概念歸納為,讓本地區每一位具有閱讀能力的人,加入社會閱讀活動中,培養人們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普及社會閱讀風氣,促進全民閱讀而進行的一切活動或者行為的總和。
2.2 SIPS模型
SIPS模型(Sympathize,Identify,Participate,Shareamp;Spread),在2011年由日本廣告公司電通株式會社提出,是用戶消費行為模型中的一種,是在社交媒體時代用戶消費行為分析的工具。該模型分為4個階段:共鳴、確認、參與、共享與擴散(Sympathize,Identify,Participate,Shareamp;Spread)[4」。第一個階段是Sympathize(共鳴),產品信息只有激發消費者的共鳴,消費者才會與企業進一步產生交流和互動;第二個階段是Identify(確認),在這一階段,消費者會消除對產品的不信任感,通常會通過確認引發自己共鳴的產品是否有價值;第三個階段是Participate(參與),消費者參與一系列行動后,極有可能發生購買行為;第四個階段是Shareamp;Spread(共享和擴散),良好的消費體驗促使消費者自發進行產品分享和傳播,產生二次推廣。
2.3SIPS模型應用于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的可行性
用戶消費行為模型自1989年AIDMA模型提出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進到AISAS模型再到SIPS模型,已經形成了一種成熟的理論框架,能夠為大學生閱讀推廣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2.3.1SIPS模型本身的應用價值
就模型本身來說,目前國內研究學者已經將SIPS模型應用于各個研究領域,包括短視頻營銷行業、美妝行業、數字推廣行業、企業營銷行業等。模型具備非常廣泛、非常成熟的應用基礎,能夠為閱讀推廣的研究提供參考。SIPS模型的4個階段將大學生看做是消費者,來探究如何進行閱讀推廣激起大學生的共鳴,如何實施策略來消除大學生的不信任,如何開展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如何實現共享和擴散,從而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大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
2.3.2 SIPS模型對閱讀推廣主體的價值
就本文研究的閱讀推廣主體——圖書館來說,范新容[5在《面向高校學生的“大閱讀推廣體系”建構:緣起、策略與啟示》中提到大學生不容樂觀的閱讀現狀,除了學生自身所面臨的困境外,與高校圖書館現有推廣工作的推廣主體、推廣內容過于單一,推廣整體規劃不夠,沒有辦法很好地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很大的關系。為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深入大學生群體,建立細分用戶圖像,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SIPS模型正是通過剖析消費者心理來激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更進一步地完成消費行為。因此,將SIPS模型引入大學生閱讀推廣研究,能夠更好地幫助圖書館利用大學生心理來挖掘其閱讀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活動。同時,SIPS模型關注閱讀推廣活動的傳播與擴散,促進校園閱讀氛圍的形成,能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實現常態化閱讀。
2.3.3 SIPS模型對閱讀推廣對象的價值
對于本文所研究的閱讀推廣活動對象—大學生來說,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只是單一的傳輸閱讀推廣活動相關信息,如活動開始時間、開始地點、開始形式等,活動內容千篇一律,并沒有切實關注到大學生的需求。這就造成大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很強的參與意愿以及參與感,有些學生甚至只是完成任務,走一遍活動形式。
SIPS模型打破了傳統的用戶消費行為模型單向信息傳遞的模式,SIPS模型注重商家和用戶以及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互動。利用SIPS模型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借助各種媒體來與大學生進行互動,精確定位大學生的閱讀活動偏好、閱讀需求等,增強大學生的閱讀推廣活動參與感,為大學生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因此,將SIPS模型應用于大學生閱讀推廣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打破傳統的閱讀推廣單向信息輸出、被動信息接收的模式,能夠更加精準地定位大學生的閱讀需求。
2.3.4SIPS模型有完備的技術保障
目前,眾多數據處理方法及算法都支持運用SIPS模型精確解析用戶要求,各式各樣的閱讀終端與網絡媒介持續發展與完善,如智能推薦機制、便攜式閱讀軟件等都可以為各種推廣活動提供便利,為表達新知的高校群體有效溝通提供條件,為基于SIPS框架的大學生閱讀激勵計劃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
3大學生閱讀現狀總結
在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成年國民對于傳統紙質閱讀載體的閱讀率相較于前幾年都有所下降,而對于新媒體時代下的數字化閱讀方式如網絡在線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以及Pad閱讀等閱讀率有所上升[。本次調研以總結大學生閱讀現狀和大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的了解為自標,設計調查表并實施,調研樣本聚焦大學生群體,問卷借助問卷星平臺進行分發,問卷調查樣本概況分析如表1所示。調研問卷于2024年3月發布,截至2024年4月20日累計收回507份。

