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具有篇幅短小等特點。沉浸理論主要指通過設計、實施的活動給予個體最佳體驗,以此滿足個體的興趣和情感需求。基于沉浸理論,教師落實小學語文寓言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寓言基礎內容,關注提問教學環節,促進學生突破對課程知識的基本認知。因此,教師應該將沉浸理論貫穿寓言教學過程,不僅帶領學生了解、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內容,還促進學生加深對寓言故事內涵的理解。
一、以學生為主體,布置沉浸任務
(一)注重學生感知,加強實踐體驗
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布置實踐性沉浸任務,引領學生結合實踐性任務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教師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布置學習任務:第一,觀看關于《守株待兔》的動畫片,理清《守株待兔》的故事情節;第二,結合動畫和注釋的內容,閱讀《守株待兔》,分析“守株待兔”中的“待”是什么意思;第三,結合動畫和文本內容,繪制《守株待兔》的連環畫。學生結合教師布置的任務,首先觀看關于《守株待兔》的動畫片,復述這個故事:宋國有一個耕地的農民,在田間看到一只被樹樁撞死的兔子,放下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次獲得兔子;其次,結合動畫片的內容和課文中的注釋,了解“守株待兔”中的“待”的意思是“等待”;最后,繪制《守株待兔》的連環畫,分析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有僥幸心理,
(二)注重學生互動,加強合作學習
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動,積極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引領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掌握寓言故事的內涵。教師布置小組合作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深入分析這個寓言故事,積極地表達對寓言故事的看法,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合作探究熱情。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坐井觀天》,教師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具體包括:第一,閱讀寓言故事,感受不同標點的語氣變化;第二,閱讀寓言故事,聯系實際生活,感知故事內容;第三,為青蛙等動物配音。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共同完成合作探究任務:閱讀寓言故事,圈出文章的問號等標點符號,分析標點符號對應的語氣;概括寓言故事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分角色表演,分別扮演青蛙和小鳥,根據各自對故事的理解和內涵的分析,參與配音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配音情況,設置評價標準,選出班級“配音大王”
二、以文本為基礎,營造沉浸情境
(一)朗讀文本內容,促進聽覺體驗
教師引領學生大聲朗讀文本內容,對寓言故事形成基本認知,從而為學生理解、掌握寓言故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鹿角和鹿腿》,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分析文本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學生大聲朗讀文本內容,一方面標注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另一方面找準文本內容蘊含的情緒,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二)理解文本寓意,促進想象體驗
教師引領學生結合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和故事情節想象主人公的形象,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優化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理解效果,凸顯沉浸理論在寓言故事教學中的價值。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教師帶領學生結合學習經驗挖掘寓言故事的內涵、想象“狐假虎威”的具體情境,促進學生梳理語言和因果條件。學生結合對寓言故事的理解,想象“狐假虎威”的具體情境:開始的時候,狐貍洋洋得意,用“百獸的首領”嚇唬老虎,老虎被狐貍蒙騙了,與狐貍進入森林深處,果然看見其他動物很害怕“狐貍”,信以為真,其實狐貍只是借著老虎的威風嚇唬其他的小動物。學生通過想象故事情境,深人理解故事的內涵。
三、以提問為驅動,豐富沉浸內容
(一)結合情節問題,填補沉浸空白
教師結合寓言故事的情節,提出相關問題,引領學生分析故事情節、解決問題,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揠苗助長》,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想象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農夫為什么要拔苗?學生通過閱讀寓言故事,給出答案:農夫急于讓苗長高,覺得自然生長太慢。接著,教師繼續提問:農夫拔苗后發生了什么?學生閱讀文本,給出答案:苗被拔后都枯死了,農夫反而害了莊稼。最后,教師提出問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學生深入探究,得到答案: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順應自然規律。
(二)結合內涵分析,填補沉浸空間
教師結合寓言故事的核心內容和內涵,設置相關問題,促進學生通過分析問題填補沉浸空間,掌握寓言故事的內涵和核心內容。
例如,教學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的《陶罐和鐵罐》,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寓言故事的內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分析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內容,我們可以發現鐵罐和陶罐分別是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學生圍繞該問題,想象陶罐和鐵罐的神態,總結兩者的性格特點一一鐵罐傲慢、陶罐謙虛。
綜上所述,教師結合寓言故事打造沉浸空間,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寓言故事的內涵,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小學語文教材還包括諸多不同類型的文本,如神話故事、童話故事等,教師應該結合不同文本的特點,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空間,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