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中,激勵策略是指采用多元策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方法。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指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工作。將激勵策略運用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信心、挖掘學生潛能等良好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要重視激勵策略的教學價值,以期最大限度發揮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激勵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價值
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勵策略具有情緒激勵和認知激勵兩方面的重要價值,旨在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
1.情緒激勵:激活學生內在動機與潛能
情緒激勵是指通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德育態度和德育行為實踐動力。在德育工作中,對學生贊美與肯定、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是情緒激勵的有效方式。通過多元激勵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情緒激勵,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激活學生的內在動機與潛能。
2.認知激勵:培養學生行為認知與自信
認知激勵是指通過深化學生對自身道德能力和價值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多元激勵策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學生自我調節情緒、自我反省德育品質的能力。
二、激勵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要求
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為了更好地發揮激勵策略的作用,班主任要深人了解激勵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要求,包括個性激勵與客觀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實時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
1.個性培養與客觀公允相結合
從激勵策略的運用價值出發,班主任要落實個性培養與客觀公允相結合的德育要求,充分發揮激勵策略的作用。從個性培養的角度來看,學生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其性格、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遵循個性培養的原則彈性設計激勵策略,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從客觀公允的角度來看,班主任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以維護教育公平。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照顧到每名學生的德育情緒,創造積極、和諧的德育環境。
2.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相結合
從激勵策略的運用形式出發,在運用激勵策略時,班主任要遵循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相結合的教育要求。在實際工作中,物質激勵能直觀調動學生的德育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動機;精神激勵則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給予學生精神層面的德育教育。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實時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
從激勵策略的運用時效來看,激勵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需要遵循實時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要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實時激勵能讓學生在關鍵時刻得到鼓舞,增強學生的德育積極性和自信心;長期激勵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合理的長期目標,引導學生為之努力。兩者相結合有助于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激勵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策略
在實施激勵策略時,班主任要圍繞德育的目標、任務、學情、資源和成果這五個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使激勵策略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1.依托德育目標,明確班級激勵意圖
德育目標是提升學生道德修養的具體體現,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段要求和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制訂具體、可操作的德育目標。如此,圍繞德育工作實施的激勵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朝著既定目標發展。在實施激勵策略時,班主任要先制訂德育目標,依托目標來明確班級激勵策略的運用意圖,從而對癥下藥,做好德育激勵計劃。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將德育目標分為道德品質、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學術成就等類型。確定德育目標后,班主任可以根據這些目標實施針對性的激勵策略。若德育目標為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激勵策略的運用意圖可以為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激勵策略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例如,在班級德育文化周“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活動中,德育主題的落點是“文明禮儀”,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禮儀行為意識。班主任可以根據德育主題和目標,明確本次激勵策略的運用意圖,設計如下激勵策略:(1)以推動學生自覺遵守禮儀規范為激勵意圖,創設文明禮儀情境;(2)以激發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興趣為激勵意圖,舉辦文明禮儀知識競賽;(3)以引導學生在實際行動中體驗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為激勵意圖,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活動。明確的德育目標和激勵策略運用意圖,能使激勵策略更具針對性,從而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依托德育任務,設計班級激勵策略
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布置德育任務是實現德育目標的具體途徑。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道德修養發展水平和德育工作進度,布置切實可行的德育任務。在初中階段,德育任務涵蓋“養成良好習慣”“參與志愿服務”“開展道德講堂”“組織社會實踐”等方面。班主任可以結合上述德育任務,設計相關的班級德育激勵策略,激勵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在設計激勵策略時,班主任要充分考慮班級德育任務的完成情況,按照策略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對個別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予以適當鼓勵,以保證激勵策略客觀公允、凸顯個性化。