本文通過問卷調研發現大學生閱讀存在閱讀時間短,閱讀量少,且主要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和考試、考級來閱讀,閱讀最多的書籍為小說類、文學類,閱讀偏向無計劃性,數字化平臺越來越受歡迎但是也造成了大學生的注意力經常被打游戲、刷視頻等轉移的現象。
結合文獻、網絡調研分析以及圖書館工作實際,本文認為目前大學生閱讀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閱讀目的性、功利性強
許多大學生為了個人發展將閱讀的目的放在考證、考試等方面。有些大學生為了就業時多寫幾項技能提升成功率,將平時的閱讀重心全部放在考證、考級方面;有些大學生則是為了升學,將平時的閱讀重心全部放在出國留學、研究生考試等方面,而完全忽略了個人素養的提升和專業知識的提高。當然進行考證、考級和考試方面的閱讀也可以提升個人能力,但長此以往會導致大學生的知識面變狹窄、求知欲望和閱讀欲望都會降低。將閱讀重點都放在和個人前途息息相關的各方面,不利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社會也會越來越缺少復合型人才。
3.2 閱讀內容消遣化
目前,手機、平板、電子閱讀器等各種閱讀載體層出不窮,抖音、微博、掌閱等各種軟件也越來越多,在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信息也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而在此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并沒有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而是將閱讀目的逐漸轉變為娛樂消遣,他們熱衷于刷短視頻、看電影、交友以及看最近爆火的爽劇等。同時,在紙質閱讀方面,大部分大學生也偏向閱讀散文、小說類書籍而不是專業類、科學類書籍。
3.3閱讀層次淺層化
從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上來看,大部分大學生每天平均閱讀時間和每月平均閱讀量都很少,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待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不高,且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及短視頻的流行,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閱讀都停留在淺閱讀和泛閱讀上。一部分同學經常會被短視頻、游戲等分散了注意力,只留一小部分時間找尋自己想要的資料;還有一部分同學對閱讀并不感興趣,根本不知道閱讀什么書籍,沒有目的性地隨意瀏覽閱讀。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導致大學生所獲知識變得零碎,并且久而久之會徹底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獲取知識無法形成系統,對知識的理解也只會停留在表層。
3.4閱讀意識不足
從調研相關統計數據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意識并不強。新媒體時代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大學生度過了緊張的高中時代,來到大學,各方面相較于高中來說都輕松了許多,這也導致許多大學生更加追求輕松的生活,在學習上并沒有制定計劃的意識和執行計劃的毅力[8]。將閱讀計劃統計數據(有很多大學生會制定閱讀計劃,但是并不能夠很好地實施,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并不會制定閱讀計劃,有一些大學生會考慮制定閱讀計劃,只有少數大學生會制定閱讀計劃并很好地實施)與閱讀時間、閱讀內容以及閱讀目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都較低,閱讀內容消遣化、目的功利性)結合,可以更進一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意識較低,對閱讀意義的理解也存在較大的偏差。
3.5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積極性較低
通過調研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等方面的數據,可以發現當前的活動存在沒有很好地激發大學生閱讀興趣,圖書館舉行的活動依然存在著策劃不足、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內容雜亂無章和推廣宣傳力度顯弱等問題。當今游戲和視頻等多元化的內容層出不窮,娛樂性較高的電子內容使得傳統的推廣活動更沒有辦法很好地激起大學生對閱讀的熱愛,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較低。
4基于SIPS模型的大學生閱讀推廣策略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大學生閱讀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大學生對閱讀仍抱有積極態度,多數大學生認同閱讀活動的重要性。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閱讀素質,優化閱讀推廣活動至關重要。本文引入SIPS模型,針對閱讀活動設計實施方案。
4.1Sympathy:引起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共鳴
消費者行為理論已超越傳統AIDMA框架,轉向更受學術界推崇的SIPS模型。這種轉變在眾多領域內均有體現且均有引用,關鍵在于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思維,旨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閱讀推廣活動能否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是直接決定活動成效評估的關鍵性因素。
