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作為幼兒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做好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能為幼兒提供更多趣味性的學習場景,以寓教于樂的學習模式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學習空間是幼兒開展學習活動的載體,不同的學習空間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其對幼兒能力提高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中,教師需要基于幼兒的發展階段,科學開發、合理設計,以學習空間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助力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基本呈現形式
在幼兒園教育中,學習空間的整體布局具有“以幼兒為本”的特點,一切學習空間都為了幼兒服務。利用不同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活動,能滿足幼兒多元的活動需求,且便于教師管理。下面將詳細探討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基本呈現形式。
1.班級內部學習空間
班級是幼兒開展學習活動、獲取學習經驗的主要場所。班級內部學習空間會根據不同區域的功能、活動特點劃分,旨在通過有限的空間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班級內部學習空間包含閱讀區、美工區、建構區、科學區、角色扮演區等基本活動區域,可以通過不同區域為幼兒提供多元的學習空間。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階段、學習需求,開發全新的區域,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契機。除此之外,班級內部學習空間還包含休息室、衛生間、衣物貯藏室等區域。此類空間圍繞“保育教育”展開,旨在通過具體的學習空間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掌握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能在特定的學習空間中學會照顧自己。
2.幼兒園內部公共學習空間
除班級內部學習空間外,幼兒園還有一定的公共學習空間。其中,綜合活動室是幼兒園學習空間的核心區域,適用于不同班級和年齡段的幼兒,能用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綜合活動室較大,能支持幼兒完成舞蹈、輪滑等室內體能運動,讓幼兒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活動,滿足不同課程對活動場地的需求。同時,公共大廳、走廊、樓梯間等空間也是公共學習空間的組成部分。公共大廳具備綜合性的教育功能,能根據場地為幼兒設計閱讀、建構、涂鴉等多個學習項目,同時具備混齡教育的功能。走廊、樓梯間等公共學習空間中的墻面設計、地磚顏色等元素皆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途徑。加強對此類學習空間的開發,能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與成長。
3.幼兒園戶外學習空間
戶外學習空間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帶來了無限可能,操場、草坪、體育器械區等戶外場地都是可以利用的戶外學習空間,為幼兒的學習與成長提供了更多選擇。戶外學習空間具有不固定、隨機性的特點,幼兒會主動開發戶外學習空間,自主展開學習。由此可見,戶外學習空間為幼兒提供了探索和學習的契機,科學利用戶外學習空間,創設多元的學習場景,能讓幼兒獲取豐富的學習經驗。此外,學前教育強調社會資源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在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中,教師要提高對社會資源的重視,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注重開發社會中可以利用的材料,以學習場館、文化基地等延伸概念,為幼兒拓展其他學習空間,豐富幼兒的學習途徑,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二、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策略
1.場域融通打造學習空間,拓展教育形式
場域融通是指將不同的學習區域或空間進行有機整合,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形成一個整體的學習生態系統。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室的界限,讓幼兒的學習空間更加開放、靈活、多元,通過開放性的學習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具體而言,在幼兒園班級內部學習空間的開發與設計中,教師可以將閱讀區、建構區、科學區、角色扮演區等不同區域進行有機融合,為幼兒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學習空間,并利用不同學習空間的特點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內容,促使其學會自主學習與探究,拓展教育形式。
例如,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幼兒通過一致討論,決定在班級中模擬社區生活,扮演社區中的不同角色。對此,教師可以詢問幼兒的活動想法,將不同的學習空間整合起來。幼兒經過討論相互交流了社區生活的經驗,提出了“閱覽室、游樂園、超市、醫院、警察局”等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班級中的各個區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空間?!吧鐓^閱覽室”需要有很多圖書,閱讀區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社區游樂園”需要有很多玩具,建構區的材料能滿足幼兒的玩耍需求;“社區超市”需要以百貨為主,美工區的材料和物品架剛好符合活動要求?;谟變簩Ω鱾€區域的分析,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調整學習空間,將不同的學習空間串聯在一起,以場域融通拓展全新的教育形式,通過對學習空間的調整、建設與利用,讓幼兒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場景中,在空間里愉悅、自主地游戲。
2.立足主題建設學習空間,豐富學習體驗
主題學習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發展階段確定學習主題,并圍繞主題開展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在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中,教師可以圍繞主題自由發揮,優化學習空間,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圍繞學習主題深度開發學習空間,根據不同學習空間的特點放置相關教具,讓幼兒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同時進行科學探究與藝術創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春節”主題活動具有文化性、互動性、教育性的特點,旨在通過主題活動讓幼兒認識到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了解春節的由來、傳統習俗和民間故事,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傳統價值觀念。對此,教師可以圍繞主題靈活調整學習空間,以濃厚的主題氛圍豐富幼兒的學習活動體驗。首先,在班級內部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中,教師可以以“春節”為主題,設計一面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主題墻,在墻上展示春節的由來、傳統習俗、民間故事,還可以在墻上粘貼幼兒制作的剪紙、窗花、對聯等手工藝品,營造節日氛圍。在區域活動的學習空間建設與利用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進行設計。在美工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紅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制作與春節有關的手工藝品;在閱讀區,教師可以擺放與春節有關的繪本,如《團圓》《小年獸》《過年啦!》