例如,在“鋪墊愛國底色,誠育愛國良才”主題活動中,德育工作旨在達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弘揚民族精神的道德修養”這一核心目標。教師可以布置一系列指向德育工作的任務,并在任務中穿插如下激勵策略。
故事活動:開展“愛國故事我來講”活動,鼓勵學生講述愛國故事,涵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表揚,并在班級內進行宣傳,樹立典型榜樣。
競賽活動:舉辦“愛國歌曲大家唱”比賽,激發學生學習愛國歌曲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對于獲獎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
實踐活動:開展“愛國標語我來寫”活動,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愛國行為。對于創作出優秀標語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
志愿活動:組織“愛國主題志愿者”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為社會作貢獻。對于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
上述德育任務和激勵策略相結合,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3.依托德育學情,調整班級激勵策略
不同學生的德育基礎和需求存在差異,其學習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實施激勵策略時,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情有針對性地調整激勵策略,使激勵策略滿足德育工作的實際需求。班主任可以采取個性化、彈性的激勵策略。對于學習成績較好但道德修養有待提升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采取榜樣激勵的方式,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對于學習成績一般但道德品質優秀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其學習自信。此外,班主任要采取客觀公允的班級激勵策略,結合班級德育工作效果,調整班級德育激勵策略,提升德育工作育人實效。
例如,在“自尊、自立、自強”主題活動中,德育工作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尊心、獨立自主能力和自強精神。在激勵策略實施一段時間后,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對激勵策略進行調整。對于自尊心較弱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采取關愛激勵的方式,多關注、關心這類學生,多開展適合他們的德育活動,讓其在活動中感受到自尊、自愛的價值;對于獨立自主能力較差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開展一些團隊協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對于自強精神不足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布置具有挑戰性的德育任務,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班主任彈性調整激勵策略,能提升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德育工作質量。
4.依托德育資源,豐富班級激勵形式
德育資源是實施激勵策略的重要支撐,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課內外德育資源豐富班級激勵形式。適用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德育激勵形式包括榮譽激勵、物質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團隊激勵等。以榮譽激勵形式為例,班主任可以設立班級榮譽稱號,在班級內定期評選,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班主任還可以挖掘課外德育資源,聯合家長、學校舉辦德育主題活動,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也參與德育工作。結合課內外德育資源和豐富的德育激勵形式,班主任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激勵途徑。
例如,在“法治伴我行,規則樹新風”主題活動中,班主任可以結合法治教育的內容,設計多種激勵形式。班主任可以開展法治知識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法治意識。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頒發榮譽證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班主任可以舉辦法治主題演講比賽,讓學生從自身角度闡述對法治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對于獲獎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法治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模擬法庭,讓學生親身體驗法治的程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對于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志愿服務時長獎勵,并在班級內進行表揚。通過以上多元激勵形式,班主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德育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5.依托德育成果,開展班級激勵活動
德育成果是檢驗激勵策略成效的重要標準。在初中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班級匯報活動,展示學生的德育成果。在實施激勵策略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班主任還要加強與家長、科任教師的合作,共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此類成果匯報活動既能體現學生在德育方面的進步情況,又能激發學生持續努力的精神動力。
例如,在“繼承紅色傳統”主題活動中,班主任可以組織革命教育成果展示,讓學生通過海報、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在紅色革命教育中的收獲和成長。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開展德育故事分享會,讓學生在班級內分享德育故事和感悟,從而激發學生對德育活動的熱情。對于分享內容豐富、有深度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給予口頭表揚和精神鼓勵,使其成為班級中良好的道德榜樣。
綜上所述,文章對激勵策略運用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價值、要求和有效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激勵策略的運用能使學生在德育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挖掘潛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同時,激勵策略的運用要求班主任在個性培養與客觀公允、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實時激勵與長期激勵等方面做到融合同步,依托德育目標、德育任務、德育學情、德育資源和德育成果,設計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
參考文獻:
[1」張霞.核心素養下學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實踐路徑[J].天津教育,2023(33):34-36.
[2」劉甲.核心素養下學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實踐路徑探究[J].家長,2023(28):85-87.
[3]張天娥.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班主任工作路徑探索[J].甘肅教育,2023(17):54-56.
[4]秦保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初探[J].學周刊,2022(20):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