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8.006
Abstract:Intetetofreuetpublcealthmegenis,megcylogisticshasecoeanetialdimptantsupogpat andthemproventofemergncylgisticsapabiltisisparticualyimportant,espciallinthdenselypopuatedandgeoaaly specialeconoicnterofteangtzeRiverDeltagionretheaidesposecapabilityfemegenylgisticsisrucialisrtice takespaneldatafomfourprovncesintheYangteRiverDeltaregonfrom01to1astheresearchjects,establishesanergency logisticscapabilityanalysis modelbasedonthecombinationofentropyweightmethodandTOPsS model,andapliesthisodelto evaluatetheemergencylgisticscapability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Teresultsshowtatteemergencylosticscapabilityofe YangtzeRiverDeltaregionis generallatalweraveragelevelundersuddenpublicealth events,andputsforwardseveralugestios in response to this conclusion.
Key words:the YangtzeRiver Delta region; emergency logistics; ability evaluation; entropy weight-TOPSIS
0引言
國家于2022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的通知》,作為國際應急體系五年規劃,該通知提出強化緊急運輸準備。朝著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和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目標加快建立儲備充足、反應迅速、抗沖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的環境下,我國應急物流能力也在不斷鞏固和完善,盡早擁有早發現、早應對新問題的能力。
長江三角洲地區,簡稱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四個省市。長三角地理位置優越,集聚了大量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多領域產業集群。以上海為代表,金融、科技和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蓬勃發展。而江蘇、浙江則主要以制造業為主導,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與此同時,安徽作為新興產業基地,近年來也在加快轉型升級,逐步融入長三角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其龐大的經濟體量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正是由于長三角區域擁有豐富的經濟活動和人力資源,在大規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首先,需要高效的應急物流體系來保障人員生命安全以及經濟活動的不間斷性。其次,長三角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以及重要港口和交通樞紐,使得長三角區域省市在物資運輸、資源調配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如果長三角地區因突發公共事件等原因造成一些物流中斷,會對社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提升,不僅有利于提升該地區應急防范和應對能力,也對我國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自2003年我國應急物流能力備受重視并得到全面發展。高東椰等(2003)針對應急物流的四個特征,提出了應急物流的核心目標: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確保人員安全以及必要物資和服務的應急保障2。歐忠文等(2004)提出了應急物流概念,闡述了應急物流產生的背景、內涵和研究內容,表明要想順利實現應急物流,不僅需要保障機制的建立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謝如鶴等(2005)提出了構建應急物流體系的多方面建議,涵蓋了保障機制、救災款項、技術平臺與物流中心的建設,以及應急物資的采購、運輸與儲備等各個方面。這些建議為應急物流的有效運作提供了全面支持和保障。以上學者,對應急物流領域進行了初步研究,基本確定了應急物流的研究方向。
在應急物流評價的相關研究方面,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常用的方法:李建國等(2007)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應急物流保障能力中難以比較的評價指標信息進行量化,進而進行評價5]。余德健等(2008)基于ANP理論對應急物流保障能力各指標變化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各指標對總的保障能力的貢獻率,有針對性地提高保障能力。鄧愛民等(2010)采用模糊灰色綜合評價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量化并對應急物流能力進行了評估。陳建華等(2015)利用DEA-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突發事故情況下的應急物流能力進行評價8。馬向國等(2017)建立基于模糊物元法的應急物流能力分析模型,對京津冀應急物流能力分析評價問題具有借鑒作用。Yang et al.(2020)利用層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統理論,建立了港口應急物流配送系統的灰色層次綜合評價模型[]。郝成威(2023)采用AHP和熵權法組合賦權并結合云模型評價模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區域應急物流能力進行評價研究[1]。綜上所述,學者們越來越避開主觀賦權的方法,運用組合賦權方法,避免爭議,因此,本文采用熵權與TOPSIS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指標。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結合長三角區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應急物流能力發展現狀和指標全面可操作性的原則,從應急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支撐能力、應急物流人力資源保障能力、應急物流信息處理能力和應急物流經濟支撐能力4個維度選取了17個評價指標構建了長三角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應急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熵權法
第一,數據標準化。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出新的數據 ,公式如下:
