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8.027
Abstract: Crossordercommecesupplyhainriskevaluatioasahottoicofurentresearch,isusuallacomplex procesullof randomessandambiguity.Inviewoftegloballyoutofcrosborderecommercesuplychainandthecomplexitybroughtbymultiple participatingsubjects,thistudyintroducesinterfacetheorywithaviewtoconductingasystematicresearchoncrossborder e - commerce supplychainrisks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faceinteraction.Firstlytroughinepthanalysisoftestructureandproeofo border e - commercesuplychain,potentialriskpointswereidentifiedfromtheinteractionbetweenenterprisesandothersubjectsinthe supply chain. On this basis,a preliminary cross-border e - commerce supply chain risk indicator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relevant literature. Secondly, the practitioners of cross-border e - commerce enterprises and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academia were taken assurveyrespodentsandtheimportanceofachriskevaluationindex wasasessdbyqestionairesurveytosuretheacticality andelevaceofteindicatorsystem.Finall,tesurveydata wereanalyzdforelialityndvaliditytroughSSStoestablishtfial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ross-border e - commerce supplychain interface risks.
Key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interface;interface risk;indicator system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扶持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簽署[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跨境電商在全球貿易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2.38萬億元,增長 1 5 . 6 % 。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 1 9 . 6 % ;進口5483億元,增長 3 . 9 % 。這一增長趨勢表明我國跨境出口電商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然而,跨境電商供應鏈的全球性布局和多方參與主體帶來了復雜的交互關系。這些交互關系涉及企業與供應商、物流服務商以及平臺等多個界面,需要頻繁的信息交流、資金流動和貨物交接。多層次的界面可能導致信息傳遞的滯后,這種滯后性可能進一步誘發物流延誤,不僅會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可能激化為資金結算的糾紛。資金糾紛一旦出現,不僅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更可能對企業的聲譽和客戶關系造成負面影響,最終威脅到供應鏈的整體穩定性3。因此,多層次的界面成為跨境電商供應鏈的主要潛在風險源[45]。有效管控這些風險,對于保障供應鏈穩定性、增強企業競爭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收恫日期:2UZ4-0/-UZ
作者簡介:張知良(1999—),男,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港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李肖鋼(1979—),本文通信作者,男,浙江嵊州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物流。引文格式:張知良,李肖鋼.基于界面視角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物流科技,2025,48(8):140-143.
1相關概念界定與文獻綜述
界面(Interface)這一概念最初源自工程技術領域,指代各種儀器、設備、部件及其他組件相互連接的部分。在管理學領域,界面被擴展應用于描述企業之間或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在完成特定任務時,通過信息、物資和財務交流進行的互動關系[。供應鏈中界面眾多8,它們作為企業間交換信息、物流和資金等關鍵資源的連接面,對于優化供應鏈價值流和引導物質、信息及資金的正確流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將跨境電商界面定義為參與企業與組織單元在跨境電商活動中進行多層次交互的連接面,它通過協調信息、物流和資金流動來優化價值創造,并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與流轉。根據界面理論,界面類型通常包括企業與環境間界面、部門間界面、部門內界面[]。據此,結合跨境電商供應鏈的特點,本文將跨境電商供應鏈界面細分為企業與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平臺、客戶、監督機構及企業內部的交互界面,相應的將跨境電商供應鏈界面風險分為供應商界面風險、物流服務商界面風險、平臺界面風險、客戶界面風險、監督機構界面風險以及企業內部界面風險。
圍繞供應鏈界面風險,不少學者在風險識別與評估方法創新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建樹。徐娟等提出了物流外包的界面集成框架,包括物流界面、信息界面和管理界面,并建立了三維結構模型來識別物流外包風險[]。陳艷等從供應鏈組成要素角度出發構建了包括信息界面風險、物流界面風險、資金界面風險和關系界面風險在內的供應鏈界面風險指標體系[2]。王江華等從裝配式供應鏈各交互界面視角識別風險,構建了包括主體、介質、行為和外部環境四個維度的風險因素體系。
