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發布,被稱為“05方案”,該方案將實踐教學正式納入思政課建設體系[l。近年來,隨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思政課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提出了“大思政課”理念,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2,為新時代思政課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培養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大思政”視域下思政課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間的內在聯系
(一)“大思政”視域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核心要義
“大思政”理念強調發揮各類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化、整體性和協同性,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導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遵循教育規律,突出問題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與專業知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志愿服務等有機融合,實現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參與者;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角。思政課實踐教學只有按照“大思政”理念要求來進行設計和實施,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功能。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應以問題為導向來展開。
(二)“大思政”視域下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教學間的聯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作為一門必修課,它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也是一門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包括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活動等常規環節,也包括課內實踐環節和課外實踐環節。就課堂教學而言,開展課程的實踐內容教學,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可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課外實踐活動而言,高校思政課教師通過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和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3]。然而,目前在實踐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規范性保障;實踐教學設計過于簡單化、形式化和非結構化;實踐教學組織管理相對松散,缺乏長效機制;實踐教學內容相對單一,缺乏針對性等。
(一)教育主體認知局限化:教育主體對“大思政課”認識不足,協同育人理念普及不夠
在“大思政”背景下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高校領導、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的共同努力[4。從教師層面來看,存在以下認識偏差:其一,對理論和實踐結合缺乏足夠的重視,不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其二,將實踐環節等同于課外活動,忽視了其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三,將實踐教學視為“額外作業”,在課堂上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種認知局限直接影響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對實踐教學的育人價值認識不足,導致其在提升學生理論水平、培養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制約了實踐教學的整體建設水平。
此外,高校管理層對“大思政”理念的理解深度不夠,未能建立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學生群體對實踐教學的參與度不足,主體意識有待加強。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教育主體認知局限化的現實困境。
(二)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資源整合度不高,實踐育人特色不明顯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還要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有機結合。因此,只有在校內各單位、校地等方面強化合作,立足學校特色優勢,將各種教育資源進行高效地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用。
目前,高校思政課實習課程在課堂內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功能劃分的差異以及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的割裂,使得目前部分校內和校外教學資源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融合,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多數高校都是在原地踏步,遵循常規,不愿意輕易地打破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存在著“千篇一律、蜻蜒點水、走馬觀花”的現象。有些學校忽視了自身的地域資源和特點,未能將學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地域特色文化以及紅色資源相結合,造成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工作脫離了現實,脫離了現實的需要的現狀,其實踐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5]
(三)協同機制條塊化:實踐教學協同性不足,未形成多方參與聯動機制
首先,實踐教學沒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長期以來,高校都把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抓,但是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學校只是在形式上把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教育過程來抓,但沒有將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嚴重影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其次,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經費支持不夠。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但有些學校對此認識不足,對實踐教學經費支持不夠。最后,缺少一個社會化協作的實踐教學平臺。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外部聯系的體制還不夠健全,難以實現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實現合作共建。由于工作體制的差別,尤其是在組織屬性、社會功能、管理方式、運作安排等各方面,兩者之間的協作運作機理并不順暢,并且由于兩者的關注焦點與需要點并未充分一致,所以在協同協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因此,我國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還沒有將部分優秀的社會資源整合到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之中,從而形成一個大的校地協同機制。
三、“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以教師專業能力和課程性質為基礎,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教師是思政課教學的核心要素,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思政課教學效果。而具體過程中,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本質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所以,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有較好的把握和理解,并具備實踐教學能力。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等環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首先,在教學方案設計環節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課程內容、專業特點等因素設計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方案;其次,在實踐活動設計環節中,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實踐活動方案;最后,在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環節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多種評價手段,如學生參與度、參與積極性、參與效果等,科學評價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二)科學設置實踐教學項目,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是培養大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熱愛祖國、報效國家的有效途徑。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與組織實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社會實踐為主要形式,將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課程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目標是:
“幫助學生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掌握基本內容、基本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來開展。同時,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要體現科學性、思想性、時代性和創新性,遵循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把思政課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緊密圍繞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發展需要;堅持思想性原則,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新性原則,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和親和力;堅持實效性原則,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堅持規范性原則,做到形式與內容相統一。
(三)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提升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所以,課程實踐教學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一方面要不斷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將傳統的“一堂課”變為“一條線”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完善管理體系。通過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把課堂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的“新聞事件”,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四)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增強教師團隊責任感和使命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推進實踐教學工作。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保證實踐教學環節有序開展。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本課程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要建立健全課程實踐教學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部門要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確保實踐教學工作有序推進。
(五)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評價是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和反思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客觀、公正地評價實踐教學活動效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實踐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8。因此,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需要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對整個過程進行監控與記錄。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具體包括:一是對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認識和思想情感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二是對課堂討論、主題發言、問題解答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三是對團隊活動中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四是對社會調查報告內容、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此外,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應注重過程性,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均應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較和評價。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地探索和不斷地改進,必須將其與國家的大政方針、高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確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科學設置實踐教學項目、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能增強課程理論教學的感染力、吸引力、說服力。這一系列舉措將有力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落實,在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同時,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5-02-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EB/OL].(2022-07-25)[2025-03-0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3]李國泉,劉翔宇.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的價值和意義[N].人民政協報,2023-09-19 (03).
[4]曲宏飛.“大思政課”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思 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山西青年,2023(19).
[5]尚小強,蒲麗霞.“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07):23-28.
[6]李秀芳,劉建軍,張靜.“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提升探究].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04):74-77.
[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EB/OL].(2016-12-07)[2025-03-04].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8]李仙娥.“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論析Ⅲ.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106-110.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策略研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為例”(2024JG051)。
(作者:閆少梅、劉旺系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