第二,計算各指標信息熵,公式如下。
(2)
(3)
其中: K 為常數, Kgt;0 ,
為指標貢獻度。
第三,確定各指標權重,公式如下: 其中:
2.2 TOPSIS法
第一,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根據極差法,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第二,構建加權矩陣。將前面利用熵權法求得的數據權重,與標準化數據相結合,構建矩陣Z。
第三,計算正、負理想解S、S。
第四,計算各指標與正負理想解 、
的歐式距離
、
。
第五,計算綜合評價值。計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T值,公式如下。
式中: 代表第 i 年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水平,其中
,求得的
數值越大,表示此地區應急物流能力的水平越高。當
時,表明此時應急物流能力處于最佳狀態;當
時,則表明此時的應急物流能力處于最差狀態。為了直觀清晰地觀察2016—2021年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水平波動,將
分為5個等級,分別代表不同程度的應急物流能力水平:差[0~0.2];較差[0.2~0.4];一般[0.4~0.6];較好[0.6~0.8];好[0.8~1],見表2。
3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實證分析
本文通過建立熵權TOPSIS模型,選取長三角區域四個省市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上述建立的指標體系,對2016—2021年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計算得分并進行排名。
3.1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指標影響分析
2016—2021年間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17個指標的權重可由上述公式(1)一(5)計算得出,見表3。各子系統中指標權重最大的分別為港口貨物吞吐量( X 1 3 )、物流業從業人數( X 2 2 )、電信業務總量( X 3 2 )、地區生產總值GDP(X41),以上4個指標的輕微波動都會導致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顯著變化。
首先,長三角區域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擁有眾多港口,也是重要的運輸樞紐。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應急物資的運輸等都需要依靠港口,因此港口貨物吞吐量對于應急物流非常重要。其次是物流業從業人數,在這種大規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需要足夠的人手來應對緊急情況做出快速反應。另外,電信業務即通訊業務在突發事件下也極為重要,在緊急情況下,電信業務提供了可靠的通訊基礎設施,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使得應急物流人員能夠及時溝通,有效地調配資源和響應需求;電信技術也可以用于監控應急物資運輸過程中的實時位置與狀態;還為應急物流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數據共享與信息集成。最后,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應急物流能力,需要經濟支撐,增加在應急方面的建設投資,來保障供應鏈的暢通、物資的生產與配送、醫院的建設等許多方面。所以,這些指標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急物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
3.2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分析
將查找到的原始數據代人公式(6)得到加權后的規范化矩陣,再根據公式(7)—(11)計算得到2016—2021年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正負理想解以及綜合評價值,見表4。
由表4可知,到2021年四個省市的應急物流能力排名為:江蘇省 gt; 浙江省gt;安徽省 gt; 上海市。從長三角區域四個省市應急物流能力評價值整體來看,2021年相對于2016年都有增長,四個省市的 值都有所下降,說明這幾年間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在逐漸優化,總體靠近正理想解;各省市的
值也都有所提高,說明這幾年間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距負理想解的距離逐漸增大。但我們可以發現,研究期間,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個省份應急物流能力評價值在2021年有所回落,上海市從2020年開始下降,2021年有輕微回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總體呈提高態勢。
在應急物流能力等級劃分中,上海市和安徽省的應急物流能力始終處于“較差”水平。江蘇省的應急物流能力從“一般”水平提升到“較好”水平,浙江省的應急物流能力也從“較差”水平提升到“一般”水平。盡管這兩個省份的應急物流能力等級有所提升,但這種水平處于等級劃分的邊界值區間。2016—2020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四個省市的應急物流能力綜合評價值整體仍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為了更清晰展現2016—2021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四個省市應急物流能力綜合評價值的演變,得到如圖1所示的趨勢圖。
由于2020年評價值處于最高最低點,本文將長三角區域四個省市2020年應急物流分項指標能力進行比較分析(見圖2)。浙江省信息處理能力較為突出,江蘇省經濟支撐能力和基礎設施設備能力較強,并且各分項指標能力相較于其他三個省市占據明顯優勢,安徽省在人力資源保障、信息處理能力和經濟支撐能力三方面較差,上海市在基礎設施設備和經濟支撐能力兩方面可上升空間較大。由于上海經濟發展速度飛快,從傳統的制造業逐漸向高精尖產業轉型,城市建設投資會有偏向,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導致基礎設施設備支撐能力相對較弱。無論是哪個省市,都存在分項指標能力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在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不僅要協調各地區間的全面協調發展,還要關注各分項指標的均衡發展。
4結論與應急物流能力提升建議
4.1結論
本文基于應急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支撐能力、應急物流人力資源保障能力、應急物流信息處理能力和應急物流經濟支撐能力4個維度,運用熵-TOPSIS方法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做出評價。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各子系統中的主要影響指標分別為港口貨物吞吐量( X 1 3 )、物流業從業人數(X22)、電信業務總量( X 3 2 )、地區生產總值GDP( X 4 1 )4個指標。
