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測評是一種旨在量化和評估個體認知能力的科學方法,它通過一系列標準化的測試來衡量個體智力的不同方面,如言語理解、知覺推理、工作記憶和加工速度。但針對于走進測評室的大多數家庭來說,智力測評的價值不僅包括智力的測量,更重要的是對測試結果的解釋和應用。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數據,智力測評已被廣泛應用于學校招生和特殊教育需求的評估中。然而,智力測評并非僅限于傳統的IQ測試,正如霍華德·加德納所言,智力是多維度的,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內省和自然觀察等這些能力都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地評估兒童在不同領域的潛能,從而為家庭個性化教育和職業規劃提供更為精準的指導。
據美國心理學會統計,超過 80%的美國學校在學生入學時會進行某種形式的智力測試。這些測試結果不僅能幫老師發現孩子的優點和不足,還能為制訂更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提供重要參考。例如,第四版韋氏兒童智力測試(以下簡稱“兒童韋氏”)中,知覺推理這一維度和數理的相關性很強,因此,通過測試結果,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從而制訂更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老師根據孩子的智力測試結果來調整教學方法,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均能提高20%。這不僅提升了兒童的學習效率,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每個兒童都有其獨特的才能和潛力,而智力測評正是挖掘這些潛能的關鍵。
在兒童韋氏中,有一項是考察孩子處理簡單信息的速度和準確性,比如快速完成一些規律性任務的能力,這也能反映出孩子的注意力和書寫水平。有些孩子得分低,并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做事比較謹慎,喜歡慢慢來。比起是否要快速完成任務,他們更在意完成任務的質量和準確性。這類兒童未來在職業的選擇中可能會更傾向于需要細致分析和精確執行的工作,如會計、編程等。通過分析測試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為將來選擇適合的職業提供建議。
兒童韋氏的施測規則中,主試不會告訴孩子答案是否正確,也不會給予鼓勵。隨著題目越來越難,孩子可能會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這本身就會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同孩子的抗壓能力不一樣,面對困難時的表現也完全不同。心理韌性強的兒童會不斷嘗試,在時限內盡可能充分利用時間,直到做出他認為滿意的結果。心理韌性低的兒童在面對增強的難度時則會表現出不耐煩,應付了事,或者哭著提前結束。對于抗壓能力較弱的孩子,我們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從而制定更合適的教育方法。

家長在拿到報告沒有專業解讀時,智力測評結果的解讀誤區往往源于對分數的絕對化。實際上智力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并不能通過一個數字來全面反映。例如,兒童韋氏中有一項分測驗是“圖畫概念”,主試會讓兒童從每一組不同的圖畫中各選出一個物體,并使得這些選出的物體都具有本質的相似性。他考察兒童非言語的概念形成、分類、歸納和推理能力。這項分測驗和“類同”分測驗的作用很相似,但當一個孩子的這兩個分測驗出現較大差異時往往會伴隨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在提取圖畫概念時,觀察圖片的角度和思路較為新穎,雖然得分低,但也反映出這類兒童更具有創新性和獨特的視角,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他們反而更適合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
智力測評在兒童成長中的意義是多維度的,它不僅為兒童提供了自我認知的工具,還為家長在幫助兒童做職業規劃和教育路徑的選擇上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智力測評,家長可以識別兒童的強項和弱項,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和技能培養。正如加德納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發現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獨特才能。”韋氏兒童智力測評作為目前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且權威的智力測評工具,它為家長提供了一個了解兒童的平臺。因此,在這個科學育兒盛行的時代里,可結合兒童自身發展情況適時進行智力測評,以科學指導養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