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漫憶當年話讀書

2025-06-18 00:00:00尚永亮楊阿敏
名作欣賞 2025年6期

尚永亮,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主要從事貶謫文化與文學、唐詩學、傳播接受史、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方向的研究。國家級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曾先后擔任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文學院院長,為武漢大學二級教授、珞珈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人文社科委員會委員,日本京都大學、德國特立爾大學、巴黎第七大學等海外高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教育部高等院校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詩教學會副會長、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湖北省楚辭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大學語文學會名譽會長等。

楊阿敏:請您談談小時候的家庭生活情況及中小學學習經歷。

尚永亮:我是1956年生人,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母親不識字,父親早年讀過一點書,識字也不多,大概就是現在的小學程度。家里姐弟五人,姐姐是老大,下面四個弟弟,我是最小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家就父親一人工作,有幾年因身體有病,一直吃勞保,工資低得可憐。以微薄的收入,要養活五個孩子,還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生活的艱難,早年我在受教育方面也比較欠缺,比起一些書香子弟的同齡人,應該說差距很大。

1963年我上小學,到了1966年就開始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一直到70年代初,基本上就是在停課、復課、不斷鬧革命中度過的,所以沒有學到什么扎實的知識,這使我們與后來一些一起讀大學的年齡大些的同學有了很大的差距,他們有不少是老三屆的,受過完整的初中、高中時期的教育,而我們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文革”,學到的東西非常貧乏,就我現在的記憶來看,古代的詩文幾乎沒有接觸過。只是到了70年代,我讀中學的時候,正逢著“批儒評法”運動,柳宗元是法家的代表,毛主席又比較喜歡柳宗元,他曾經給郭沫若寫過一首詩:“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因為毛主席提到了柳宗元,提到了《封建論》,所以我們當時的中學課本油印教材便有了一個《封建論》的節選,還有一篇《捕蛇者說》,都是柳宗元寫的。

那時候書荒,課外也幾乎讀不到什么像樣的書。知道有個李白、杜甫,但是他們究竟有什么作品?沒有讀到過。大概在1972年,一個偶然的機遇,看到了郭沫若新出的一本書,叫《李白和杜甫》,感覺很新鮮。其中引了李、杜的一些詩,看后眼前一亮。記得郭氏在書中還寫了一首《水調歌頭》,其中有兩句:“借問李夫子,愿否與同舟?君打槳,我操舵,同放謳?!惫粼跁惺仲潛P李白,但現在看起來,那本書一味地揚李抑杜,有很多價值觀和學術上的問題,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卻不啻是一種古典的啟蒙。幾年之后,我進了工廠,去合肥實習,第一次看到一個殘缺的《唐詩三百首》讀本。讀了之后非常驚訝,感覺世間竟然還有這么好的詩?!皻w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睂懙梅浅:茫∫驗橄矏郏桶涯潜緯械脑娖麄€給抄了下來。由此可見,我的中學時代基本上是荒蕪了。

中學的時候玩心大,心思并沒有怎么放在學習上。當時還想習武防身,于是四處尋訪,拜一些練家為師,學了幾種拳法,而且喜歡摔跤。雖然打架不多,但在僅有的幾次與人沖突中,都是占了上風的。

在讀高中時,遇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語文老師,名叫張耀平,是蘭州大學畢業的,課講得繪聲繪色,非常生動。大凡聽他的課,課堂的秩序就好了很多。張老師人很平易,課后常與我們談天,也和我們一起到農場勞動,從他那里了解了不少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大概他覺得我的語文成績還不錯,就讓我當語文課代表。因為受到老師信任,我自然對語文課更重視一些,所寫作文也多次受到老師表揚。記得有一次,班里組織學習報告會,我作為主講者之一,由一件小事談開去,聯系歷史和現實,談了對讀書的一些理解。講了近半個小時,同學們聽后紛紛叫好,老師也給予肯定。這使我受到一些激勵,也一定程度地強化了學習的動力。但從整體來看,受整個大環境的制約,我的中學時代可以說乏善可陳。

不過,就童年、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看,也還有幾件事情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我們家實際上是由豫遷秦的移民,祖籍是河南長垣。長垣是個小地方,現在由縣改市了,稱為長垣市。在開封北、新鄉東,與山東隔著一條黃河,一般人不是太了解,但是它在歷史上還是蠻有文化積淀的。春秋時期,長垣是衛國的所在地——《詩經》里邊不是有《衛風》嗎?《衛風》里唱的就是我們家鄉那一帶的故事。孔老夫子也到過那個地方,《論語》里有“子畏于匡”的記載,匡就是長垣??锏?,現在一般認為有兩三處,而長垣西南部是其中之一??鬃拥牡茏幼勇吩浽谀莻€地方打過一仗,離我們家鄉不遠有一個落陣屯,據說就是因子路“落陣”而得名的。

