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學素養的關鍵部分,數學應用意識強調將數學知識靈活應用于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部分教師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重視不足。這些問題不僅削弱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限制了他們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已成為教育工作者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融合跨學科內容,拓寬數學視野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育領域正積極探索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如科學、藝術、社會等進行深度融合的教學策略[2]。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多元、立體的數學學習環境。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例如,在教授幾何圖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巧妙引入建筑設計的實際案例,通過展示各種建筑中的幾何元素,如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圓形在拱門設計中的美學價值等,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幾何圖形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還能讓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如,在教授“分數的初步認識”時,一個創新且富有成效的教學策略是將分數概念與烹飪過程相結合。這一教學方法不僅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能夠直觀地展示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模擬烹飪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學生將扮演廚師的角色,他們的任務是將一塊蛋糕均勻切成若干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概念,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確定蛋糕被切成的份數,以及每一份相對于整塊蛋糕的比例。接著,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數在實際烹飪中的應用。如,如果食譜要求使用蛋糕的一半作為配料,學生就需要思考如何將蛋糕切成相等的兩份,并理解每一份代表蛋糕的二分之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理解分數的實際應用,還能在實踐中加深對分數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烹飪過程中進行更多的分數運算。通過將分數教學與烹飪過程相結合,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實用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在多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3]。
二、設計情境化教學活動,提升應用能力
情境化教學活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學習和應用這些知識[4]。以乘法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化教學活動,以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
首先,模擬購物場景是一個很好的乘法應用實例。在這個情境中,學生扮演消費者的角色,在虛擬的商店中選購商品。每件商品都有固定的單價,而學生需要購買的商品數量則各不相同。通過計算每件商品的單價與購買數量的乘積,學生可以得出所需支付的總金額。這個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乘法的計算方法,還能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乘法在購物中的應用價值。其次,旅行規劃中的乘法應用同樣豐富多樣。在制訂旅行預算時,學生需要考慮交通費用、住宿費用以及餐飲費用等,而很多費用都需要通過乘法來計算。例如,如果一家三口人計劃乘坐飛機旅行,而每張機票的價格是固定的,那么總機票費用就需要通過人數與單價的乘積來得出。同樣,在制訂住宿預算時,學生也需要根據住宿天數和每天的住宿費用來計算總費用,這同樣涉及乘法的應用。最后,家庭預算的制訂也是乘法應用的一個重要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能會參與家庭預算的制訂過程。例如,在計算一個月的食品開支時,學生需要根據每種食品的單價和預計購買的數量來計算總費用。這個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合理規劃家庭開支,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乘法知識。
通過情境化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學習和應用乘法知識。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提升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數學應用意識。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電腦軟件、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將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圖像和動畫,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6]
在教授“圓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借助數學軟件,如幾何畫板等,繪制出圓及其運動軌跡。通過軟件的動態演示功能,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圓在不同條件下的運動狀態,如滾動、旋轉等。這種動態的視覺體驗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圓的運動規律。此外,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也能為“圓的運動”的教學提供全新的可能。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一個建筑場景,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親身體驗圓的運動。例如,可以設計一個模擬過山車軌道的場景,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過山車之中,親身感受圓形軌道的曲折變化。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圓在建筑和運動中的應用價值。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不僅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理解“圓的運動”這一知識點,還能在實踐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數學教學的直觀性,還能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數學的奧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
四、開展項目式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項目式學習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項目式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多方面能力的提升[7]。以“數據的整理和展示”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運動會報名統計相關的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深入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
(一)項目背景
學校即將舉辦一場盛大的運動會,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對全校學生的運動項目進行報名統計。
(二)項目實施步驟
1.數據收集
學生要先設計一份詳盡的運動會報名表,該表格應包含姓名、班級、性別以及報名項目等關鍵信息。之后,學生可通過班級調查的方式,收集全校學生的報名信息,并記錄在報名表中。例如,表1中展示了部分學生的報名信息,這些信息將作為后續數據整理和分析的基礎。
2.數據整理
收集完報名信息后,學生要利用Excel表格或手工繪制表格的方式對報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他們可以按項目、性別等維度進行統計,形成如表2和表3所示的統計表。這些表格能夠清晰地展示各項運動項目的報名人數以及男女生的報名比例。
3.數據分析
在數據整理的基礎上,學生可進一步利用統計圖對報名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他們可以選擇條形圖(如圖1)、餅圖(如圖2)等類型,直觀地呈現各項運動項目的報名人數以及男女生的報名比例。通過圖1,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出熱門項目為跑步,冷門項目為100米接力賽;而通過圖2,學生可以看出男生報名人數多于女生人數。
4.項目報告
最后,學生要撰寫一份詳盡的項目報告,包括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和結果。在報告中,他們需要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比賽項目安排的建議,如增加熱門項目的比賽場次,減少冷門項目的比賽場次等。同時,他們還需要提出物資準備的建議,如根據報名人數準備足夠的比賽器材和獎品等。這些建議將作為學校運動會籌備工作的重要參考。
(三)項目成果
通過這個項目,學生不僅能掌握“數據的整理與展示”的基本技能,還能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工具,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些經歷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能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此外,項目式學習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的操作和實踐,學生可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科。這種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結語
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提出了融合跨學科內容、設計情境化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及開展項目式學習等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旨在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施這些策略,教師既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還能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昭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1):82-85.
[2]馮輝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新課程,2023(1):133-135.
[3]夏明敏.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3):62-64.
[4]張玥.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研究[J].教育界,2024(3):71-73.
[5劉亞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2023(12):9-10.
[6]王美蓮.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3(40):80-85.
[7]薛婷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6):78-80.