然而,現有文獻在供應鏈界面風險識別與評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供應鏈界面風險識別方面,大多數研究主要還是從物流與供應鏈共性的視角去研究界面風險,但不同類型的供應鏈界面具有顯著的差異性,界面風險也同樣存在差異性。盡管部分學者已經開始關注特定產業供應鏈的界面風險,但是針對跨境電商供應鏈特點的界面風險研究仍然缺乏。在數字經濟時代,融合數字化界面的研究則更顯不足。
在供應鏈界面風險評估方面,現有研究主要采用了熵權法、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但考慮到供應鏈界面風險分析本質上充滿隨機性和模糊性[13]。云模型作為一種處理不確定性信息的有效工具,能夠將定性概念轉化為定量描述,展現出在供應鏈風險評價中的潛力[4]。與傳統方法相比,熵權-云模型在處理模糊性和隨機性方面具有優勢,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供應鏈風險的多維性和動態性。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從跨境電商企業與各主體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交互角度,系統性地識別了各節點間在交互、管理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風險。并結合供應鏈風險管理理論[15],參照ISO 3100:2018標準,構建了一個包含供應商界面風險、物流服務商界面風險、平臺界面風險、客戶界面風險、監督機構界面風險以及企業內部界面風險的跨境電商界面風險評價體系。其次,以跨境電商企業的從業人員及學術界的專家學者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了各風險評價指標的重要性,以確保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最后,通過SPSS對調查數據進行信效度分析,建立最終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界面風險的評價指標體系。
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評價指標選取
由上文論述可知,跨境電商供應鏈具有隨機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形成了企業與跨境電商供應鏈上各主體間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交互界面。所以,界面風險主要表現為企業與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平臺、客戶、監督機構以及企業內部的交互風險[6-18]進一步地,針對界面風險的類型,結合跨境電商供應鏈的特征,構建了如表1所示的跨境電商界面風險評價體系。
2.2指標釋義
2.2.1 供應商界面風險
供應商界面風險涉及跨境電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和協同管理,是供應鏈穩定性的關鍵。合作風險關注原材料或商品的按時交付和信息共享,這對于保持生產效率和響應市場變化至關重要。因此,按時交付風險和信息共享風險被視為衡量供應鏈可靠性的核心指標。協同風險則專注于庫存和生產流程的協調,庫存管理協同性風險和生產協同的敏捷性風險反映了供應鏈的靈活性和成本效率,對于維護供應鏈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2.2.2 物流服務商界面風險
物流服務商界面風險影響供應鏈的整體流暢性,強調跨境電商企業在與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過程中,物流服務商的服務質量和信息管理能力方面的風險。物流管理風險包括響應能力風險和物流服務匹配度風險,關注服務提供者對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和定制服務能力,是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市場適應性的關鍵。信息管理風險通過信息系統不兼容風險和信息延誤風險評估,關注信息技術的整合性和實時性,對于提升操作效率和決策質量至關重要。
2.2.3平臺界面風險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交易安全和數據保護是用戶信任的基石。平臺界面風險關注跨境電商企業在電商平臺上的交易安全和信息保護,因此被分為支付安全風險和數據泄漏風險。支付安全風險通過交易安全風險和跨境支付便利性風險來評估支付過程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數據泄漏風險則通過數據泄露和隱私政策風險來衡量平臺在保護客戶信息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能力。
2.2.4客戶界面風險
客戶界面風險是指跨境電商企業在與客戶的交互過程中,涉及的網絡營銷和跨文化交流風險,這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滿意度和企業的市場聲譽。因此,本文將客戶界面風險分為網絡營銷風險和跨文化交流風險。其中,網絡營銷風險包括產品與預
期不符風險、市場定位風險,用以評估產品信息的準確性和市場推廣策略。跨文化交流風險則包括溝通障礙風險、文化適應風險,以評估企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有效性和市場適應性。
2.2.5 監督機構界面風險
監督機構界面風險是指跨境電商企業在遵守國內外法規和行業標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法規與合規風險和貿易壁壘風險體現了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國際貿易規則的遵循,故把監督機構界面風險分為法規與合規風險和貿易壁壘風險。其中,法規與合規風險包括政策法規風險、知識產權風險,關注企業如何適應法律變化和維護合法經營。而貿易壁壘風險則涉及關稅變動風險、進出口限制風險,以評估國際貿易中的關稅政策和進出口限制對企業運營的影響。
2.2.6企業內部界面風險
企業內部界面風險涉及企業內部溝通、協作和運營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內部溝通不暢和協作不足可能導致決策延誤和工作重復,而運營流程的不協調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故把企業內部界面風險分為溝通與協作風險、運營協調風險。考慮到溝通不暢不僅會延誤項目進度,還可能增加錯誤決策的風險;目標不一致會削弱企業整體執行力,降低市場競爭力,故選取跨部門溝通效率風險、目標不一致風險反映溝通與協作風險。而流程沖突和遺漏會影響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增加運營成本;低效的流程會延長項目周期,增加成本,降低員工工作滿意度和企業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因此,選取運營流程沖突風險、流程對接效率風險反映運營協調風險。