4.1.1建立細分的大學生閱讀群體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閱讀行為變化十分明顯,表現為閱讀方式多元化、多維化,目標性閱讀和無目的閱讀并存。不同年級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各不相同,同一年級的大學生也會出現差異化。因此,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模式難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是當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高校圖書館需要在充分的用戶調研基礎上細分大學生閱讀群體,從而明確不同的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閱讀特點和閱讀需求,然后針對不同的閱讀群體制定不同的推廣活動。比如針對課余時間較充裕且不熟悉圖書館的低年級用戶群體,制定的推廣活動需更加注重活動的體驗感,內容要更加生動有趣,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針對課余時間較少的群體,要利用他們的課余碎片時間開展推廣活動;針對大學生中出現不愿讀書的情況,可以通過設置閱讀嘉年華征文大賽等有激勵性的推廣活動來激發他們的閱讀動力。總之,目的就是通過更科學合理地對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內容進行策劃定位,更好地觸發目標對象的共鳴,提高大學生參加閱讀推廣活動的主動性。
4.1.2 精選優質的推廣活動內容
定位到目標群體的閱讀需求之后,為使閱讀推廣活動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需要注重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屬性,包括閱讀推廣活動在閱讀選擇、閱讀反饋、閱讀形式、互動模式與空間氛圍等方面的屬性[9]傳統閱讀推廣活動成效平平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充分重視活動內容的特質。活動中,大學生往往缺少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再加上推廣內容與學生興趣不匹配,難以激發其情感共鳴。因此,作為閱讀推廣的核心機構,圖書館應當致力于提供高質量、貼近學生興趣的閱讀推廣活動內容,以此縮小與大學生群體之間的距離,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比如,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桃李丹心書簡琴韻”主題活動,活動形式包括通過圖片展、書展、國學電子資源展等靜態展示,借助圖片、文字的力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朗讀亭共讀活動,借助音樂、詩詞朗讀等音頻、視頻的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促進“無聲”文化和“有聲”文化的交融[10]。這些活動豐富了活動內容屬性,幫助讀者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愛上中華傳統文化,最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4.2Identify:消除當代大學生的不信任感
當閱讀推廣活動喚起學子們的共鳴之后,預期目標學生群體便會對相應的活動予以核實,大多數學生基于考察活動組織者以及活動舉行頻次、活動成效等方面評估該活動是否契合個人需求,閱讀活動是否值得信賴,是否有益于自我。
4.2.1成立專門的閱讀推廣活動工作部門
考慮到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閱讀狀況面臨的挑戰,處于閱讀推廣核心地帶的圖書館需要積極做出應對,成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有系統地策劃和執行閱讀推廣項目,保證活動能夠高效、有序進行。專項閱讀推廣部門應調研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不斷收集分析當前學生的閱讀狀況,各種閱讀推廣計劃宣傳、實行、參與情況以及閱讀喜好等,此外還要定期舉辦員工培訓,不斷提高館員閱讀推廣專業水平、職業素養和服務水平,以更專業的視角推動閱讀推廣事業[11]。閱讀推廣部門也可以與各大媒體、各大組織、與校內多方團體及管理層建立合作關系,開展一些更為有趣、更加大型的閱讀推廣活動來吸引大學生參與,不斷打響知名度,在大學生心中形成一種“品牌”,大學生今后看到閱讀推廣部門發布的閱讀推廣活動就會產生“品牌效應”,從而更快地消除大學生在確認閱讀推廣活動時的不信任感。
4.2.2用完備的計劃和機制保障閱讀推廣活動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閱讀推廣的組織管理制度是指在圖書館體系層面,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管理機構以及與其管理過程相關的一系列制度的集合,對加強體系閱讀推廣活動過程的協同配合和推進體系閱讀推廣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12]在啟動閱讀推廣項目前,確保活動的成功實施需依賴詳盡的規劃及健全的運作體系,后者對于促進活動的廣泛傳播同樣至關重要。規劃階段需周密設計活動內容與形式,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諸如組建專項推廣部門,配備充足資源等基礎保障措施。同時,探討創建品牌活動的可行性,長期定時舉辦的系列性活動相較于零散活動,更能消除大學生的疑慮,迅速提升參與熱情。機制構建上,合理設定激勵機制是關鍵,通過引入獎勵措施激發參與動力。例如,參與活動可獲得實質獎勵,優勝者可贏得榮譽證書或者學分獎勵等,以此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吸引力及參與度。