我父親是1917年生人。到了1938年的時候,蔣介石為了阻止日本軍隊南下中原,把花園口給炸了,致使黃河決堤。以前我們老家是沃野千里,結果一場大水,淹沒之后就不行了。據家父回憶,洪水來時,人們都躲到房頂避災,不少樹梢都被淹沒了,水過之后,原來的土地整個都被泥沙覆蓋,成了鹽堿地。所以從那以后,父親就背井離鄉,一人去了陜西。40年代末,他把全家接來,在陜西華陰落戶,所以說我們屬于移民一族。父親在鐵路上工作,我們家就住在華陰老站附近。因為屬于鐵路系統,居住地較多的是河南人、山東人、東北人,所以就形成了一個聚落,和當地人聯系并不多,家人的生活習慣依然保留著中原風格,包括語言、生活習俗。我覺得我受益于中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大于關中文化。

家父雖識字不多,但年輕時愛聽戲文。豫劇較流行的戲文多是關于瓦崗寨、楊家將、岳家將之類的故事,父親喜歡唱,也常給我們講,以致耳熟能詳。這些故事大多數是精忠報國的主題,說到慷慨激昂處,讓人有點熱血沸騰。當時在學校里學的東西未必很多,但從小在家庭中受到這種口頭文化的影響,倒使自己獲得了傳統文化的浸染,這點對我以后的成長應是很重要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也常給我們講一些民間口耳相傳的古老故事。記得最深的,是“丁郎刻母”。說的是丁郎不知孝敬,對他母親態度惡劣,常常拳腳相加。一次在田地勞作,抬頭看到小烏鴉將覓來的食物一口口喂養老烏鴉,受到感動,覺得禽獸尚有反哺之舉,作為人,怎能對母親如此不孝?他心里就想,我這次對母親一定要好一點。待母親送飯時,他連手里的趕牛鞭子都沒來得及放下,就趕緊跑去迎接,準備向母親承認錯誤。結果他母親一看,以為兒子這次變本加厲,要拿鞭子來打自己,一氣之下,一頭撞到樹上,死了。丁郎非常悔恨,從此就為母親刻了一個木像,每天對著木像懺悔,以致到了后來,木像的眼里都流出了淚珠。小的時候我聽到這個故事非常感動,記憶也很深刻。我們家雖是工人家庭,但是家風甚好,我們姐弟幾個人對父母都非常孝敬,這一點可能就和小時受到的教育有關。

華陰老火車站是一座大屋頂、琉璃瓦、飛檐斗拱式建筑,古色古香,我小時候常在那里玩耍。后來車站南移到了華山腳下,這里就冷落了,據說這個建筑現在已成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在這里居住,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能夠享受到一種疏野、蒼莽的自然風光。我印象深刻的有幾處大的景觀:一是面山靠水,南邊是華山,北邊就是渭水。從家里到華山大概只有十多里路,晴天的時候,出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華山東峰一塊巖石上的五個巨大手指,人稱“華岳仙掌”。據當地傳說,這是趙匡胤和陳摶老祖在下棋、打賭時留下的,說是兩人下棋預定輸贏,趙匡胤說我輸了之后就把華山給你,于是舉起左掌向山石一擊,就留下這樣一個巨大的手印。這個傳說當然有很多虛構的成分,是不大可信的。從文獻上看,古人多認為這與上古時期的巨靈神有關。說是巨靈神來到秦、晉、豫交界處,看到黃河受阻,受什么阻呢?受到華山和首陽山的阻擋。首陽山在山西境內,就是現在的中條山,它與華山本來一脈相連,把黃河水給擋住了,于是巨靈神就站在首陽山上,用他的左掌向華山猛力一擊,把兩座山推開,黃河就從兩山之間流過,而華山東峰就留下了巨靈的掌印。王維《華岳》詩說:“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開拆,大河注東溟?!崩畎滓矊戇^一首《西岳云臺歌》,其中有“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眱删?,都是寫這樣一件事情。華山非常雄奇,而且險峻,我小時常常去爬山,但一般是爬到五里關、回心石就打住了。印象最深的,是山腳下的玉泉院,角樓回廊,清幽雅靜,院里有一石洞,洞中立一陳摶老祖石像,民間傳說人身體何處有病,一摸石像同一處所就能治好,以致石像常被摸撫,頭部、身上多處都黑亮光滑。后來,我們家搬離了華陰,我還多次上華山,每一次攀登,都會回想起小時候的那些往事,對這座雄奇高大的山脈充滿了一種親切感。

