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繪本應用于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中,能解決傳統(tǒng)語言活動較為刻板的問題,以閱讀材料幫助幼兒積累語言經驗,并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近年來,繪本在幼兒教育中被廣泛應用,受到家長、教師的青睞。在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對繪本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能促使幼兒主動觀察畫面、思考情節(jié)、講述故事,以閱讀活動促進自身畫面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該積極應用繪本開展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探索繪本教學的價值,以繪本強化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未來開展更深層次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一、依據(jù)年齡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
激發(fā)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并立足興趣為幼兒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是提高幼兒閱讀學習質量的關鍵。幼兒期是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培養(yǎng)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精心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設計貼合幼兒閱讀興趣和需求的教學活動,能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主動投入閱讀學習。對此,在繪本素材選擇和語言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活動,以繪本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1.小班幼兒:捕捉興趣話題
將繪本應用于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激發(fā)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的閱讀能力有限,面對復雜的繪本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而對帶有“動畫”“生活”元素的閱讀材料較為感興趣。另外,小班幼兒的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常常會被一些新鮮事物所吸引。在繪本素材的選擇上,教師應該基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為其選擇故事簡短、情節(jié)緊湊、語言生動、圖畫形象的繪本素材,用恰當?shù)睦L本素材激發(fā)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對動畫片《小馬寶莉》較為感興趣,且部分幼兒對迪士尼動畫討論較多。教師可以基于小班幼兒的這一興趣點,為其提供《值得珍藏的小馬寶莉枕邊故事書》《愛花的牛》等繪本,將幼兒熟悉的動畫角色融入繪本學習,并通過繪本閱讀喚醒幼兒看動畫片的經驗,使其快速完成繪本閱讀。通過對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分析,教師發(fā)現(xiàn)他們對內容簡單的閱讀材料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可愛的鼠小弟》系列繪本為例,該系列繪本內容簡潔明了,以簡單、重復的句子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學習的機會,繪本中妙趣橫生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能快速激發(fā)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從生活視角觀察,還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喜歡與同伴討論自己家庭中的趣事。對此,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選擇具有生活元素的繪本,如《我的家最棒》《一家人》《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帶入其中,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閱讀繪本,主動與繪本展開互動,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為其后續(xù)的閱讀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2.中班幼兒:關注探究話題
中班幼兒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能獨立完成簡單的閱讀任務,主動講述繪本故事情節(jié)。不僅如此,該階段的幼兒在找到某一感興趣的學習話題后,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探究相關內容,深度學習行為也隨之產生。在中班幼兒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在繪本閱讀和一日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并結合繪本內容引導幼兒參與學習討論、分享閱讀感受,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表達想法,以師幼互動不斷激發(fā)中班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讓其在閱讀學習中獲取積極的學習體驗。在中班幼兒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減少直接經驗的給予,不再扮演“講故事的人”,而是讓幼兒觀察繪本,基于其語言學習興趣,讓幼兒成為“講故事的人”。
例如,《最好的面包店》這一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白兔”和“大灰狼”。在閱讀學習開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猜一猜,在這家面包店里,大灰狼師傅和小白兔學徒之間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通過提問激發(fā)其好奇心,并結合具體的畫面讓幼兒自主講述繪本內容。基于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教師讓其在自主講述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語言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中班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為其投放相應的繪本素材,使其在興趣的驅動下自主閱讀繪本,調動其語言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如此,教師觀察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對“自然”元素較為好奇,能主動探究自然科學知識,還會在戶外活動中向教師提出“太陽為什么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七星瓢蟲身上的斑點數(shù)量、大小是一樣的嗎?蚯蚓在地下做什么工作?”等有關自然科學的問題。基于中班幼兒這一探究興趣,教師可以為其提供有關自然的繪本,如《小水滴》《藏在森林里的生命》《你好,春天》《大自然的怪東西》,滿足幼兒對自然的探究欲望,讓其主動參與語言閱讀活動。在中班幼兒自主閱讀后,教師可以詢問其閱讀體驗及獲取的知識,讓幼兒分享閱讀發(fā)現(xiàn),提高其語言能力。
3.大班幼兒:尊重發(fā)展需求
繪本是一種特殊的兒童讀物,是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部分繪本甚至沒有文字,讓幼兒自由根據(jù)講述想象內容。在大班幼兒語言閱讀教學中,隨著幼兒眼界、能力、認知水平的提高,其在參與語言活動、繪本閱讀時會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能夠說出自己感興趣的閱讀話題。基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該遵循尊重幼兒發(fā)展的教學原則,耐心聆聽大班幼兒的學習想法,通過投放繪本、共同閱讀,滿足大班幼兒的語言學習需求。
5~6歲的幼兒正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面臨畢業(yè)與升學,有些幼兒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有些幼兒會抱有好奇的心理,時常詢問教師有關小學的問題。