4.3Participate: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參與度
在激起大學生群體的情感共鳴且消除了目標大學生群體的不信任感之后,通過有效的交流、互動來提高當代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
4.3.1依靠新媒體與大學生進行良好互動
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往往注重活動的意義,很少將其與大學生的互動放在重要位置考慮,這自然導致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新媒體時代線上平臺形式多且使用快捷,應該合理利用使之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使閱讀推廣活動更加有趣,吸引學生參加。如2021年國家圖書館和中國圖書館學會聯合開展的“百部經典校園行”活動,通過校園閱讀打卡、原著誦讀展示、微書評薦書、傳統文化知識競賽4種形式,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以電子書形式為主,具有較強的便利性。該活動利用線上傳遞音頻、視頻、書評等實現了活動主辦方與大學生的交互以及大學生之間的交互,提高了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利于活動的有效傳播,在幫助當代大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的同時,也促進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3]
4.3.2推出經典文化和專業文化主題活動
針對當代大學生閱讀目的功利化、閱讀內容消遣化、閱讀層次淺層化的閱讀現狀,可以推出不同主題的經典文化主題活動和專業文化主題活動。如金陵圖書館策劃并舉辦的“科學的南京”系列活動,此活動緊緊圍繞《科學的南京》一書,以南京共享圖書館為平臺,特邀一批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與科普團隊,帶領廣大市民讀者深度閱讀《科學的南京》,走進科普場館實地學習體驗,傳播氣候、地質、動植物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在聚焦科普閱讀的同時,幫助讀者從自然科學的視角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南京[14]。實行以主題為導向的閱讀推廣活動,可以有效減輕大學生在接納經典文化與專業知識上的障礙,而富含趣味的主題設計則將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此類圍繞經典文化與專業知識策劃的專題活動,有助于填補大學生課外知識結構中除備考、應試之外的空白,同時促使他們更深入地閱讀探索,從而全面提升綜合閱讀素養。
4.4Shareamp;Spread:實現閱讀推廣活動的共享、擴散
“Shareamp;Spread\"是SIPS框架的最后一個階段,對于閱讀推廣活動來說,朋輩之間的推薦更能吸引同齡人參與活動,從而改善當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當代大學生自主閱讀。
4.4.1豐富閱讀推廣工作模式
由調研資料可知,在數字化信息時代,電子閱讀逐步成為主流趨勢,當代大學生群體利用手機和平板電腦閱讀的比例不斷攀升,數字化瀏覽帶來的便利讓閱讀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成為現實。電子化閱讀和實體書閱讀兩種閱讀方式融合有助于閱讀推廣活動實現最佳效果。因此,實施閱讀推廣活動不應局限于實體活動,也不應只依賴網絡活動,閱讀活動應推進線上線下融合進行[15]。線下制作精美宣傳單、折頁或者紀念品等物品進行分發來實現活動的共享和擴散,線上則深度探究大學生閱讀偏好,利用網絡平臺優勢,比如創建特色視頻頻道發布短視頻以推廣閱讀,設立專題區域供有相同志趣的學生交流討論,構建專屬的閱讀空間來搜集學生反饋。借助這些模式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利用電子讀物設備如“易聽書”和“初讀軟件”等,執行網絡閱讀促進方案。
4.4.2 口碑推動大學生自主擴散
當閱讀推廣活動舉辦效果非常好,在參加的大學生中贏得很強烈的反響時,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就會自主將活動進行傳播,在朋輩中宣傳該活動。為了實現更好地共享和擴散,需要給活動建立好的口碑,可以通過精準定位大學生的閱讀興趣、精選優質的活動內容、推出主題導向活動、成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等來塑造活動的良好聲譽。高度關注,迅速響應,對活動反饋,也是提升口碑、激發大學生自發擴散活動的關鍵,同時應注意在舉辦活動后,收集參與者的反饋并不斷優化活動,由此催生正向循環,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除這些之外,還可引入激勵機制,如轉發、評論有獎,也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對活動進行擴散。
5結語
用戶消費行為SIPS模型在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主體、對象以及價值與技術支撐上均契合,SIPS模型完全適用于推廣活動。筆者所在圖書館已嘗試將SIPS模型應用于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續將繼續深人理論研究,并不斷付諸實踐,以期對大學生多元化的閱讀需求、閱讀喜好提供更全面性、更精準的指導。
參考文獻
[1]胡洪武,周華,周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與優化策略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6):36-39.