從我們住的地方往北走不遠,就是北灘,它幾乎荒無人煙,完全是一種荒野的狀態。北灘是怎么形成的呢?50年代末修三門峽水庫,預測水庫修成之后,水位要大大提高,渭北一帶將被淹沒,于是組織移民,隨著陜西、山西境內數十萬民眾的遷移,那些村落也就全部荒蕪了,這就形成了滿目荒涼、鳥獸出沒的北灘。當時小,不了解這些背景,只是常去,有了一種親近自然的感受。記得幾次到北灘捕魚,因天熱干旱,水塘的水已經不多了,大群的魚都浮出水面。我和哥哥一起逮了一條大鯰魚,長近一米,我們倆把它抬了回來。那段生活自由自在,現在想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我家西邊不遠處還有一條沙河,水是從華山流下來的,河不是太寬,但非常清冽,一眼可以望到底。我們常到河里戲水,時不時會抓到一些小魚小蟹。河兩岸景色蕭疏如畫,河邊還可以看到一些婦女在洗衣、搗衣。這樣一些風物民情,為少年時代的我營造了一個自然閑雅的生活氛圍。所以后來我在讀中國古典文學時,常常會想起小時候的這些經歷,對那些描寫山水田園的作品便有了一份真切的理解?,F在城市中的孩子整日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少有接觸自然的機會,也少了一份與自然的親近,從長遠看,未嘗不是一大損失。

1966年,隨著家父工作調動,我們家從華陰搬遷到臨潼,住進了一個幾萬人的鐵路大院,整日熙熙攘攘,滿目的市井煙火。從此,以前那種自然疏野的生活情態,便只能留存在記憶之中了。

楊阿敏:聽說您還有一段待業和在工廠工作的經歷,當時是如何得知高考的消息并準備考試的?為什么選擇報考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

尚永亮:我的中學是在臨潼鐵中讀的。中學畢業后,在家待業了一段時間。當時上山下鄉已成風潮,從1968年開始,中學生就開始大規模地向廣闊天地進發了。到我們畢業的時候,更成了一項既定的國策。但也有例外,就是獨子或父母身邊只有一個子女的,可以不去上山下鄉。我在家中最小,幾位兄長都在外地工作,于是就沒有下鄉。雖然沒下鄉,但經受的磨煉并不比下鄉的同齡人少。在那段時間里,我干了多個工種的臨時工,包括翻砂、裝卸、砸石子、抬枕木、造磚瓦、制糕點,這些都做過。比如在灞河挖沙子,四個人,十五分鐘就要裝滿四噸半的羅馬牌卡車。用的大鐵鍬,一鍬下去就是二十斤,一鍬接著一鍬地不停揮動,要十五分鐘裝滿一車還是很吃力的。后來,又到鐵路上的工務段工作,主要任務就是收集鐵道兩側的廢棄枕木,從溝底沿著陡坡扛到溝上,運回后碼起來。一根岔枕一二百斤,枕木上的瀝青被太陽一曬,就融化了,流到臉上、皮膚上,幾個月下來,眼圈都成黑的了。

這樣的臨時工持續了近兩年。為什么要去做呢?一個原因是希望能夠鍛煉一下自己,另一個原因是不想待在家里吃閑飯,希望借此稍微補貼一點家用。當時干一天是一塊四毛五分,這在今天看來簡直不算錢,可在當時已經很滿足了——記得當時一塊錢能買十多個雞蛋。當然,老干臨時工也不行,總想有一個正式工作。當時招工非常困難,你想有個稍微好點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我當時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司爐,因為經常見到疾行的蒸汽機車車頭里,年輕的司爐往爐里填煤,而后手把車門扶手,臨風而立,姿態很瀟灑。當時就想,此生能當個司爐,于愿足矣!

可是根本就沒希望,你怎么可能進到機務段呢?那在當時都是很好的職業。一直等了很久,終于收到當地居委會的通知,說食品公司有一個名額,準備推薦我去。我剛開始還很高興,后來一打聽才知道,名叫食品公司,實際上是一家屠宰場,就是殺豬的。據招工者講,現在都是半機械化屠宰了,進入公司后,還可以先派送到無錫同類公司學習幾個月,然后下車間正式操作。聽聞此言,我心里是一百個不愿意,感覺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遠,就拒絕了。居委會也放出話來:這次不去,以后就沒你的機會了。

后來有一家新疆的筑路公司來招工,據說能當推土機手。我覺得這個還不錯,但是后來再三地和家里商量,父母都覺得離家太遠,不大同意。最后權衡之下,還是沒去。我那時候喜歡畫畫,常在做臨時工的間隙畫些人物畫和山水畫,有時候一幅畫,斷斷續續能畫上十天半個月。在這期間聽說有一家新成立的生物藥品廠,于是便跑去打問情況。負責招工的一位廠領導問我有什么特長,我說喜歡畫點畫。他挺感興趣,便向我要了家中地址。在一次我外出打工的時候,他找到我們家里,看到我畫了半個多月還沒完成的一幅畫,覺得還不錯,就把畫給拿走了,此后就想辦法要把我招進去。后來聽說他們還為此付出了一些代價——因為縣里招辦說,以前不服從安排者這次一律不得再招,最后為了招我,不得不把另一個與縣招辦有關系的中年婦女招了進去。

