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活動是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有效路徑,對幼兒的終身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將大班幼兒科學活動游戲化,既順應幼兒的天性,又能促進其多項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可以加強對游戲化課程的開發,以游戲化教學的優勢,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變為直觀、可操作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科學探究的樂趣,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一、優化科學學習環境,營造科學游戲氛圍
豐富、有趣的科學游戲環境能激活幼兒的探究心理,讓其帶著好奇走進學習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優化幼兒的科學學習環境,營造科學游戲氛圍,為后續開展科學游戲活動奠定基礎。
1.增添游戲素材,感知科學魅力
在優化科學學習環境時,教師要注重投放物質材料,可以在班級內各個區域為大班幼兒增添與科學相關的游戲素材,將實驗器材、模型、圖書等投放在不同的環境中,以環境帶給幼兒心理暗示,讓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初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感知科學游戲的魅力。
在投放大班幼兒科學游戲素材時,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思維發展階段和動手操作能力,為其準備適宜的科學游戲素材。首先,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利用生活材料的特點讓幼兒了解科學現象。例如,投放碎紙屑、塑料梳子,讓幼兒通過用梳過干燥頭發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紙屑來了解“靜電”這一科學現象;投放油、水,讓幼兒觀察“水油分離”這一科學現象。除此之外,布料、鹽、洗潔精等生活材料都可以作為大班幼兒的科學游戲素材,通過物質材料讓幼兒感知科學的奇妙。其次,教師可以從自然視角入手,以自然元素深化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認識。例如,投放樹樁、放大鏡,讓幼兒了解“年輪\";投放多個樹葉標本,讓幼兒了解樹木的種類;投放植物的種子,讓幼兒了解植物胚胎的特點。簡而言之,隨著不同科學材料的投放,大班幼兒能通過材料學習科學知識,其科學素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設計墻面游戲,突出游戲元素
要想讓大班幼兒感知科學活動的魅力,教師不僅要投放多元材料,還要為幼兒提供實驗操作的機會。科學知識蘊含在各個生活場景中,為了發揮環境的教育優勢,教師可以創設班級環境,利用墻面空間設計科學游戲,既能美化環境,又能突出科學元素,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科學知識的熏陶。
例如,在“滾動的小球”游戲中,教師可以在墻面上粘貼小球滾動的軌道,讓大班幼兒操作小球,通過對小球滾動速度、軌跡的分析,學習與力學有關的科學知識。又如,教師可以利用撲克牌在墻面上設計“花色分類”游戲,通過對紅桃、黑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的分析,讓幼兒體會科學分類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墻面上粘貼簡易時鐘,讓幼兒探索關于時間的科學知識;可以在墻面上投放“太陽系八大行星”拼圖,讓幼兒了解有關宇宙的科學知識。長此以往,隨著墻面科學游戲的豐富,大班幼兒會對科學知識產生較強的探究心理,后續的科學游戲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二、創設科學游戲區域,豐富幼兒游戲選擇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游戲化教學的有效路徑。在大班幼兒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科學游戲區域,將科學游戲活動常規化,豐富幼兒的游戲選擇。
1.話題延伸,布置游戲任務
教師選擇大班幼兒喜歡的科學話題,并對該科學話題進行延伸,能讓幼兒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參與科學活動,促進科學游戲質量的提高。話題延伸要求教師關注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捕捉其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靈活設計游戲任務,以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深入分析科學知識,有效增強科學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讓其在游戲中獲取積極的科學學習體驗。
例如,大班幼兒在閱讀繪本《光從哪里來》后,了解到有關光源的知識,并通過分析故事場景,學會區分自然光與人造光。在幼兒閱讀學習后,教師發現他們對光有較強的探索欲。為了讓幼兒對相關科學知識展開深度探究,教師可以設計科學區域游戲,提高幼兒科學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設計“皮影戲”游戲,讓幼兒借助光源與幕布操控皮影道具,通過游戲讓幼兒了解“光與影”的科學知識。教師還可以在科學區域內設計“小小科學家”游戲,為幼兒準備“光源表格”,讓其記錄在生活、自然環境中發現的光源,并總結光源的特征,以科學游戲加深幼兒對自然光與人造光的認識,提升其科學素養。
2.問題探究,豐富游戲項目
當大班幼兒對某一科學現象產生疑問,并形成了較強的探究意識,便會主動對科學知識展開深度探究,有助于其科學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大班幼兒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心理設計游戲項目,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其在游戲中主動探究科學知識,豐富科學游戲項目和幼兒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科學活動“植物的一生”結束后,大班幼兒會了解到植物“發芽一長葉一開花一結果一成熟”的過程,對自然科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幼兒提出“在植物生長葉片、莖的時候,它的根部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一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在科學區域內設計種植游戲,并利用塑料瓶讓幼兒完成種植活動,要求其觀察植物根部的生長狀態,以實踐活動促進大班幼兒對學習內容的探究,體現科學游戲的教育價值。
三、游戲融入教學環節,組織趣味科學活動
課程游戲化理念強調游戲活動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在大班幼兒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優化科學活動的流程,將游戲融人多個教學環節,對傳統教學活動作出創新,以游戲組織開展高效的科學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深人理解與記憶。
1.游戲導入,激發科學探究熱情
游戲導人,即教師根據所學內容,為大班幼兒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游戲開場,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利用游戲元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其后續的科學學習奠定積極的情感基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游戲,讓導人環節的游戲內容與即將學習的科學知識緊密連接,利用游戲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迅速走進科學游戲活動中,激發其對科學活動的探究熱情。
例如,“有趣的顏色”這一科學活動圍繞色彩科學展開,要求大班幼兒通過科學游戲活動了解“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調出多種顏色”。在本次活動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設計“魔術”游戲,自己扮演“魔術師”的角色,利用透明色卡引出科學活動的主題并對幼兒說:“歡迎來到魔術世界,我是今天的魔術師。仔細看我手中的兩張色卡,當我在心中默念神奇的咒語,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顏色。”教師隨機選擇兩張色卡,將色卡疊放,向大班幼兒展示混合后的顏色。幼兒的注意力被吸引,在科學游戲的引領下主動探究色彩的奧秘,后續科學活動也得以順利展開。