二是上海市和安徽省的應急物流能力始終處于“較差”水平。江蘇省的應急物流能力從“一般”水平提升到“較好”水平,浙江省的應急物流能力也從“較差”水平提升到“一般”水平。盡管這兩個省份的應急物流能力等級有所提升,但這種水平處于等級劃分的邊界值區間,整體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是無論是哪個省市,都存在分項指標能力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在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不僅要協調各地區間的全面協調發展,還要關注各分項指標的均衡發展。
4.2建議
經過以上分析,長三角區域應急物流能力的問題也暴露出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一些不足。原本正常運行的物流體系,在面對突發且數量龐大的物資需求和嚴峻的形勢時,出現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人力資源保障能力不足、信息處理能力較弱和經濟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應急物流綜合能力較弱的問題。根據主要影響指標,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2.1提升電信業務信息傳遞與協調能力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至關重要。首先,電信業務為我們提供了實時數據和信息,可用于貨物調度和管理,優化運輸路線和方式,有助于提高應急物流的靈活性和效率。其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需要多方協同作業,電信業務協調能力的優化提升能夠促進各方信息的共享,實現資源整合,提高應急物流的整體效能。最后,電信業務的信息傳遞能力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盡快了解各區域的物資供需狀況,并及時做出調整,保障物資的供應。綜上所述,電信業務信息傳遞與協調能力的提升,對應急物流的響應速度、效率、協調能力和資源調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4.2.2提高長三角區域港口貨物處理與運輸能力
長三角區域有眾多港口,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直接關系到長三角區域對內對外物資調配響應力,吞吐量大的港口可以更快地接收、裝卸和轉運急需的物資,對于應急物資的調配和供應至關重要。首先,改善港口進出貨物的物流通道,加大對港口物流通道基礎設施的投資,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和便捷性。其次,優化港口物流作業流程,減少作業等待時間,提高物資的周轉速度從而提高作業效率。最后,提升港口技術水平,優化港口裝卸設備和技術,提高港口作業效率和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操作,提高貨物吞吐量。長三角地區的港口貨物處理與運輸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地對應急物資進行調配與供應,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保障。
4.2.3提高物流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
突發的、大范圍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一方面,增加物流業從業人員,無論是物資的分發調配、信息的傳遞還是技術應用與創新,都需要大量人員來保證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夠快速響應。另一方面,提升物流業從業人員的質量。高質量人員具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在互聯網大數據非常發達的今天,我們應該將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利用在應急物流上,建立起高效智能的應急物流系統,這時候需要高質量人才進行技術上的結合與創新,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提高響應效率,從而提高人員安全性,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關鍵支撐。
4.2.4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
無論是應急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應急物資的儲備與管理、物流領域的技術創新還是高質量人才的培養都需要經濟的支持。首先,促進產業升級優化,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其次,注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另外,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吸引外資,引進其先進技術與經驗。最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動長三角區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GEJiawei,LIXiang,WUZhuoling,etal.The distributionof emergencylogisticscenters underthe COVID-19lockdown:ThecaseofYangtzeRiverDeltaarea[J/OL].Sustainability,2022,14(17).2024-04-22.htps://doi.org/10.339/su141710594.
[2]高東椰,劉新華.淺論應急物流[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23):22-23.
[3]歐忠文,王會云,姜大立,等.應急物流[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164-167.
[4]謝如鶴,邱祝強.論應急物流體系的構建及其運作管理[J].物流技術,2005(1O):78-80.
[5]李建國,唐士晟,蔣兆遠.應急物流保障能力評價[J].物流科技,2007(5):51-54.
[6]余德建,周德群.基于ANP理論的應急物流保障能力評價[J].物流技術,2008(8):89-91.
[7]鄧愛民,張凡,熊劍,等.基于模糊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的應急物流能力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0(6):174-176.
[8]陳建華,柯秀云.基于DEA-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應急物流能力評價[J].物流技術,2015,34(1):114-116.
[9]馬向國,梁艷,楊慧慧,等.基于模糊物元法的京津冀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J].物流技術,2017,36(8):87-94.
[10]YANG Liguo,LI Chaoling,LULin,etal.Evaluationof port emergencylogistics systems based on grey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mp; Fuzzy Systems,2O20,39(3):4749-4761.
[11]郝成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區域應急物流能力評價研究[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