他們當時之所以要招我去,主要是因為缺少宣傳方面的人,但實際上我到了工廠之后,也并沒有發揮多少這方面的長處,畫了幾幅畫、寫過一些宣傳類標語后,就到了車間,不久即被派往合肥、鄭州、南京的同類工廠去實習。前文說的殘缺本《唐詩三百首》,就是在合肥工廠實習的時候讀到的。實習返廠之后,我就算“技術工人”了,與工友們一起,試驗成功了全省第一批無菌疫苗。這在廠里是一件大事,領導特意推薦我到省農林局去做報告,還很有些影響。原想就這樣干下去,完全沒想到還有高考這樣的好事。

高考的消息,是從我姐姐那里知道的。姐姐當時在西安工作,得到消息要早一點。大概到了1977年的10月下旬,姐姐告訴要恢復高考了,但我有些無動于衷。原因有兩個,一是感覺大學是高雅的殿堂,那地方遙不可及,與己無關;二是覺得自己荒疏了這么長時間,沒有考大學的能力。一直到了11月,我發現周圍不少人開始復習,準備應考,而其中一些人的程度似乎還不及我。就想,他們都復習了,那我也應該去試一下,于是就開始復習準備。

當時工廠正在組織一批新產品的試產,整日加班,很少有空閑,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才能看一點書。最初是各科都看,知道文理分科后,就開始看語文、歷史和地理。歷史、地理兩門課,我們中學時沒學過,只好找來一些他人用過的舊課本和當時油印的參考資料,集中精力熟記甚至背誦一些東西。因為年輕,記憶力好,時間不長,便將相關知識搞得很熟了,而且由此產生了對歷史的濃厚興趣。

考試是在12月11、12號舉行的,考場外寒風凜冽,場內也令人瑟縮。但大家情緒都很高,也沒什么壓力,幾場考試,似乎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唯獨不滿意的是數學,不少題答得似是而非,甚至壓根兒不會,心想這次可能要落榜了。沒有料到,剛過春節,初五那天,郵遞員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竟然是錄取通知。心里有些激動,也有些遺憾。這里有兩個出乎意料,一個是被錄到了陜西師范大學;另一個是,在專業上,我報了南開、西大、蘭大三個學校的歷史專業,沒有報一個中文,結果把我錄到了中文系。對這一結果,當時并不滿意,因為在專業上和我的興趣不符,在學校里感覺讀了師范就要教書。后來廠里的車間主任勸我:“去吧,陜西師大不錯,這是個老牌學校,師資力量強。圖書館很漂亮,藏書也多。只要有書讀,就不錯了。全廠就考上你們一兩個人,機不可失啊!”主任是老大學生,他的話自然有說服力。于是,我就打了個鋪蓋卷兒,一個人坐著長途汽車,到學校報到了。

對這次考試和入學,當時并沒有覺得如何重要,可是,后來回想起來,便日益發現了它的意義和價值。從國家層面講,它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大轉折,為百廢待興的國家一舉收攬了積壓十年的人才,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了人才基礎;從個人層面講,它極大地改變了一大批年輕學子的人生軌跡,使他們從此走上了一條全新的學術道路。不然的話,我現在可能早就是一個賦閑在家的退休工人了。