針對大班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教師可以設計語言活動一—“我要上小學啦”,并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相關繪本,如《大頭魚上學記》《我愛一年級》《一年級,一點都不可怕!》《蚯蚓的日記》,讓幼兒通過閱讀完善語言活動,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此外,教師還可以關注大班幼兒的閱讀偏好和探究興趣。通過觀察大班幼兒在閱讀區(qū)的表現(xiàn),教師發(fā)現(xiàn)他們比較喜歡“社會生活”主題的繪本,便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如《真好!大家庭》《新來的鄰居》《忙忙碌碌鎮(zhèn)》《鄰居的驚喜》,滿足大班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
二、幼兒自主閱讀,啟發(fā)閱讀思維
在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中,繪本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一教學資源,鼓勵幼兒自主完成閱讀任務,并選擇繪本中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以詢問、引導的方式讓幼兒深度思考,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幼兒的閱讀過程,應該讓幼兒按照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及對畫面的理解,嘗試獨立講述故事的主線和細節(jié)。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有深度的閱讀問題,以啟發(fā)和引導為主,利用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讓幼兒在問題的驅動下,進一步探究故事的內涵和意義,以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進而啟發(fā)幼兒的閱讀思維,鍛煉幼兒的邏輯分析能力。
例如,《恐龍公交車》這一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畫面充滿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圍繞著幼兒熟悉的“公交車”開展語言閱讀學習。大大的恐龍公交車,恐龍嗷鳴的吼聲就是鳴笛;高高的長頸鹿公交車,乘客們能伸手摸到云朵;超快的獵豹公交車,乘客們仿佛在坐過山車;蹦來蹦去的袋鼠公交車,乘客們好像在玩蹦蹦床;帥氣的大藍鯨公交車會噴水,天空中出現(xiàn)一道美麗的彩虹。這些充滿創(chuàng)意的文字和圖畫,能激活幼兒的想象思維。在幼兒自主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講述自己看到的畫面,說說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公交車”,初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后,教師可以結合故事中的具體畫面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閱讀時注意細節(jié),對閱讀學習展開深層次探究。繪本的結尾提到“明天會是什么公交車呢?”會引發(fā)幼兒的思考,畫面中的窗臺上擺放著一排動物模型,教師可以提出“仔細觀察畫面,明天會是哪一輛動物公交車?”這一問題,讓幼兒發(fā)現(xiàn)“大象”,并鼓勵其猜測“大象公交車”的特點,以啟發(fā)性問題讓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對閱讀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
三、貼近生活主題,喚醒生活經驗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基礎。幼兒所獲取的學習經驗大多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立足幼兒的實際生活為其選擇貼近生活的繪本,能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閱讀學習中,在不知不覺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對此,教師可以為幼兒選擇貼近生活主題的繪本,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回憶、體驗并感知生活情境,以已有經驗形成更加深刻的學習記憶。
例如,《我居住的小鎮(zhèn)》這一繪本講述了一個充滿活力、豐富多樣的小鎮(zhèn)生活,能讓幼兒通過閱讀認識各種不同的職業(yè),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和了解不同職業(yè)的機會。繪本從兔寶寶的視角記錄了小鎮(zhèn)忙碌的一天。兔媽媽和兔寶寶出門了,在早餐廳吃了早餐,經過火車站,在街上買了一朵玫瑰,又路過了學校、偶遇了交通事故、去郵局寄了信,還去醫(yī)院看了兔奶奶…仔細看繪本中的細節(jié),各種場景匯聚了常見的生活景象。在繪本閱讀中,圖畫往往隱藏著許多細節(jié),幼兒需要認真觀察,進而深人了解故事情節(jié)。在本次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講述自己看到的畫面,并讓幼兒說一說“繪本中的小鎮(zhèn)生活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以生活主題繪本,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閱讀學習中,使其獲取別樣的閱讀體驗,在自主閱讀與對比分析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四、提煉核心句式,擴充語言經驗
部分繪本立足幼兒視角,設計了一些較為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簡單、重復的語句,讓幼兒快速掌握某一句式。在應用繪本設計幼兒園語言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分析繪本的語言特點,從中提煉關鍵詞語、核心句式,以引導、詢問等方式,讓幼兒不斷復述這些句式,在閱讀學習中擴充語言經驗。具體而言,部分繪本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描述性詞匯,還會結合畫面讓幼兒作比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通過畫面中的元素讓幼兒掌握核心句式,以句式提煉擴充幼兒的語言經驗,以繪本閱讀為幼兒的語
言表達增添色彩。
例如,《鼠小弟蕩秋千》這一繪本以簡單、重復的語句和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為幼兒帶來了閱讀樂趣。在這一繪本故事中,小鳥在蕩秋千,動物朋友們看到后都跑來了,大象、馬、獅子、海獅、豬都提出了“我也要蕩秋千!”的請求,小鳥認真地回答了每一位朋友:“ ×× 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直到鼠小弟來了,小鳥認真地看了看,說:“你很輕,也許能行。”這一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故事中的語句不斷重復,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故事中先后出現(xiàn)的動物角色體型大小不一,幼兒能在閱讀中直觀地了解高矮、輕重的概念。在語言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并引導幼兒說出核心句式。以大象先生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大象先生看著小鳥的秋千,會說些什么呢?”這一問題,引導幼兒說出“我也要蕩秋千”。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比“大象”與“小鳥”的體型,讓幼兒說出“大象比小鳥重、比小鳥高”,引出“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這一核心句式。在后續(xù)的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采取相同的閱讀方法,讓幼兒對比畫面中的元素,引導其說出核心句式,使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獲取全新的語言經驗,彰顯繪本教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文章對將繪本應用于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索,并對教學活動提出了幾點可行之策。繪本予以語言閱讀教學無限可能,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語言學習體驗,還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加大對繪本教學價值的挖掘力度,立足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其提供優(yōu)質、豐富的繪本閱讀資源,不斷提高幼兒園語言閱讀教學效率,以繪本創(chuàng)新教學,讓幼兒在快樂閱讀中獲取有效的學習經驗。
參考文獻:
[1]姜艷.以繪本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J]文科愛好者,2023(6):190-192.
[2]李霄霄.繪本潤童心閱讀伴成長[J].山西教育(幼教),2023(12):73-74.
[3]沈玉婷.以繪本為載體開展閱讀游戲化活動[J].讀寫算,2023(35):92-94.
[4」韓紅梅.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3(24):171-173.
[5」龐海燕.師幼互動原則下幼兒主動閱讀意識提升舉措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3(2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