2.游戲講解,理解科學知識原理
在大班幼兒開展科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針對科學活動內容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幼兒獨立操作、自主感知,結合具體的游戲情境與實際體驗感知科學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向幼兒深入淺出地講解科學知識的原理,幫助幼兒構建清晰的科學知識框架,發揮游戲化教學的育人功能。具體而言,在科學活動進行到關鍵節點時,教師可以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其自主完成游戲。當幼兒直觀看到科學現象后,教師便可以借助游戲活動向其介紹游戲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將抽象的科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大班幼兒更好地理解與記憶科學原理。
例如,在科學活動“雞蛋漂浮”中,教師通過科學實驗讓大班幼兒了解到“鹽加入清水中能改變水的密度,鹽水的密度比清水大”這一科學原理。教師可以將游戲實驗交給幼兒完成,以神奇的科學現象幫助其理解科學知識的原理。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告知幼兒:“雞蛋寶寶想要學習‘游泳’,但是它怎么也無法漂浮在水面上。雞媽媽想到一個好辦法,將鹽倒進水中幫助雞蛋寶寶。小朋友們利用手中的攪拌棒和鹽,一起來幫助雞蛋寶寶吧!”隨后,幼兒便可以自主開展科學游戲,通過不斷加鹽,使水的密度發生改變,雞蛋也隨之漂浮起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科學游戲現象告知幼兒:“浮力通常與液體密度有關,鹽水的密度比清水大,雞蛋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自然就會漂浮起來了。”通過教師對科學游戲現象的講解,大班幼兒科學活動的質量得以提高,游戲化教學的價值也得以展現。
四、關注幼兒科學興趣,精準定位開發游戲
教師關注大班幼兒的科學學習興趣,精準定位其感興趣的項目并開發游戲課程,能保證科學游戲活動與大班幼兒的學習興趣相符,這樣不僅能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還能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為此,教師可以從“觀察捕捉信息”與“師幼共同討論”兩個視角出發,調查大班幼兒喜歡的科學游戲,并以此為線索設計游戲活動。
1.關注討論話題,設計科學游戲
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和表達欲強,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或詢問其他人一些問題。基于大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行為,并捕捉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根據其感興趣的科學現象或知識,設計與之相關的科學游戲,以此激發大班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在日常活動中對大班幼兒的觀察,記錄幼兒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及興趣愛好,記錄其對科學現象表現出的好奇或疑問,并將其作為教學線索。
例如,在戶外活動中,大班幼兒可能對“天空中云朵的變化”產生好奇,并提出“云朵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不同時間云朵的顏色不一樣?為什么有些時候看不見云朵?”等問題。基于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云朵大揭秘”科學游戲,要求大班幼兒通過觀察、記錄、查找資料,了解云朵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相關科學知識設計“云朵變變變”科學游戲。在游戲中,教師負責設計不同的天氣場景,幼兒負責扮演“云朵”。教師隨機向幼兒提出問題:“今天陽光很充足,云朵們都去哪里了呢?”幼兒聽見指令后推理出“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所以需要藏起來。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突然起風了,太陽公公躲起來了,馬上要下雨了,云朵們在哪里呢?”幼兒推理出“陰天,有烏云和厚云層”,所以需要聚集在一起。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的天氣場景,利用大班幼兒對“云朵”的好奇心,通過游戲讓其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實現科學活動游戲化這一目標。
2.詢問幼兒想法,師幼共建游戲
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詢問并傾聽幼兒對科學游戲的意見與想法,能保證游戲教學的質量,使幼兒在科學游戲中獲取更加積極的學習體驗。對此,教師可以與大班幼兒共同設計科學游戲項目,傾聽幼兒對科學游戲的想法,提升幼兒對科學游戲的參與感與創造力,確保科學游戲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需求和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開放式提問,引導大班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可以提出“大家對哪些科學知識感興趣?不同的科學游戲可以怎樣玩?”等問題,鼓勵幼兒自由表達、自主構建,讓其講述自己對科學游戲的想法。其次,教師要積極傾聽大班幼兒的計劃,關注幼兒的想法,并給予其積極的反饋,同時為幼兒準備其需要的科學素材,做好教學支持工作。最后,在了解大班幼兒對科學游戲的想法后,教師要與幼兒一起確定科學游戲的方案。在師幼討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將科學原理融入游戲”這一問題,引導幼兒圍繞科學知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從而有效提高大班幼兒的科學知識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文章探討了大班幼兒科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策略,基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多個視角出發對教學活動提出幾點可行之策。將科學活動游戲化,能讓大班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觀察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掌握科學知識,更能通過游戲實踐促進大班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提高。為此,教師要繼續深化對游戲化教學的探究,優化大班幼兒科學活動,以寓教于樂的科學活動讓科學的“種子”在大班幼兒的心中“生根發芽”,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曉艷.淺談大班幼兒科學活動探究興趣的培養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73-75.
[2」方艷.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幼兒科學游戲指導策略[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11):78-80.
[3]郟辰蕓.巧用低結構材料支持大班幼兒在科學區深度探究的策略:以大班科學區游戲“樹枝取物”觀察片段為例[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4):227-229.
[4」李坤.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實施路徑[J]幸福家庭,2022(1):160-162.
[5]沈佳燕.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大班科學區角活動的開展[J].幸福家庭,202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