楊阿敏:您在大學期間是如何度過的?當時的大學是一種什么狀態?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尚永亮:入學前,我對陜西師范大學的認識有誤區;入學后,我對這所學校的認識逐步改變,感覺這還是一所很不錯的高等學府。第一,該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師范大學,當時與北師大、東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和西南師大并列,也是陜西省最好的以文科為主的綜合性院校之一。第二,師資力量強,它有一批知名學者,比如我讀本科時的老師高海夫、辛介夫、趙光勇、高元白、暢廣元、寇效信、王守民、馬家駿、傅正乾等先生,都有極好的學術修養,我后來讀碩讀博時的導師霍松林教授,人稱“西北王”,在全國古典文學界有著相當高的地位;還有歷史學家史念海、黃永年教授等,都在海內外有非常大的影響。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這所高校地處西安,而且就在唐代名勝大雁塔、曲江池近旁,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人文氛圍。一般來說,西安的高校和京、滬等地的高校有同有異,京、滬的高校有自身的優勢,如資訊發達,交流便利,影響力大;這些優勢,陜西的高校自然比不上。但是關中地區的學術也有它很突出的特點,從周秦漢唐到宋代的關學,形成了一個非常扎實厚重的學術傳統,也自有一種闊大的氣象。宋代關中人張載說的那段話很有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就是它的傳統和氣象所在。如果再往前推,漢人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也是代表。司馬遷在《六國年表》里說過一句話:“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蔽鞅边@個地方不可忽略,現在它的地位是降低了,但從歷史上來說,周秦漢唐,十三朝古都,它的底蘊應該說比其他的都市都要豐厚。你若身在其中,看一看漢武帝的茂陵、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看一看長安的大雁塔、曲江池,到乾陵體驗一下大唐的地形和風貌,你馬上就會產生一種歷史感和壯闊感,那種感覺你在其他地方很難體驗到。所以在西安讀書,在極具地理優勢的陜西師大讀書,自有一種歷史的承接,一種耳濡目染的功效。這樣說來,我當初選擇到陜西師范大學讀書,還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從年齡層次上看,我在班里年齡中等偏下。我們這屆同學,年齡差別很大,從1946、1947年生人到1960、1961年生人,幾乎差了一代。同學中有不少北京知青,多屬老三屆,當年到延安插隊,這時也考入了大學。與這些老大哥、老大姐們聚在一起,水平高下立判,“老三屆”的知識積累比我們深厚很多,他們有著較完整的中學教育,我們和他們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他們不少人很健談,知識面也廣博,說到俄國的“別車杜”(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我根本不知所指為何,因而感到壓力很大。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來學習的。有了壓力,也就有了動力,于是就苦學,苦學了四年之后,有幾個老三屆的同學跟我說:“你可以給我們當老師了?!边@話自然是認真不得的,但從中也反映了我在大學四年期間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本科階段很重要,是打基礎、定方向、培養毅力的關鍵時期。我曾對今天的年輕同學們講,別指望以后讀碩讀博去提高自己,而放松了眼下的努力。要想提升,就從本科階段做起。只要你下定決心,瞄準目標,肯出力肯苦干,四年下來,就能把你打造得比較可觀了。

楊阿敏:1984年,您開始攻讀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師從霍松林先生學習元明清文學,為什么選擇繼續讀研?碩士論文做的是什么題目?

尚永亮:因為要想在高校長期站住腳跟,僅憑一個本科學歷,那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那個時候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已經實行了,最早應該是1978年,開始恢復了研究生招生,我的幾個師兄,如楊恩成、馬歌東、張學忠等,都是“文革”前的大學生,比我要年長很多,但跟我是一塊兒畢業的,他們研究生畢業,我本科畢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就有一個榜樣在前——人家都讀了研究生了!當時我們對研究生蠻崇拜的,覺得多了一個學位,自然就高一個檔次,他們的知識積累要比我們強很多,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在學養上更豐富,在學術水平上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是為了在高校能夠立穩腳跟,所以就去考研。

我是1982年初留校的,本來一留校就有考研的打算,而且想考外地的。因為本科已在西安待了四年,學習要“轉益多師”嘛!所以總希望能換一個地方,到其他高校去體驗一下。但當時學校有一個規定,就是留校三年內不能考研,三年后即使考,也必須考本校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只好按照學校的規定,先教了幾年書,一直到1984年,才被允許參加考試。

那么導師選誰呢?毫無疑問,第一對象就是霍松林老師。霍老師沒給我們上過本科的課,但對他我們是仰望已久。1982年春,由霍老師倡議和組織,在西安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性的唐代文學研討會。記得致開幕辭時霍老師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一次召開的唐代文學研討會,也是唐代以來千年內的首次唐代文學研討會?!痹捳f得很大氣,一下就提高了會議的規格。當時我參加研討會的籌辦工作,負責接待各地代表,油印各小組討論發言的簡報,同時,也寫了一篇關于孟郊的文章提交給會議,因而和霍老師的接觸就多了起來。順便一提,因為看了我的那篇文章,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湯高才先生專門給我來信,邀我為他正在編纂的《唐詩鑒賞辭典》寫稿,并采用了。這對我來說還是很有些激勵作用的,因為那是國內第一部鑒賞辭典,而且撰稿者多是大家、名家,小子如我能介身其中,自然是與有榮焉的。

報考霍門,還有一個原因:霍老師有次和我談話時提及我的一篇文章,就是1980年在學報發表的那篇關于《哀郢》的文章,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我繼續深造。如此一來,我毫不猶豫地就報考了。