[2]經莉,趙鵬,趙娟.基于文化傳承視角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探析[J].新世紀圖書館,2022(12):41-46.
[3]李曼.閱讀推廣基礎理論研究進展和展望[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6):122,25.
[4]陳思.試論傳播效果評估工具與方法的演進:從AIDMA到SIPS的效果評估發展階段[J].中國報業,2013(6) :44-45.
[5]范新容.面向高校學生的“大閱讀推廣體系”建構:緣起、策略與啟示[J].圖書與情報,2022(4):124-128.
[6]呂冰玉.基于SIPS模型的高校圖書館短視頻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1):99-106.
[7]魏玉山,徐升國,拜慶平,等.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J].新閱讀,2023(5):29-30.
[8]郭文堅.淺談大學生閱讀現狀及推廣研究[J].名作欣賞,2021(12):33-34.
[9]唐瓊,莊嘉童.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1(9):77-85.
[10]何惠靜.高校圖書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實踐初探:以“桃李丹心書簡琴韻”主題活動為例[J].情報探索,2021(12):102-107.
[11]蔣文英.本科振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專業閱讀推廣的調查分析:基于廣西15所本科高校大學生專業閱讀調查[J].圖書館研究,2023(1):63-70.
[12]張偉.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閱讀推廣組織管理制度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2(5):24-30.
[13]龍春芳,董夢華.高校圖書館傳統文化經典閱讀推廣創新探索:以“百部經典校園行”活動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4(4):84-90.
[14]趙晴.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活動傳播策略分析:以金陵圖書館“科學的南京”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6):32-35.
[15]徐琰,費維娜.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困境及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8):4-5,12.
(編輯李春燕)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IPS model
XIAO Dan12,LIU Yaqing3,MENG Yue1,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O75OO0,China; 2.Library,Hebei University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 O750oo,China;3.Hebei Tianhai Network Engineering Co.,Ltd., Shijiazhuang O500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umer behavior model
SIPS to study how to carry out th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reading statusquoandthecomprehensivereading literacyof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to the realizationofuniversalreading,buildingalearningsocietyfurther.By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 Search,Network Survey,questionnaire surveyandcaseanalysis,this paper makesaninvestigation into thecurent reading situationof contemporarycolege students,including reading purposes,reading content of entertainment,reading level shalow,lacking of awarenessofreading,lowmotivationofinreading promotionactivities.Onthis basis,combined withthe SIPS mode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y forcollge students,including arousing the emotional resonanceof 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eliminating thedistrustof contemporarycollge students,improving theparticipation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realizing the sharing and spreading of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SIPS model; reading promo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