《歡樂中國年》《灶王爺》等,讓幼兒通過閱讀了解春節;在角色扮演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與春節相關的服飾和道具,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體驗春節的氛圍;在建構區,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新年裝飾”建構任務,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其次,在主題學習背景下,教師要對走廊這一學習空間進行設計。教師可以在走廊懸掛各種春節元素的裝飾品,營造節日氛圍;可以設置一面“春節故事墻”,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春節的傳說和習俗;可以利用窗臺設計“互動體驗區”,讓幼兒通過猜謎活動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可以在“寫福字”區域提供毛筆與紅紙,讓幼兒嘗試寫“?!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傊處熆梢酝ㄟ^以上設計,充分利用班級內部和外部的學習空間,以“春節”為主題為幼兒打造充滿節日氛圍且富有教育意義的學習環境,實現學習空間的有效建設與利用,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同感,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功能統合融合學習空間,支持自主探究
功能統合,即將不同功能的學習空間進行融合,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學習環境,旨在為幼兒提供一個更加自由、開放和靈活的學習空間,支持幼兒自由探究與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園視為一個整體,將不同的室內環境進行整合,也可以將不同的班級進行整合,為幼兒打造一個全新的、綜合性的學習空間,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選擇不同的游戲與學習活動,促進多項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混齡教育實現小班、中班、大班學習空間的融合,以開放性的學習空間支持幼兒自主探究,促進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從而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實現學習空間的有效建設與科學利用。在混齡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中心,尊重每名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通過混齡教育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公共大廳等場地,為幼兒開發多功能學習區,確保學習空間可以容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共同參與活動。在學習空間資源的配置方面,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圖書、玩具、科學實驗器材等材料,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需求,并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主動與其他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合作。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功能整合實現班級與班級的連接,將兩個不同的學習空間組合在一起,為幼兒建設全新的學習場地。幾個班級同時開展活動,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自行選擇學習空間,這樣班級不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界限。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園視為一個整體,讓幼兒跨班級交流、游戲,以全新的學習空間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分享,以跨年齡段的學習模式,讓幼兒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學習空間。最后,教師要做好幼兒學習空間的基本建設。教師要在各個學習區域之間設置明確的標識和過渡區域,便于幼兒清晰識別并順利進入不同的學習區域;要為幼兒配備桌椅、儲物柜等設施,滿足幼兒的學習和生活需求。通過混齡游戲的開發,幼兒的學習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實現了小班、中班、大班學習空間的融合,不僅能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還能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4.延展概念拓展學習空間,拓寬學習途徑
延展概念,即將學習空間的概念拓展并延伸,開發全新的學習空間,開闊幼兒的學習視野。教師要打破傳統學習空間的限制,既可以將學習空間拓展到室外的自然環境,又可以拓展到社會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可能。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科學拓展戶外場地空間。針對部分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開發社會資源,借助公共場所建設全新的學習空間,利用社會資源為幼兒的學習活動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教師可以開發幼兒園戶外場地,以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廣闊、更深入的學習途徑。教師可以在園內設置“自然探索區”,將草坪、樹木、花園、果園、菜地等學習空間融為一體,讓幼兒有機會親近大自然,鼓勵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了解季節的變化規律,以特殊的學習空間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建設其他學習空間,利用墻體、沙地等為幼兒設置“藝術與自然創作區”,鼓勵幼兒開展戶外繪畫、自然材料創作等活動,為幼兒提供全新的學習空間,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為幼兒建設全新的學習場地。幼兒園可以與社區合作,利用社區內的公共設施,組織幼兒參與實踐活動,開闊幼兒的視野;可以邀請專業工作人員,讓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和價值;可以協同社會服務機構,組織幼兒參與環保清潔、助老助殘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開發戶外與社會資源,可以有效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是拓寬幼兒學習途徑、豐富幼兒社會經驗的有效路徑。教師可以加強對此類資源的整合,以豐富的學習空間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精心建設與利用幼兒園學習空間,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還能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幼兒的終身發展有著積極影響。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與技術手段的革新,幼兒園學習空間的建設與利用應該與時俱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空間布局,而是注重融入自然元素,基于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以充滿創意、安全舒適、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活動,為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以新穎的空間布局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研究共同體”專項課題——幼兒園全空間構建與兒童學習研究(Fjygzx23-205)。
參考文獻:
[1]鐘敏.幼兒園戶外體驗場:幼兒學習空間的新形態[J].學前教育研究,2023(1):87-90.
[2]酉俊霞.淺談基于兒童視角的學習空間創設策略[J].智力,2022(32):163-166.
[3]薛艷宏,張娟華.幼兒園學習空間創建的探索與實踐:“師幼創享”視域下[J].教育視界,2022(31):15-18.
[4」張皎紅.以兒童為中心的“靜思式”班級空間創設策略[J].遼寧教育,2022(20):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