我們那一屆,霍老師共招了10位研究生,其中6位年齡大一些,都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4位年齡稍小一點,多是60年代的?;衾蠋熥屵@4位稍小些的同學主攻唐宋方向,安排我們6個年齡大些的做元明清方向的研究。老師的研究領域很廣,從先秦到元明清,都有論著發表,比如他那部《西廂記簡說》,早在1957年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又于1962年由中華書局再版,雖然字數不多,但分析精彩,在當時就頗有影響。所以在第一次和我們談話時,他專門強調了元明清文學的重要性,特別是戲曲研究的重要性。這樣一來,我的讀研目標,最初便瞄準了元代戲曲。記得在入學的第一學期,霍老師即讓我們每人做幾部元代戲劇的文本整理,后來又囑我做過一部《西廂匯編》,主要進行從唐到明各種西廂文本的整理、校點——那本書是80年代中后期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這樣一些基礎性訓練,從文獻方面為我以后的研究打下了一些基礎。

此后,隨著閱讀面的擴大,我的興趣轉到了清代詩歌。在清代詩人中,最初想做的題目是趙翼詩歌研究。趙翼,號甌北,為“江左三大家”之一,與袁枚、蔣士銓齊名,既是一個文學創作者,又是一個史學家、文學批評家,當時研究他的人很少,所以我希望深入研究一下趙甌北的詩歌創作。于是開始搜集材料,廣泛閱讀同時期的作家作品,諸如袁枚、蔣士銓、汪中、錢大昕、王鳴盛、戴震、翁方綱、張問陶、洪亮吉等這樣一些作家的集子,又把趙翼的《甌北集》翻了多遍,先從做年譜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寫出近30萬字的初稿。本來順著這個路子就可以做下去了,但因為興趣的再度轉變,研究就放下了。這個未竣功的年譜,現在還在我的箱子里面壓著。

為什么興趣變了呢?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與趙翼同時期的另一位詩人的作品更能打動我。趙翼的詩總體上是不錯的,他的作品量也很大,但是讀后總感覺還缺少了一點什么。當讀到黃仲則(名景仁)的詩歌時,我馬上被觸動了!我感覺黃仲則的作品更多了一種生命的沖擊力,有著極強的悲劇色彩。當時嚴迪昌先生寫過一篇黃仲則的文章,寫得很好,但我讀了之后,感覺跟我的理解還有所不同,我覺得黃仲則不只是一個悲愁詩人、悲秋詩人,他本質上還是一個悲劇詩人,他作品中充滿了悲劇精神。所謂悲劇——用西方人的標準來說,災難落到一個人身上,他被動地承受,這不叫悲劇,悲劇在于對災難的反抗。換句話說,是不是悲劇,有沒有悲劇精神,關鍵就在于他是否反抗了,悲劇精神的強弱正源于他反抗的強弱。而黃仲則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悲劇詩人。他生活在所謂的乾隆盛世,很多人在為當權者唱贊歌,他卻感觸到了這盛世外表下隱藏著的末世悲情。“我意先秋感搖落”“憂患潛從物外知”,他用文學家的特殊敏感,為當時的社會唱出了一曲先知者的悲歌。他的一些詩,如“詩到十分痩,名傳一字貧。若繩三尺法,我輩是游民”,就隱含著一種強烈的不滿和憤懣。他的《圈虎行》寫一只老虎被圈籠中,被人馴得服服帖帖,做出種種媚人的姿態。對此,他深感憤激,直呼“我觀此狀氣消沮,嗟爾斑奴亦何苦!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在這些話中,潛含著明顯的象喻意義。后來翁方綱在給他編集子的時候,覺得有些內容和現存秩序不合拍,就刪掉了。他好像是要保護黃仲則,實際上是把這樣一個詩人若干有價值的內容給閹割了。

黃仲則有很深層的東西,他的不少詩歌我都很欣賞,如那首有名的《綺懷》:“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钡昧x山之神髓,而又深透一層。他的“十有九人堪百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寫得都非常好。后來畢沅做陜西巡撫,讀到黃詩,便受感動,遂寄五百金,促其西游。黃仲則接到這個信之后,出京城,越太行,結果于貧病交加中,死在了山西的一個小旅館里,其時僅三十四歲。這樣一些創作和經歷,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把論文題目從趙翼轉到了黃仲則。我覺得研究要跟著興趣走,有興趣,才可能寫出好的東西,若是興趣不到,研究或許會成為一種痛苦。后來我外出訪學,專門去了常州,主要看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常州博物館,見到趙翼的六世孫趙爭先生,當時任常州博物館的館長,因為有共同崇仰的對象,所以聊得很投機,他還送給我一些有關趙翼家族的材料。接著我們又去看兩當軒,那是黃仲則的故居。有意思的是,只隔了一條街,向當地人打問,回答說:“黃景仁在哪兒工作?”附近的人都搞不清楚黃景仁是誰。