3問卷設計和信效度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的目標群體是跨境電商企業的從業人員以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情況顯示了較高的參與度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基礎。問卷總計發放102份,成功回收92份,回收率達到了 9 0 . 2 % ,其中有效問卷為87份,有效率為 9 4 . 6 % 。調查對象主要為企業基層和中高層管理者以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占總調查人數的 7 7 % ,且多數擁有8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表明調查對象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從而確保了問卷結果的可信度和深度。
3.1信度分析
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Cronbach's Alpha系數的計算,本文發現問卷顯示出較高的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高達
這一結果表明問卷中的項目之間具有極強的內部一致性,確保了問卷能夠有效、可靠地測量研究對象的相關特征或變量。
3.2效度分析
進一步的因子分析揭示了問卷能夠捕捉到跨境電商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風險和挑戰。分析結果顯示,所有項目均與提取的因子高度相關,表明這些項目共同反映了跨境電商企業的風險概況。KMO值為0.972,顯著高于推薦的0.6標準,證實了樣本數據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巴特球形值達到2053.249,進一步支持了數據適合性。因子載荷和共同度的高指標表明,該因子不僅有效,而且能夠很好地解釋原始變量的變異。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結論:所提取的因子涵蓋了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多方面風險和挑戰,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適合用于評估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的風險管理和應對策略制定。
4結論
本研究基于界面理論,構建了跨境電商界面風險的指標體系。通過信效度檢驗的結果,該體系能夠全面識別跨境電商企業在供應鏈中所面臨的各類風險。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通過該評價指標體系,借助科學的量化手段,對供應鏈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精細評估,進而制定或優化風險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1]艾媒新媒體研究院.艾媒咨詢丨2023-2024年全球及中國跨境電商運營數據及典型企業分析研究報告[EB/OL].(2023-12-18)[2024-09-01]. https://www.iimedia.cn/c400/97633.html.
[2]杜海濤.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 1 5 . 6 % [ N/ O L] .人民日報,2024-01-22.[2024-09-01]https://www.yidaiyilu.gov.cn/p/OJPOMQMJ.html.
[3]吉亮.面向戰略的供應鏈界面管理問題研究[J].財經界,2017(11):57-58.
[4]吳濤,李必強,海峰.供應鏈集成的新思路:管理界面集成[J].中國管理科學,2003(3):37-42.
[5]王江華,朱雪欣,宋兆龍.基于界面管理的裝配式建筑供應鏈集成風險識別與評價[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20,41(1):41-49.
[6]劉小群,馬士華.供應鏈戰略性物流外包中的界面管理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6):83-88.
[7]朱啟超,陳英武,匡興華.復雜項目界面風險管理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5(6):151-158.
[8]曹英.面向戰略的供應鏈界面管理問題研究[J].科研管理,2004(1):133-136.
[9]賈平.供應鏈上結點企業的界面管理分析[J].學術交流,2008(4):68-72.
[10]聶柯漸.界面管理理論研究[D].福州:福州大學,2006.
[11]徐娟,劉志學.基于界面管理的物流外包風險識別[J]:物流技術,2007(3):14-17.
[12]陳艷,呂云翔,謝亞雯,等.基于熵權改進 TOPSIS 模型的供應鏈界面風險評價[J].中國儲運,2018(10):113-117.
[13] 劉紀坤,王佳茹,王翠霞.改進組合賦權-云模型下的地鐵站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評價[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3,23(5):1398-1406.
[14]張渺.G1-EW組合賦權云模型下地鐵運營安全風險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2.32(6):163-170.
[15]閆晗,高聰.中國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因素研究[J].南方經濟,2023(6):104-121.
[16]高翔,賈亮亭.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風險研究——以上海、廣州、青島等地167家跨境電商企業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6(5):76-83.
[17]袁峰.同業網絡視角下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風險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14):98-101.
[18] 金瑩璋.基于模糊群決策的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風險評估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3(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