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綜合性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的教學板塊,既有隨單元安排的,又有作為獨立單元安排的。“中華傳統節日”是綜合性學習中的第一個內容,在整個綜合性學習中具有起點意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理解編者意圖,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學習,圍繞傳統節日習俗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抓住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特點,根據不同中華傳統節日承載的價值與內容,積極探索適合班級學生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傳統節日中,開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學習實踐活動,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一、從主題出發,設置學習任務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安排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鮮明,如“輕叩詩歌大門”“遨游漢字王國”等,教師應根據主題設置學習任務,使學生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有的放矢,在人文主題層面受到教育,在語言運用能力層面得到綜合發展與提升。
1.分析單元主題
統編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既有融合在單元學習中的又有獨立成為一個單元的;這就意味著這一學習板塊,既與課文學習聯系緊密,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在綜合性學習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系統地研讀相關教材內容,分析教材的組成部分,在把握編者意圖中探尋適宜的教學路徑。首先,教師需要分析綜合性學習單元的學習主題,這是統整單元學習活動的指南。“中華傳統節日”綜合性學習,是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安排的,必然與該單元的人文主題保持一致,指向傳統文化的學習。具體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如核心理念有與時俱進、天人合一、實事求是等思想,傳統美德有擔當意識、愛國情懷以及崇德向善、禮義廉恥的榮辱觀等,傳統藝術如國畫、書法、篆刻、民族戲劇以及唐詩宋詞等;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傳統文化中,學生更親近的是中華傳統節日。中華傳統節日主要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都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具有悠久歷史的重要節日。教材中以古詩的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的習俗。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挖掘古詩中體現的傳統節日固定、獨特的習俗活動,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所體現出的就是傳統節日文化的顯性內容。
2.設置學習任務
“中華傳統節日”綜合性學習內容,在教材中分步呈現,體現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教師梳理相關要求,從整體出發,采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設置如下學習任務:一是小組確定感興趣的節日后,分工完成深人走訪、搜集資料的任務;二是圍繞節日習俗梳理資料,探究其中的文化內涵;三是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參加班級分享與展示活動。這只是粗線條的任務架構,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第一次開展綜合性學習,在每次活動之前,還需要細化具體任務,指導活動方法,搭建活動支架,讓學生在進人具體學習實踐時,目標清楚、方向明確。比如,三年級學生運用表格為工具搜集資料,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表格,幫助學生確定表格設定的欄目,突出節日習俗方面的內容,方便學生在走訪與調查中能夠直接運用,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以學生為本,組織實踐活動
在綜合性學習實踐中,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分工、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分享,體現綜合性學習多層次要求。
1.分組開展實踐與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第一次開展綜合性學習,容易出現不知所措或者隨大溜的情形。在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教師應根據學情進行組織與指導。比如,教師提倡對同一節日感興趣的學生分為一組,小組人員的搭配要有利于整個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體現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學生組成了適宜的學習團隊,有合理的分工(有組長、調查員、記錄員、資料員、整理員等),才能正常開展多項學習實踐活動。以“清明節”為例,學生從單元所學習的古詩《清明》中,難以看出節日習俗。小組成員可以分別開展兩方面的學習活動:一是回顧與走訪,了解本地清明節的普遍性活動;二是搜集唐宋以來體現清明節內容的詩詞,選擇適合誦讀的篇目,摘錄體現清明節習俗的詩句,進行體會與賞析,充分感知清明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
2.小組之間交流與分享
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提倡小組之間持續開展交流與分享活動。從整組的層面看,學生感興趣的節日是相同的,大家可以通過交流、分享獲得資料、資源,互相補充,形成對相關節日更豐富的理解;尤其是對節日習俗的走訪活動,學生通過交流能夠獲得更廣泛的認識,為深入探究節日文化提供新路徑。從組內成員的層面看,學生之間跨組別的交流、分享,能夠形成新的探究主題,促進綜合性學習向縱深發展。
三、用成果展示,融入多元評價
綜合性學習通常納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落實學習評價活動,體現任務群教學的效果。
1.分組展示學習成果
在小組完成走訪、搜集資料等任務后,教師還應督促學生在小組中準備成果展示,如圍繞春節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小組,通過曬一曬視頻的形式,集中呈現小組成員搜集的資源,突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還可以用手抄報展示小組成員對傳統春節的理解,以視頻呈現小組成員學習寫春聯的過程,分類呈現小組成員搜集的春聯,小組成員輪流誦讀搜集的春聯
2.多元評價學習成果
各小組在展示學習成果時,一方面提供多種實物資料,呈現在教師設置的多個展示區域內,另一方面提供多媒體資料,推送到班級微信群中。在展示與推送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選擇的問題,其中就包含自我評價的因素。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活動,既重視從學習成果看學習過程的評價,又重視學習成果中體現傳統節日文化認識的評價,對標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的落實。
總之,在“中華傳統節日”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起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