我后來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黃仲則身上,論文寫作時間不長,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字數也不多,有兩三萬字。當時可能受到一些新思潮的影響,主要探討他的心態,希望由此入手,考察對象的心路歷程及其詩詞的深層意義,自我感覺還比較好。記得答辯時請了西北大學的薛瑞生先生做答辯委員,薛先生一下車就問誰是尚永亮,見面后拍著我的肩膀,連聲說好。他覺得我做的這樣一個研究有新意,所以比較贊賞。后來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發表在1988年的《文學評論》,這在當時還有些影響。因為西北學人在《文學評論》上發表文章的還不多,當時有一個口號叫“沖出潼關去”,而要在國內一流刊物上發表古典文學的文章,也是很有些困難的。

楊阿敏:1986年,您繼續師從霍先生攻讀博士學位。在碩士階段,您學習的是元明清方向,博士階段為什么改為唐宋方向?請談談您寫作博士論文的經歷。

尚永亮:霍老師帶碩士比較早,帶博士要晚幾年。1986年,陜西師大的博士點才獲批準,成為西北和西南地區第一個古代文學的博士點。當時知道這個消息后,我就跟霍老師談起是否可繼續深造的事,霍老師非常支持,于是就在碩士還沒畢業的情況下,參加了博士考試,并于當年9月入學;到了1987年6月,碩士才畢業。這中間讀碩、讀博有一個時間上的交叉。

讀博后研究方向有所改變,主要是老師的意見。因為霍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還是在唐宋,他認為既然碩士階段在元明清打下了一定基礎,由此向上擴展,回到唐宋,有益于健全知識結構。當然,我在唐宋文學方面也有一定基礎,對某幾個時段的作家也頗感興趣,早在讀本科時就寫過《韓愈十論》,后來參加首屆唐代文學研討會的時候,我提交的論文則是關于孟郊的。所以,就與老師的想法一拍即合,這就開始了比較系統的唐代文學的學習和研究。

對博士論文選題,我還是抱有很大的焦慮。在此之前,雖然也做過一些研究,發表過一二十篇文章,但是感覺還是有欠缺。這種欠缺就是缺乏系統性,缺乏更深入、更科學的研究。博士論文應該是作為自己求學過程中的一個界碑,應該能使相關研究再上一個臺階。因為是第一屆博士生,霍老師也非常重視,多次跟我提及選題的重要性。所以,如何選題,選什么題,不能不感到壓力和焦慮。

最初,我想繼續研究悲秋文學,因為當時我對中國古代的悲秋文學很感興趣,正在撰寫一部受出版社約稿的小書《生命在西風中騷動——中國古代文人與自然之秋的雙向考察》,就希望以此作為學位論文選題,在這個基礎上深化一步,對古代文人的悲秋意識和文學作品做一個更徹底的考察。但霍老師不是很贊成,他認為這個題不是專門研究唐代文學的,而且已經基本做完,再做下去,未必能有大的創獲。最好是圍繞唐代文學,選一個有些價值、更具學理性的新題。我經過思考,也贊同老師的意見,因為以前對中唐比較熟悉,便將注意力放到了中唐文學上。當時給自己立了一個標準:所選論題既應顯示出文獻學的扎實度,又能夠顯示出文化學的深廣度,同時還應在文學史上有一個發展線索的貫穿,而不是僅僅集中在一點,做過于細碎的研究。有了這樣一個大致想法后,接著考慮的就是選什么題的問題了。當時比我晚一屆的有兩位同學,一位是鄧小軍,一位是程瑞釗,他們年齡都比我大,但比我晚了一年,算是我的師弟吧。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們三人相約,每天晚上在學校操場上散步,一圈一圈地轉,邊轉邊聊,互相問難,互相激發,常常會有一些思想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伴隨著討論,也在不斷擴大閱讀面。我早期圍繞屈原寫了若干篇文章,對先秦的東西有一些了解,而這個時期我主要的關注點在盛唐和中唐,盛唐主要是看李白、杜甫、王維的集子,而中唐時期主要看了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的集子,最后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無論是李、杜、王,還是韓、柳、劉、白、元,都有流放、貶謫的經歷。我后來就感覺到,這個貶謫對文人來說太重要了。江淹在《恨賦》中說:“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沾衿;亦復寒酸茹嘆,銷落湮沉?!彼v的“孤臣危涕,孽子墜心”,實際上是對古往今來文人的命運做了一個有力的概括。如果放眼看一下整個中國文學史,從屈原開始,一直梳理下來,沒遭受貶謫流放者,幾乎少得可憐。若是把這些貶謫流人的作品去除,整部中國文學史就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換句話說,中國文學史上的精華,大抵就在這樣一些貶謫流放者的創作里。這樣一個現象引起了我很深的關注,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突破點,如果把它綜合起來,集中到某一時期去研究,可能會帶來一些突破、一些創新。那么,哪個時期最值得考察呢?答案是中唐的元和。在反復閱讀和思考后,我感覺中唐元和時期有五個詩人最為突出,就是韓、柳、劉、白、元。這五位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其一,文學創作上,他們是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家。其二,在政事、吏能上,他們又都有相當的建樹,最高的做到了宰相,一般都在中央任過頗有地位的官職。其三,他們都有學術,都有學術方面的論著。已故的陳植鍔先生寫過一篇文章,談宋代文人的知識結構,他認為宋人的知識結構和此前不一樣,此前文人往往是偏于一端,而宋人多是吏能、學術、文學兼備。受他的啟發,我覺得不只是宋代文人,早在中唐時期就已經發生了這樣一種變化。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這些盛唐文人多重詩歌創作,在學術、吏能方面,則較少建樹。中唐就不一樣了,而中唐最有代表意義的韓、柳、劉、元、白五大文人,就更不一樣了,某種程度上,他們應是整個中國文人知識結構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的一個開始。后來清人葉燮在《百家唐詩序》里說:“貞元、元和之際,后之論詩謂為中唐,不知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獨得而稱中者也?!闭J為中唐是“古今百代之中”,給予這一時段高度的重視,某種意義上,未嘗不是看到了這種變化。進一步說,韓、柳、劉、元、白五大文人在從貞元末到元和末短短十余年的時間中,就先后被貶被遷十余次,極能反映當時文人與政治的關系。倘若以他們為代表,將之視作一個松散的文人群體,而把他們的流貶作為特定時期帶有必然性的群體性事件,放在元和這一時間段進行考察,就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進一步說,元和時期的貶謫現象只是整個中國流貶史中的一個環節。如果孤立地去考察這一個時期的文學現象,當然有價值,但不易看出文化的嬗變和關聯,所以,在關注元和的同時,還有必要從中國文學、文化發展史的角度,做一宏觀審視,并從中提煉出核心的、規律性的東西。經過這樣的思考,最后一步步集中,我發現這個核心和規律應該就是“執著與超越”。屈原是執著型的先驅,他被放逐之后,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巨大的痛苦里,超脫不出來,他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當年的美政理想。這是一種類型,這種類型發展下來,一直到柳宗元和劉禹錫這里,都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但是到了白居易就不一樣了,白居易是“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求安心,求放心,求灑脫心,求自在心,他想達到一種無往而不自得之境,這樣一種狀態,就和屈原以及劉、柳都很不同。而且白居易的詩里多次出現涉及屈原的內容,他對屈原的做法有點不以為然,明言:“獨醒從古笑靈均,長醉如今斅伯倫!”他不想學屈原這榜樣了,而對陶淵明表現出了特別的熱情,執著意識到他這里轉型了,我把這樣一種情況稱為超越,這是對困境的超越,也是對自我的超越。雖然他當初的理想沒有變,但逐漸淡化了,他更多的是關注人自身的自由、解脫。這樣一種傾向發展到宋代,到了蘇東坡和黃庭堅這里,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蘇東坡被貶后一再宣稱:“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毖酝庵馐钦f,流放就是天公放了我的假了,我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去游覽一下大自然。對他來說,流貶地不再是身心的桎梏,而成了可以親近的對象;他對待自身的沉淪,不再像多數唐人那樣悲凄痛苦,而逐漸完成了對悲哀的揚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整個文學史的發展就形成了一條線索,這個線索就是從執著轉向了超越。我希望能夠從這樣一些具體事例中提煉出這樣一種核心,來作為論述的主線。最后就把論文定名為《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

大概寫了幾個月,完成了30萬字左右的初稿,準備提交答辯。本來是要在1989年畢業的,可是當時一切都在不確定之中。加上為一個人組織答辯,經費負擔重了些,霍老師就建議稍作推遲,與下一屆的鄧小軍、程瑞釗一起答辯。這樣,我的答辯就推遲到了下一年的6月份。答辯時請了多位先生,主席是南開大學的王達津先生,委員是傅璇琮、郁賢皓、周勛初、吳功正、梁超然、高元白、郭子直諸位先生,加上霍老師,一共九個人。因為這是西北地區首屆文學博士答辯,所以當時大家都很重視,電視臺還來人進行了錄像。我是第一個參加答辯的——我答辯有一個特點,就是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先生們講得對,我當然吸取;但在核心觀點上,我是不輕易退讓的,答辯就是有答有辯,只要有理據,就可以辯,可以堅持。當時我們搞了一天,一個人就進行了一個上午,做得還比較嚴格。這與當下往往半天就進行數人的答辯情形,還是很有些不同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三级欧美在线|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91麻豆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有专无码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一级黄色片网|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久久| 欧美午夜精品|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国产一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看片|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色婷婷啪啪|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在线欧美日韩| 黄网站欧美内射|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色天天综合|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喷水视频| 97国产在线观看| 综合亚洲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浪潮Av|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成人日韩视频|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精品女主播| 日韩专区欧美| 在线一级毛片| 91丝袜乱伦|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xxx|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成a人片|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